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風、花、雪、月?

一心與菲行

【若非風花兼雪月,人心怎得生情懷。】

總有一些今人,愛懷著“臥聽雨打風吹落花”的念想臥床聽雨,曾夜夜聽雨遣懷,夜夜枕著雨聲入眠。雖說不抵古人採菊東籬,醉飲流光的閒逸安然,倒也有幾分淺淡詩意。

幾多今人,最望偷得人間半日閒,以春夏吟風詠月,以秋冬烹茶煮雪,正合著一場美景,執筆紙上,書下幾闕吟賞煙霞的華美詩章,如此,也頗有古人閒情逸志的韻味。

風花雪月,文人墨客筆下常有的意象。吟風,賞花,聽雪,詠月,單看這八字就自有一番風雅,個個令人稱歎,正對文人心裡。它們的好,也是人無法用文字言說道盡的。

且不說這些已是自然景象,若遇到思潮澎湃的文人,藉著這個契機感慨一番,借景抒情,融情於景,那麼風花雪月也會染上感情的色彩。如此,讀起來便更容易牽動心緒了。

我常常在書中讀到風花雪月之作,或相遇,或離別,或稱讚,或抒情……對於唐詩宋詞,我無法完全道出它的好,只覺得它是好的,一字一句,一詞一闕,都讓我感到難以忘懷。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這首詞初讀之時,對這句猶為深刻,一句“曉風殘月”,我的腦海裡便有種朦朧而真切的感覺。

十一二歲時,曾在不知曉創作背景前,聽著家中長輩反覆誦讀,而後會心生感想,曉風淒冷,殘月破碎,杯盞初歇,難卻別離,這般悽苦,人該如何能忍受?

那時,興許是年紀淺小,尚無人生閱歷,故不知道這種悽苦的緣由,也不知道如此理解是否已生偏差,可單瞧那字裡行間的惆悵淒涼,也能感到詩人已是苦悶難解,愁腸難訴了。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這是我兒時常背的詩句,當時背讀,並不覺得有何特別之處。而今,經年後再次讀起,細細品味後,腦中便自然而然浮現出了這樣的一番畫面。

牆角的紅梅在風雪中傲然綻放,白雪覆枝,梅花淡淡的香氣隨風飄搖在空氣中,沁人心脾。雪花素白無染,那般清雅高潔。不由有種“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之感。

清風若雲煙,冷風訴悽苦。心中若惆悵,景自成闌珊,我們輾轉於世間風景,行跡匆匆,總是不經意間邂逅那抹驚豔,而後思緒萬千。

或感嘆於自然的美好,或想起夜夜難道的心事,於是落筆,書上幾闕詩詞,幾篇散句。兜兜轉轉,不過是為了那無法與人言說的心事。

執筆為景而寫,那是萬事萬物最真實的姿態。執筆為情而寫,那是心靈深處最真摯的詩篇。提筆落墨,娓娓道來,便是人此一生的行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