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這個玉林儂讓農產品變身高檔禮品

餘政,福綿人,他2004-2008年在廣州、深圳等地做過IT貿易,2009年創辦南寧標達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懂得企業經營管理,同時還曾經在南寧做農產品電商貿易,熟悉農產品電商貿易,冥冥之中這一切似乎都是在默默地沉澱成他打造玉林品牌農產品的根基。2010年,他回來了,為玉林土特產打開了一扇精緻的窗。

厲害!這個玉林儂讓農產品變身高檔禮品在田間地頭,如今已是農業專家的餘政(右一)指導團隊成員瞭解、熟悉玉林土特產的高效種植技術。
厲害!這個玉林儂讓農產品變身高檔禮品玉林的土特產經過包裝煥然一新,餘政帶著它們參加廣西農交會時大放異彩。

一路風雨一路泥濘

這一路,滿滿的都是風雨。

2010年,餘政想憑著自己多年積累的農產品銷售經驗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他信心滿滿地在玉州區仁厚鎮種起了西紅柿,都說農業是“靠天吃飯”,但沒想到老天爺真的很不給面子,由於他欠缺種植經驗,選擇的田地地勢低窪,一場大雨來襲,就幾乎全部淹沒了所有的西紅柿,損失非常慘重。

他不氣餒,看準機會又投資10萬元種起了涼粉草,草茂茂盛盛地長了起來,但仔細一看,餘政傻眼了:荒草比涼粉草長得還多還茂盛……由於他遵循的是安全種植的方法,所以堅決不能用除草劑;而雜草和涼粉草又長得比較近,因此也不能用機械除草,怎麼辦?無奈之下只能採用最原始的方式——人工除草,這樣一來,只能又忍痛耗費了10萬元除草。一個小小的環節不注意就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即使種成功了也面臨著市場的嚴峻挑戰,“價格波動太大了……”餘政回想當初種青菜的情形還記憶猶新,早上每公斤2.4元,下午就可能跌到每公斤0.2元;有時候早上的價格是每公斤4元,但可能因為貨太多而無法及時售出,有些小販會故意等到下午三四時壓價,一車價值二三百元的菜對方只給出20元的低價,有時候甚至只能忍痛丟掉。

不忘初心不忘鄉親

思路決定出路,餘政經歷了這些波折後意識到,只有建立標準化農產品種植基地,採用科學種植方法生產本地特色的蔬菜和糧食等農產品才能在傳統農業中突圍而出。

他組建團隊對玉林市的特色農產品如優質水稻、本地番薯、玉林大蒜、冬種馬鈴薯等進行深入研究,形成整套的整地、育種、種植、收割、肥料應用、農藥應用、高效機械應用等技術規範,建立多個特色農產品高產栽培標準方案。2013年他通過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大量發展玉林特色農產品,逐漸形成適合玉林市本地氣候的農業生產模式,如水稻+水稻+馬鈴薯,水稻+水稻+玉林香蒜,水稻+本地番薯+玉林香蒜,本地番薯+水稻+馬鈴薯,本地番薯+水稻+玉林香蒜等多套高效種植方法。

採訪手記:一小罐蒜蓉可以賣10元,玉林產的黑米、富硒米去年的銷售量是30萬公斤,令人不禁感慨原來玉林的土特產已經變得這麼“高大上”了!餘政懷著對家鄉的熱愛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勇當農業產業化的探路者,帶領父老鄉親走上了一條既環保又高效的新道路。這是一個玉林儂的赤子情懷,也將帶領更多玉林人熱愛故土,回報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