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6名非法電捕魚者在資江投放10萬尾“悔過魚”

8日上午,在資江老碼頭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魚苗放生儀式。放生的主角不是漁業部門,也不是環保公益人士,而是因非法電魚被相關部門抓獲的6名違法執行人。

围观|6名非法电捕鱼者在资江投放10万尾“悔过鱼”

上午9點,一輛載著10萬尾魚苗的貨車駛進資江老碼頭,一尾尾鮮活的魚苗隨著放流通道歡快的躍入到資江之中。此次放生數量約10萬尾,價值近萬元,品種包括青、草、鰱、鱅、鯿魚等,魚苗採購全部由2017年被抓獲的違法電魚者承擔。

围观|6名非法电捕鱼者在资江投放10万尾“悔过鱼”

同期:市畜牧水產局工會主席 譚顯勇

從2017年開始 實行禁漁 從4月1日至6月30日 這一段時間 對浪石灘水電站上游 設立了禁漁期 對浪石灘水電站下游 設立了禁漁區 浪石灘水電站下游是所有時段都禁止捕魚

保護漁業種質資源和改善水域環境,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是設立禁漁期和禁漁區的初衷,可是在利益的誘惑下,一些捕魚者卻抱著僥倖心理偷偷違法作案。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漁業與公安部門的聯合加大打擊下,2017年5月至7月期間,抓獲了段某、譚某等5名非法電魚者。

围观|6名非法电捕鱼者在资江投放10万尾“悔过鱼”

在抓獲了5名違法者後,相關部門將其移送到市檢察機關,由市檢察機關對其進行教育並提起了公益訴訟。隨後,違法人認識到非法捕撈對資江生態的嚴重危害,於2017年底在《婁底晚報》上進行了公開道歉,並承諾以購買魚苗放生的形式向母親河悔過贖罪。

围观|6名非法电捕鱼者在资江投放10万尾“悔过鱼”

同期: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 段雪周

這個五個案件 我們公訴在審查起訴的同時 也發現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所以提起了行政公益訴訟 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

與其他侵害不同,環境汙染損害的是群體利益,但也正因為侵害對象是群體,容易造成“公地悲劇”,為了破解這一現象,這才有了環境公益訴訟。從一定意義上講,環境公益訴訟的意義,不僅在於罰了多少錢,作出了什麼生態補償,還在於傳遞了一種信號。

围观|6名非法电捕鱼者在资江投放10万尾“悔过鱼”

同期: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 段雪周

這五個案件 是我們冷水江市人民檢察院 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首批案件 它一方面給了當事人一個懲戒 同時也對於以後 環境的保護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在這起非法電魚案件上,市檢察院在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積極督促行政管理機關責令非法捕撈水產品者出資購買魚苗投放,修復生態,這種“以補代罰”的方式,既讓被告人受到了懲罰,又使破壞的生態環境得以修復,充分發揮了檢察機關在懲罰犯罪、保護環境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用實際行動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法治力量。

围观|6名非法电捕鱼者在资江投放10万尾“悔过鱼”

同期: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龍湘平

圍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 國有財產保護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重點領域 涉及人民群眾最關心 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問題 開展公益訴訟工作 切實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讓天空更藍水 水更清 山更綠 人民的生活更加美麗健康

在放流現場,一群身著藍馬甲的人群格外顯眼,他們或在貨車上爬上爬下,幫著運送魚苗,或在放流通道旁邊忙前忙後,幫著放流,這群“藍馬甲”就是志願護河的民間河長們。

围观|6名非法电捕鱼者在资江投放10万尾“悔过鱼”

同期:劉新中 民間河長

聽說今天 河邊要放魚了 我們民間河長自願者 蠻積極 蠻響應 大早到河邊 就配合政府部門 把這個魚苗放一下

“民間河長”是志願者,他們沒有報酬,所行使的職責也是為公民自願的社會義務工作,但他們的工作熱情依然高漲。每個星期,這群可愛的志願者們都會自發到資江沿岸走走轉轉,拾掇河道旁的垃圾,宣傳愛河護河政策,一旦發現問題,他們就拍下照片,及時發送給市河長辦的工作人員。

围观|6名非法电捕鱼者在资江投放10万尾“悔过鱼”

同期:民間河長 楊東昇

巡河的話 像一些汙水 還有一些生活垃圾這些 如果看到 有一些垃圾 能夠自己做的就自己做 然後如果不能自己做好的 就請政府河長辦 配合我們 督促有關部門 把這工作搞好

隨著我市河長制工作的全面推進,首批民間河長今年3月22日正式上崗,而今志願者隊伍已經發展到50多人,截至目前共報告有關部門並協同處理相關河道問題40餘件,民間河長們正身體力行的保護著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