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特邀|毛大慶:房子是用的而不是賣的

毛大慶身上的標籤很多,“優客工場創始人”、“前萬科副總裁”、“馬拉松愛好者”、“譯者”……每一個標籤都極具光環,每一個領域他都努力做到極致。

1996年,毛大慶進入地產行業,曾先後供職於凱德置地和萬科集團。在任職萬科的五年時間裡,毛大慶帶領北京萬科從43億元營業額髮展到200多億元營業額,使萬科擺脫了“全國市場第一,北京市場乏力”的尷尬。

2015年,天生愛冒險的毛大慶從萬科離職,創立聯合辦公項目優客工場。

回首中國的改革開放,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毛大慶感觸良多:“整個人生最青春、最黃金的階段,都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走過來的。我們的職業經歷、學習經歷,包括人生最寶貴的階段,都跟這個時代有關係”。

華為手機特邀|毛大慶:房子是用的而不是賣的

“‘房子是用的’是一次重要的思想改變”

在地產行業深耕二十多年的毛大慶,見證了中國房地產市場化的全過程。“在談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候,中國的房地產行業肯定是最豐富多彩的,發展規模最為壯大,對城市生活、國民經濟影響最大。”他向網易財經感嘆。

過去二十年,中國老百姓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城市化、城鎮化人口高速增長,老齡化趨勢加劇,不少人對城市的需求已經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已經不再侷限於一套房子以及房子面積的大小,而是追求更加多元化的消費類產品,更豐富的生活內容。

在這樣的背景下,毛大慶判斷,中國房地產行業面臨著巨大的變革,房地產業將朝著“房子是用來用的,而不是來賣的”理念轉變。

“房子是用的,房子變成一座城市生活的用品,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改變,標誌著城市要裝入更多的內容。”毛大慶指出,“很多年輕人現在在各個城市工作,他們不一定要買房子,但更多的需要社群化的生活,需要有吃、住、玩、辦公在一體的新型綜合體,這要求我們有更多的思考,拿房子去變成用品。”

他堅信,未來二三十年,房地產行業的格局將迎來一次深度變革,“有些開發商可能退出,不再從事這個行業;有些可能轉型;有些可能變得更多元化;有些可能從原來買地開發,變成專業的運行公司。”他說,“我相信過去四十年裡,一路狂奔的房地產行業,將逐漸變成由很多新型的板塊拼成的一個新的房地產行業。”

華為手機特邀|毛大慶:房子是用的而不是賣的

“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創始人差別很大”

2015年,毛大慶選擇從傳統房地產企業萬科離職,創辦共享辦公項目——優客工場。

優客工場的運作模式是與商業地產商合作,建立聯合辦公空間,吸引初創企業入駐,以聯合辦公為流量入口,向入駐企業提供資源撮合和共享平臺。

“優客工場是房地產行業中拆分出來的一個板塊,未來還會有很多板塊被拆分出來,包括現在的民宿行業、長租公寓行業、新興的酒店品類、新零售等,都是從房地產業中拆分出來的,做各種精細化運營。”毛大慶對網易財經表示。

2018年3月,優客工場宣佈與無界空間合併。合併後項目總估值達到近11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共享空間領域的獨角獸。

談到如今優客工場的發展,毛大慶說:“有些東西開始也想不到,完全沒意識到會變成這個樣子,這就是今天創業最有意思的地方。”

創業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毛大慶也曾差點犯下大錯。優客工場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徐小平曾透露,毛大慶創業之初,與他談融資,不太自信的毛大慶一開口就計劃出讓公司60%的股權,來換取6000萬元融資。這讓徐小平非常吃驚。

“如果一家創業公司一開始就放棄了60%的股權,顯然是為自己挖了一個巨大的坑,失去控制權且不用說,實際已經沒有足夠的空間再為員工提供股權激勵。”徐小平說。之後,在徐小平的建議下,毛大慶調整了融資計劃。

回過頭看這件事,毛大慶對網易財經坦承,這是很好的一課,他從中學了很多知識。

從萬科集團的高級職業經理人轉型為公司創始人,對毛大慶而言,兩種身份差別很大。“職業經理人,更多的是完成你的使命,執行好你的任務,在你的崗位上發揮最大的價值。至於企業的締造、創造是不用你去想太多的。”他解釋說,“但作為一個創始人,要想的東西就非常複雜了,企業的生存、企業的發展、企業的品牌、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口碑、員工的滿意度,包括企業商業模式不斷的突破、創新、打磨,方方面面都跟你有關係。”

儘管優客工場已經成長為一家獨角獸企業,但毛大慶並未停止探索的步伐。他說優客工場的商業模式還不成熟,也不夠完善,“我現在擔心的問題是,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想象力,能夠讓這個事情真的變成一個成熟的東西;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智慧和能量,去做好這件事情。這些是我經常擔心的。”

華為手機特邀|毛大慶:房子是用的而不是賣的

“面對焦慮,創業者要學會自我平衡”

與過去的創業環境相比,毛大慶認為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代,“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給創業者這麼多條件,這麼多的包容和支持。”但是,即便這樣,在他看來,創業仍然是艱苦的,甚至是孤獨和絕望的。這是創業者的共同特徵。

毛大慶說他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也很焦慮,“要擔心的事兒太多,要思考的事兒太多,連睡覺都不捨得睡。喬布斯也焦慮,這個很正常。”

面對焦慮,毛大慶認為,創業者要學會自我平衡,“我跑馬拉松其實就是一種平衡,我去翻譯一本書,也是在做一個平衡,我讓自己的生活能夠balance,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顯然,他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平衡方法。

在接受網易財經訪問之前,毛大慶剛剛參加完韓國首爾的馬拉松比賽。這是他人生中的第77個馬拉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