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什么也不能有病,没什么都不能没钱。对人生而言,健康与金钱是最不可或缺的,所以,人们在珍爱生命的同时,也想尽办法发家致富。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其实,在中国古代,人是分为三六九等的,士农工商,从商者的地位远不如现在尊贵。但是,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商人的推动,大到国家层面的丝绸之路,小到个人行为的茶马古道,都是以商兴邦的利好举措。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从事商业活动,也是有许多规范化动作的,规定为官办专营的行业,个体经营者是无权介入的,否则,是会被课以重罪,直至死刑的。比如,私盐贩卖,就是穷苦人家快速致富的一条捷径,但是,一旦被发现,轻者流放实边,重者砍头处死。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一直以来,食盐都是朝廷专控的,因为,通过经营盐业,可以攫取巨额财富。这样的行业,最早都是由官府直接经营的。盐业官办的做法始于春秋时的齐国,始推行者是管仲,但到秦朝和西汉初年,盐业专卖实际上是废除了。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汉武帝想增强国力征服匈奴,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8年)起在全国实行盐业官卖制度。在产盐的28郡和36县设置盐官,招募百姓由政府提供“牢盆”(煎盐之锅)等工具制盐,成品盐由政府定价收购、设官贩运,实行专卖。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支援抗击西北匈奴的战争,同时也是为了限制大商人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坐大,防止其危及西汉政权的稳定。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唐肃宗宝应六年,又对盐业的生产与经营进行了“改革”,官府把生产和零售权都交给商人,官府只控制批发这一环节。唐后期食盐专卖的结果,使得盐利在当时的国家财政结构中比例大增,地位越来越重要,唐代宗大历末,“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宋代之后又逐渐形成了“盐引制”,即商人花钱购买盐引。能有资格取得“盐引”的盐商,都是与官府关系密切的大盐商,他们靠向官府纳税——购买盐引(《宋史·食货志》:“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从而取得了全国盐业的垄断经营权。因为是垄断经营,所以,大盐商们都是朝野巨富。比如苏州,许多私家园林的建造者,都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因为是垄断经营的天下独一处,所以,盐价一路高涨,普通民户很难购食。但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食品,人们不能一日或缺,这就给了私盐贩子的生存空间。对于经营私盐者,官府虽报之以酷刑,也不能禁止。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虽然违法成本奇高,但与更高的利润相比,有时金钱比生命更让人看重,所以,私禁愈严,则私盐愈盛。因为官盐价愈高,则私贩愈多,禁私愈严,私贩之利愈厚,利愈厚则制贩私盐的活动愈不能禁。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私盐贩子一旦被逮捕,那结果是相当惨的。五代时期,一旦抓住是要立刻处死的;到了宋朝,贩运私盐十斤以上的话,也会被杀头。就算是杀头威胁,可是还是有胆子大的人不怕的。程咬金、张飞等人,他们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都贩过盐。贩盐的利润那可是相当高,基本上,一个月都有上千两白银。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月入千两白银是个啥概念?拿宋朝中期来说,一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是600~1300元,有时甚至高达1800元,取中间数来说,一两银子1000元,那可是一千两银子,相当于一个月能挣100多万元人民币。

古代穷人发家致富的捷径,月入上百万,一旦被抓就会身首异处

即使放到现在,月入百万也是富豪了。正是因为能如此轻松获利,所以才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在巨大的金钱诱惑驱使之下,自然会有不怕死的人。例如,唐末的黄巢、王仙芝在起事前,就是拧着脑袋闯世界的私盐贩子,在快速积累了一定财富后,他们才有胆量与实力扯旗反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