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津有一种聊天叫喷空儿

电视机步入农村之前,在田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喝罢汤报完工分(生产队时把劳动力的出勤情况,按10分为一个工作日,即一工,半天为五分,每晚到指定地点,在队长监督下,劳力把自己的出勤情况报给会计上帐),总是不约而同的聚在村边的麦场上(集体化时期生产队集中碾压小麦的空旷场地)、牲口院儿(生产队集中饲养骡马牛的院子)喷空儿(也就是闲聊,东北人叫唠嗑)。这也许是人类社会早期,坐围篝火抱团度夜的传承。小时候,暑假的傍晚,孩子们玩耍戏闹在田边村头,难忘那皎洁的月光下,枝头的蝉鸣、草丛里蟋蟀的欢唱、田间玉米拔节的脆响……玩累了,就跑去人堆儿,听大人们喷空儿。

在延津有一种聊天叫喷空儿

麦场的西边紧靠南北路,地方宽敞,不时的会有丝丝的微风吹来,是纳凉的好地方,大人们都聚在这儿席地而坐的喷空儿,其中有一人,身穿白色背心头枕左手躺在凉席上,右手悠闲的摇着带布边的蒲扇,话茬接不上时,他放下扇子,起身坐着,抑扬顿挫的开口说道:从前,有一书生边吃烧饼边看告示,一个好事的老头儿上前问道,“啥呀?”“烧饼。”又问“粘里呀!”“芝麻。”老头儿追问“黑里呀?!”书生不耐烦的大声说道“耦了!”之后,在场的都止不住的大笑。笑完,他补充道“这显然是一个问啥不答啥的笑话,可能那书生也没看懂告示的内容,机灵的更换了话题。”这时,光着肩膀翘着二郎腿背靠青石磙手摇济公扇的杠精,提出反对意见:“拉倒吧!一个饿着肚子又不识字的人,心里想的一定是吃的,肯定不是告示!”在延津有一种聊天叫喷空儿

“就你爱唱反调儿,钻牛角尖儿。”一个盘着腿席地而坐的打抱不平,“大家伙儿知道,我那天说了句‘是油都光。’他反对,但举不出涩油的例子!睡到半夜,跑到俺家,把我叫醒,‘我想起来了!皮带油是涩哩!’‘哦!也是,也是,那――算你赢了!中吧!’这才噔噔的回去了。在场的给说道说道,等天亮以后不行吗?真是个杠精!”说完用拿着烟袋手点了点杠精,这时,杠精不满,起身站在石磙上,右手拿扇子横着一扫,正想挣辩时,人堆里忽然传来,“嘟――”的一声响屁,转移了大家伙儿的主意力,瞬间一片寂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说道:“这口音不像本地人,想抢着说吗?”“哈哈哈……”人堆即刻沸腾了。笑声未尽之时,又一个声音:“别吹啦!都坐一晚上了,还怕地上有土吗?”人堆又一次沸腾了。真是人多智广!捧腹大笑之后,又有一人慢条撕理的说“人家吃里啥饭呀?这么晚了还打饱嗝儿!还那么的响!”人堆再次沸腾了。

在延津有一种聊天叫喷空儿

后来,一老道生说:“散吧散吧!都回家睡吧,不早了,明天还要上工呢!”大家伙儿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余兴未尽的离去了。回的路上,我不舍的回头看那喷空儿处,仿佛那阵阵爽朗的笑声仍在那麦场上回荡,慢慢的上升至半空中,带走了一天的劳累和疲惫,日子虽然有点儿苦,但在喷空儿中,却有无尽的乐趣!

在延津有一种聊天叫喷空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