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为何不受待见、饱受诟病?

家庭作业,为何不受待见、饱受诟病?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是学生巩固和内化知识的媒介,其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家庭作业,却往往不受待见,学生抵触,家长反对。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让作业问题跑偏:

1、首先,重数量轻品质。

表现为作业量的无节制、无计划,科目各自为战,总量超负荷,作业品质却缺乏科学性。孩子有写不完的作业,写到深夜还写不完。孩子不烦才怪?父母一边做着家务,一边陪读,搞得一家人不安生。孩子的劳动和收效不成比例。规范办学行为大环境下,现在学校一般都不敢再加班加点,但学生的课余时间,却成了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兵家必争”之时,表现为:课内不足课外补,家庭作业来充数。膨胀的作业量,消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助长厌学情绪,影响书写水平。而学习一旦缺乏了兴趣,才是最致命的。

家庭作业,为何不受待见、饱受诟病?

2、其次,重布置轻批改。

表现为作业评改质量的下降。学生作业量的增加,势必增加教师作业评改的工作量,而评改工作量的增加,势必会影响评改质量。表现为:评改线条太粗,基本是一个对号打到底,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有了错误甚至看不出。少了眉批、旁批,少了教师的亲笔矫正。还有的教师让学生代批,还有的老师只布置不批改。以前作业少的年代,哪个字书写不规范,老师都会标出来,并且在一边用工整的楷书写一个样子,批改不厌其详,批改不厌其细。可现在,作业批改一般较粗,都是作业量大惹的祸。而作业有错看不出,则失去了作业的意义,成了变相体罚。

家庭作业,为何不受待见、饱受诟病?

3、再次,少科学多随意。

表现为布置作业随意性强,随意点几个题目就是作业。学优生和后进生的作业一个样,缺乏层次感、梯度感。好学生已经烂熟,但是还要机械抄写。后进生压根不会,但是还要按时完成。尖子生在机械重复的作业中浪费了时间,后进生在不会的作业中大伤脑筋,失掉了学习的自信心,逼得学会了抄袭作业。机械性、重复性、枯燥性的作业,需要抵制。让作业因人制宜、科学设计,从而达到作业效益的最大化。

家庭作业,为何不受待见、饱受诟病?

4、另外,少品类多单一。

作业是为了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所以作业不应仅仅是抄抄写写或读读背背。作业要让孩子喜闻乐见,方式多样。例如深入家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去调研,去查阅,去收集,去感知,去体验,都是作业。形式上的听、说、读、写都是作业。做家务、懂得感恩也是作业。形式丰富,学生的兴趣就会提升。

家庭作业,为何不受待见、饱受诟病?

5、作为教师,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作业观,让家庭作业回归理性:一是作业量少一点。不为作业而作业,不让学生疲于应付,要让孩子们在做完作业后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二是有趣一点。作业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有笔头作业,还要有学生喜欢的社会调研作业。三是活一点。减少书本作业比重,增加动手、动脑的实践性题目。良药需糖衣,好的家庭作业是要有技巧的。

家庭作业,为何不受待见、饱受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