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食桃產業:一挖一栽背後的思考

鮮食桃產業:一挖一栽背後的思考

2017年,在一些桃產區,在經濟下行與產量猛增、結構失調與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擠壓效應下,出現了桃子濫市,一些桃農的桃賣到五毛錢一斤甚至更低,“過山車”式的產業狀況讓桃農無所適從,以至於2017年冬到2018年夏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挖樹潮”。

與此同時,中農樂在山西聞喜流轉600畝地,創新合作模式,引進新優品種,進行三產融合,打造全國最大的電商桃基地;在稷山南小寧村,流轉土地300畝,建設晚熟桃示範園區,形成以示範園區為主體的產業群體,帶動農戶生產銷售,助推產業升級。

2018年4月26日,由中國園藝學會桃分會與山東電視臺農科頻道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設施桃產業論壇暨 “果莊”杯全國設施桃大賽在山東莒縣舉行,會上中農樂產品獲得四項大獎,受到參會專家的好評。

幾歡樂幾愁,同樣的桃產業為何判若雲泥?這一砍一種的背後,又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哪些思考?

鮮食桃產業:一挖一栽背後的思考

桃價格直線下降,挖樹潮席捲而來

近年來,許多地方果農看桃樹管理比較簡單,投資少、見效快、市場價位不錯,便一轟而上建桃園,導致了當下多地都有連片千畝以上的大桃園。栽植品種單一雷同,成熟上市期相對集中,而銷售半徑又沒有得到及時拓展,加上掛果面積迅速擴張,局部階段性、結構性過剩致使出現銷售行情不斷下滑的局面。

2017年6月,運城鹽湖區、臨猗縣、永濟市桃產區,一些早熟桃子價格從開始的1.7元~1.8元/斤,“過山車”式地直線下滑到1.5元、1.3元/斤、1元/斤、0.8元/斤直到0.6元/斤,桃農無所適從,任憑收購商信口喊價,眼瞅著忙碌一年,血本無收。

2017年8月底9月初,萬榮、稷山桃產區,同樣遭遇了桃子賣不掉,桃農將其傾倒在溝邊路旁的局面,套袋的秦王、超越品種從開始的1.3元/斤直線下滑到了0.5元/斤,客商收購的標準越來越高,而價格越出越低,桃農寧可將桃子爛在枝頭,因為售價還抵不了人工的採摘費。從“搖錢樹”到“傷心樹”,不少桃農放棄了桃園管理,任其自生自滅。

2018年4月6日的一場霜凍又為許多桃農雪上加霜,本打算今年再撐一年、再賭一把,再做最後一次掙扎,天公不作美,一些產區又掀起了一股挖樹潮。

鮮食桃產業:一挖一栽背後的思考

桃價何以至此,還得品質決定

2017年6月,筆者在永濟一家桃子收購市場調研,一位收購客商道出原因:“不到成熟時節,大家爭搶市場,提前收購,貨到市場沒有商品價值是一方面,再就是桃農一味追求產量,不注重質量,生產出的‘蘿蔔桃’消費者不認可,而且又量大,價格只能一降再降!”

中農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肖龍對此分析認為,一是“小農困境”,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戶均種植面積小,而且高度碎片化,加上近幾年效益低,使桃子從主業變為副業,棄之可惜,食之無味,自然管理粗放;二是“生產者——販銷戶——水果批發市場——批發部——小販——消費者”的經營模式,導致整個鏈條追求的目標是好儲放、耐運輸,卻忽視了市場“以口味論英雄”的根本導向。

在小規模、分散式經營的大背景下,新品種、新技術,品如何落地,這是一個矛盾體,目前一些桃產區似乎進入了“惡性循環”:效益越是低,市場越是低迷,主體和資本自然越沒有積極性。不過主題也好,規模也罷,歸根結底還是市場效益,只要能賺錢,農民自然會更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擴大規模。

千變萬化的市場面前,如果我國的桃農還是用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的老套路,何以“鹹魚翻身”,大家不能再苦苦掙扎,要來一場“鳳凰涅槃”,雖然註定異常艱辛,但走過黑暗定是黎明。

鮮食桃產業:一挖一栽背後的思考

轉型與升級迫在眉睫,桃產業聯盟全面啟動

2015年,為順應形勢,中農樂舉辦了首屆桃樹研討會,分析了桃產業發展狀況,確立了桃樹發展的品種戰略和品質方向,並籌備成立了中農樂桃樹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以後,與各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桃樹品種資源收集、保存、研究、開發利用,同時進行了桃樹栽培、果實保鮮、病蟲防治等領域的研究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當前桃果產業調整中,果農還是盲目選擇、盲目栽植,存在著只要換品種就能掙錢的錯誤思想,在產業調整中依然尋求不到方向和目標。2017年9月底,中農樂舉行了第二屆桃樹發展戰略論壇,圍繞桃產業發展方向,從如何從傳統種植向科學種植轉變展開,明確提出了優良品種是桃樹增收的第一要素,好吃、高品質成為不二的核心競爭力,並推出了中農樂桃樹研究所選育的三十多個優良品種,這些品種從每年的4月份起到11月份錯峰上市,具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優勢。

緊接著中農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山西風口桃花源農業開發的主導、聯合科研單位、農技推廣、農資、果品銷售、電商企業、各大連鎖超市、規模種植戶創建了桃產業聯盟,聯合產業上中下游企業與科研單位在技術研發、生產管理、示範引導、市場開拓等方面強強合作。

2017年秋,中農樂開始在全國各地大力發展50畝以上的桃種植戶,全力拓展新優桃品種的種植面積,讓種植戶賺錢。

也許有人要問,中農樂這樣大面積發展,就不怕影響贊種植戶的效益麼?

中農樂有自己的殺手鐧!中農樂情報信息中心負責人劉樂坦言:我們通過技術託管,進行統一標準化管理,統一標準銷售,50畝的規模解決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弊端,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延長了產品的供貨期,統一的標準與規模化,讓我們有了市場話語權。

據全國十佳農民、中農樂董事長楊良傑介紹,桃產業聯盟在智能化、標準化、信息化上形成更緊密的聯繫,實行質量、價格、包裝、品牌、銷售的幾大統一,已在設施桃銷售上已小試牛刀,抱團打入北上廣及沿海地區,此後,我們的產品將亮相各大農業展會。

鮮食桃產業:一挖一栽背後的思考

2018年3月,中農樂在千餘畝的桃花源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又在聞喜縣流轉的600餘畝土地開建電商桃基地,在稷山流轉300畝土地建設晚熟桃優質高產高效基地。

菠蘿滯銷拿來餵豬,砂糖桔價格一落千丈,西紅柿堆積如山……年復一年的滯銷,農產品噩夢不斷,而中農樂卻在產業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與其它桃產區相比,這一砍一種背後,對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義就是農業的轉型升級。近年來,中農樂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品牌營銷上未雨綢繆,掌握了差異化發展的優勢資源,通過市場效益吸引經營主體,為轉型找到了內在動力,因此不管市場如何變,總能勇立潮頭,引領創新。

在桃產業發展中的這一衰一盛,其根本原因在於科技與品牌,消費升級的時代,誰能抓住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的需求,擁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優勢,誰就能佔領市場高地和掌握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