两名初三女生相约跳楼身亡,生命教育这一课不能再等了!

两名初三女生相约跳楼身亡,生命教育这一课不能再等了!

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通报:4月25日,长春市103中学亚泰校区有两名九年级女生坠楼身亡。经公安部门走访及整理遗物发现,两名死者在一个笔记本上写有相约一起跳楼的记录。经刑警现场勘查,符合跳楼特征,排除他杀,系自杀。

两名初三女生相约跳楼身亡,生命教育这一课不能再等了!

微友爆料:4月25日下午,在吉林长春第103中学门前,聚集了很多人。晚上时人更多了。

其中有一男子表示,他是其中一名坠楼学生的爸爸,姓刘。4月25日早上,他在家给孩子做的溜肉段和豆角,孩子吃完后,他打车给送到学校。当日中午,他获知孩子在学校坠楼身亡,实在是难以接受。

据这位刘姓家长说,他的女儿和另外一名坠楼女生今年都15岁,9年级,正在准备考高中……

两名初三女生相约跳楼身亡,生命教育这一课不能再等了!

祈祝俩孩子一路走好

愿天堂没有痛苦!

两名初三女生相约跳楼身亡,生命教育这一课不能再等了!

中国平均每年有15万学生自杀

每8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

而他们可能连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都不知道就已经

……

祖国的花朵竟然如此脆弱,凋零的方式竟然如此悲观,中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积极的情绪要从小培养!

“想不开”的背后是什么?象征阳光与活力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本应朝气蓬勃,与轻生无缘。然而,当一起起自杀事件发生后,不禁让人追问:是什么让他们想不开?

两名初三女生相约跳楼身亡,生命教育这一课不能再等了!

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

媒体报道的青少年自杀案例很多,比照年龄和年级,调查发现从小学6年级起,自杀率开始攀升。

青春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如果将10~12岁界定为青春期前期,13~16岁为青春期中期,17~20岁为青春期后期,那么自杀多发于青春期中期,大致对应初中阶段。

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是当时压力下的瞬间意志力崩溃或一时冲动,有的自杀源于长期的压力。

统计结果表明,学习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因素,在有明确自杀起因的57例中,只有14例与学习压力无关。

调查同时显示,36.5%的自杀案例发生在学生家中或所在的小区,30%发生在学校。可见,大多数中小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

五句话警醒家长和老师!

有一句名言,你不懂孩子的世界,是因为你不懂得蹲下来和他说话。悲剧已经发生,逝去的生命无法追回,但是,对我们父母、老师来说,却是要警醒和反思的。

01. 孩子太“乖”,不一定是好事

很多家长、老师高兴,自家孩子听话。但太听话,太乖了,却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

从心理角度来说,孩子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的。相反,孩子都没有反抗,没有不“乖”,才是家长和老师们应该担心的。

有时候,孩子外在的乖巧懂事可能是孩子内心的一种自我控制与压抑。

长期、过度的自我压抑,会令孩子变得自我,时刻处于应激状态,非但不能形成放松的态度和良好的自我接纳,反而会总紧张、自我监督与自我否定。

所以,如果孩子该幼稚的时候不幼稚,该调皮的时候不调皮,该犯错的时候不犯错,该叛逆的时候不叛逆,请家长们一定要警惕起来,关心你的孩子。

02. 爱孩子,但不要给得太沉重

“要不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我当年……”父母有时这么说,其实是强调自己爱孩子,并非真的是自己付出多少。殊不知,这样的说辞或行为,对于年少的孩子来说,太过沉重了,他们可能背负不起。

孩子会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的爱,但同时也会因为这沉甸甸的爱而束缚。他会不敢表现自己,不敢让父母担心,从而无限缩小自己,失去自己。

03. 俯身,多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老师和家长要记得,当孩子主动与你交谈的时候,一定要俯下身来倾听。当孩子的主动诉说得不到回应的时候,那么很可能他从此就会关上心扉。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说过:很多父母总是苦恼,我们创造了生命却难以让生命更精彩;我们付出了爱,却收获不到爱的果实。这是为什么呢?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天下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然而怎样爱孩子,并不是每个做父母都明白的。

爱孩子就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在自己没了解实际情况前去做错误的决定,发表不恰当的言论。

04. 不要给孩子压力,要教会孩子舒缓压力

不要以为,只有大人有压力,孩子也会有。为什么我们总会忽略孩子的压力呢?大人懂得缓解、释放压力,而大多数孩子不懂。

有时候,家长和老师不知道,他们首先是孩子的压力来源。所以,家长首先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除此之外,还要把孩子身上的压力卸一卸,教会他们解压的方法,让孩子不要承担太多。

05. 别把孩子永远当作是个孩子

父母似乎都抱着这种心态:不论你几岁,在我眼中,你永远都是孩子。孩子10岁,父母当他是孩子。而孩子15岁了、20岁了,父母还抱着孩子10岁的心态对待。

父母忘了自己会老,孩子会长大。但是孩子却不一样,他会逐渐长大。他会强调和父母平等的对话,渴望得到理解。他们会有自己的世界,有父母不参与的生活,并且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多关心自己的孩子

不要给ta施加过多的压力

两名初三女生相约跳楼身亡,生命教育这一课不能再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