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信陵君无忌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编选《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在这首诗上评:「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将其评为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写此诗以赠。

江南,指长江、湘水一带。李龟年,唐朝著名音乐家,擅长唱歌。得唐玄宗优遇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杜甫年少时曾「出游瀚墨场」,常在歧王、崔九的宅第中出入,所以见过李龟年。

这两句是互文。以前,我经常在歧王和崔九的府上遇见你,多次听到你美妙的歌声。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现在,江南一带风景正好,没想到在这落花的时节里,又遇到了你。

这首诗的好处,就是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包含了巨大的情感体量。有诗人年华逝去的感慨,有彼此经历战乱飘零游离的凄凉,还包含了一个时代的感伤。可以说,这一首诗,表达出了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那一代人的内心感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从往昔写起,那时,还是盛唐,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那时,诗人杜甫还是青春年少,流连于王公贵族的宴会,还能听到大唐第一歌手李龟年的歌唱。

而李龟年,则是那时最得意的艺人,他深得唐玄宗的恩宠,成为王公贵族的座上宾,他的歌声,就是那个盛唐的象征。

这两句,勾连起了青春年少的杜甫与红极一时的李龟年,点染出了曾经的那个盛世,为后两句的情感抒发作了深厚的铺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现在,风景不殊,然而河山有异。

毕竟,一个时代过去了。

曾经青春年少的杜甫已是暮年。

曾经出入王公府邸的李龟年已流落江湖卖艺。

曾经的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复返了。

「正是」说的似乎是「恰好」,然而,所谓的「好风景」,只是诗人的无奈苦笑而已。「落花时节」象征着彼此的乱离飘零,象征年彼此年华的逝去,也象征着繁华盛世落下帷幕。

在这个凋敝的时代里,两个暮年流离的故人相遇,此中感慨,已是言语无法表达,所以杜甫将情感深深的藏在诗里,藏在对往昔的眷念里,藏在无奈的苦笑里,藏在不经意的「落花时节」里。

杜甫在写完这首诗的冬天,死在了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还要看你生活在哪个时代。杜甫出生在盛唐,他见证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因为安史之乱,他亲身经历也亲眼见识了民间疾苦,所以他后期的诗歌成为中国诗坛无法逾越的顶峰。


《江南逢李龟年》全诗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开元年间的著名乐师,杜甫初次见到李龟年是在少年时候。唐代的王公贵族欣赏有才华的人,于是杜甫就得到岐王的器重,成为了岐王的幕僚。因此他就有机会见到名满天下的乐师——李龟年。安史之乱之后,很多人流离失所,等到再次见到李龟年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多年,时光荏苒,岁月无情,老朋友再次相识,那种激动之情不能够用言语来形容。


诗人从初次见到李龟年开始写起: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人回忆起与李龟年在岐王府中见到李龟年的场景,那个时候正是开元盛世,天下一片祥和。杜甫也是踌躇满志,希望能够在盛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抱负,真是意气风发。而作为乐师的李龟年也受到大家的青睐,王府之中演奏过,大户人家崔九堂前也演奏过。杜甫如此写,不仅是追求他和李龟年的旧情义,更是对那个已经逝去的盛世的一种怀念。

接下来就是战乱之后重逢的描写: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安史之乱之后,各自失去了消息。谁都没有想到,在风景如画的江南,乐师李龟年在这里与诗人相会。诗中没有描述李龟年的遭遇,也没有写两人之间的寒暄,一切尽在无言之中。“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乱世之中,人就像尘土一样,被风吹来吹去,没有根基。这种感受这有经历过才能够明白。


这首诗用个人的遭遇描绘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变迁。一个人的命运浮沉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整个时代浓缩在了杜甫的这一首绝句里面。


诗书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初读这首诗觉得杜甫写得过于平淡了,更不明白《唐诗三百首》为何会收录它。但是还是有少许的不解,本来是江南好风景,本应该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却用了落花时节这个字眼,感觉到诗中有些淡淡的哀伤。

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这种忧伤不是淡淡的,而是压抑在内心深海之中,暗潮汹涌,渴望着爆发。

诗歌的背后是历史的大开大阖,人生的大起大落。杜甫重逢故友,勾起的是对“开元全盛日”繁荣景象的回忆,是对自己逝去了的生涯的追念。

平淡的相逢,摸去的是十年干戈离乱,生民涂炭,是彼此“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流落境遇。

杜甫说,过去在岐王府和秘书监崔涤的故居里时常听到李龟年的歌唱,“寻常见”、“几度闻”都还在当年全盛之日;这时在江南又遇到他,却是经历了安史之乱,许多美好的东西已经随着时间而幻灭了。彼此相逢可能是在强颜欢笑,都不愿提及过去发生了什么,都怕触动彼此的痛点。

杜甫这样的感受不至于是在遇到李龟年时,他到夔州看到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叹息着“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如今都流散到这里来了,“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被伤害了很深的还有白居易,他被贬官到江州,看到长安教坊的琵琶女流落到这里,就不能不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以致这位江州司马的青衫都被泪水打湿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杜诗也在三百首里,同样是相逢,现在看来,描写得比李龟年要丰富和直白些,时间跨度也更大,都是感怀世事无常的一杯酒,有的浓,有的淡罢了。


光明大先生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诗中最含蕴、也最富有情韵的一首诗,诗中没有一句直白的描述,身世、时事一句不提,但让人一看就知道写什么,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正处于落魄潦倒之时,而且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所以诗中的感情是凝重而深沉的。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指的是李范,崔九指的是殿中监崔涤。

这两句说的是杜甫和李龟年当年在洛阳诗酒风流的生活,时处“开元盛世”,其中有留恋、有回忆、有感叹、有向往。但是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他只是几乎不带有感情色彩地写了两句,平平淡淡,但里面所包含的沧桑却跃然纸上。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两人又不期而遇,但这次相遇却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国家经过战争已经元气大伤。晚春落花时节正是伤春之时,在这样的情境里遇到故人,那种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彼此都经历了大动乱,国家的不幸、个人的遭遇、身世的飘零,是两个人共同的沧桑。风景依旧,但物是人非,正所谓: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杜甫把沉重的历史、深沉的回忆用平淡的语调说出来,在他的诗里并没有出现战争、离乱、苦难,他只是轻轻地一声叹息,就已经包含了那么多的内容。这首诗的艺术水准用“含蓄”二字已不足以形容了,它已经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日新录

谢谢提问如何欣赏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

我是千千千里马。杜甫最著名的诗歌作品之一,应该就是《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了。

为什么这么小的一首诗,那样著名?其实,著名诗歌,绝大部分都是短诗。诗歌要短不要长,这是读者对诗人最大的艺术乞求。

与《江南逢李龟年》内容相近的《丹青引》同样也是杜甫著名的诗篇,同样也是选人《唐诗三百首》了,同样也是塑造了盛唐杰出艺术家的悲欢沦落人生的。

但是,应该说,李龟年这个名字的知名度,比《丹青引》中曹霸这个名字要更加知名很多,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说世界上能够写出短诗而流传不朽的诗人,那是了不起的诗人,也是诗人的最大幸运。

不过,虽然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非常著名,意境也是有一种荡气回肠而波澜壮阔之美的,但是,欣赏这首诗还是有很多误会的。

第一个误会就是标题的“江南”二字。杜甫与李龟年相见的江南在哪里?我们今天的绝大部分版本都说在“长沙”。如果杜甫在长沙与李龟年相见,标题直接写《长沙逢李龟年》不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为什么非要留下一个比较模糊的“江南”二字?江南二字对这首诗真的是可以模模糊糊吗?

根据杜甫“落花时节又逢君”来看,这个季节是暮春。杜甫大历三年出峡,居住公安短期以后,进入湖南,在长沙有两次都是“落花时节”。

第一次是大历四年的暮春。这次他先到衡阳找韦之晋,结果,到了之后,韦之晋迁职长沙,杜甫又去长沙找韦之晋,但是,到了长沙,韦之晋已死。

杜甫,非常悲伤。一时陷入行路难的最困难时期,杜甫就在长沙居住在自己的船上。

第二年春夏之交的四月,长沙发生兵变,长沙一片火海,杜甫逃出了长沙,不久,杜甫死去。

杜甫如果在长沙与李龟年相见,一定会有“长沙逢李龟年”这样明确表达的。

所以,有一种解释,杜甫的“江南”应该是荆州地区。

杜甫从四川的夔州出峡以后,在这里受到高官的接待,李龟年很有可能就在这一带居住,而且,杜甫出峡以后,这是他第一次到“江南”。

也许,这是杜甫在“江南”碰到的最大馈赠,所以,“江南逢李龟年”对杜甫意义重大。

标题就是被误读的,那么诗句呢?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这句诗里的岐王李范是唐玄宗的大弟,是一个艺术领袖,经常聚集一些艺术家品赏艺术,王维就参加过岐王的艺术沙龙。但是,岐王李范开元十二年就死了。

当时,杜甫只有13岁。虽然,杜甫很有少年才名,也在洛阳与姑姑住在一起。

但是要进入“岐王宅”,那是不太容易的,而且,杜甫晚年的许多回忆,没有一次提到过有这样的事实。于是,有人说,可能是李范的儿子,那就更没有可能了。因为历史上没有记载过李范的儿子爱好文艺的。

关键是,杜甫的这句诗,也可以理解为,不是杜甫自己在岐王宅里天天见到李龟年。而是,李龟年天天在岐王宅里吟诗颂歌的盛况,几乎就是家喻户晓的事情,所以,才有“岐王宅里寻常见”的描写,寻常见,就是天天见。

如果恰恰相反,是杜甫天天在岐王宅里见到李龟年,那李龟年也应该是杜甫的老朋友啊,相信杜甫没有这个可能。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全诗的高潮。春夏之交的江南,不是最热,也还有春花余韵,落花时节,是说,我们都像飘零的落花一样相见了。注意,那个又字,不是说,第二次相见,而是能够真正见到李龟年的真容,因为以前是听说,也没有看到过李龟年什么样,所以,杜甫用了“相逢”这样一个词。

这样,诗歌的意境也更开阔了。你想想,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岐王宅里有个李龟年,这不说明李龟年当日的辉煌是何等了得了吗?

而不得一见的李龟年,终于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复杂的生活和人生变故啊。

所以,“落花时节又逢君”也成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最精炼表达了。

准确阅读诗歌作品,我们会欣赏更精彩的思想。你说呢?




千千千里马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首七绝精品。首先感谢出题人引领大家欣赏,让这首千年一遇的好诗再次引起读者的注意。


要欣赏一首诗,人云亦云的起哄叫好不值得提倡,我们自己要学会如何去欣赏一首诗。


作者才力有限,仅给大家梳理几条意见。

首先,看到一首诗,先通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慢慢领悟含义,直到能把这首诗按字面的意思顺利翻译出来。

其次,能够了解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表达方式,其中有哪些漂亮的用字用词。

最后,必须了解作者写下此诗的背景,知道诗中出现的人物、情景和作者的关系。知道这些对你全面读懂一首诗有很大帮助。

有了这个基础再去欣赏一首诗就会更容易更准确。


话不投机半句多,话着机缘千言少,请大家见谅。言归正传,请看这首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前两句:开元初年,30左右的杜甫才思卓越,风华正茂,受到歧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的赏识,经常出入两处。开元盛世期间,社会名流经常在这两处笙歌燕舞,饮酒作诗。其中擅长唱歌的李龟年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得到当时官场的追捧。杜甫经常能在两处见到李龟年一展歌喉,两人由此变得很熟。

后两句:没成想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江山战乱以后变得憔悴,唐盛世开始没落。受此影响,李龟年漂泊异乡,杜甫也多处漂泊安生。这么多年过去了,却在这三月的江南和李龟年相遇。这时的江南,应该是莺莺雀雀,花花草草才对。但安史之乱后,江山支离破碎,见到的只是一片萧索凄凉之景。杜甫见到李龟年流落街头,靠卖唱勉强求生,心生感概。

全诗只用简短的四句话,却描绘了一部盛世而衰的宏阔历史。表达了世态沧桑,命运多舛的感叹,流露对出开元盛世的眷恋和对战争的厌恶。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感谢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谢谢关注。


舞动绿茵场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代宗大历五年(770),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去世。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正创作于这一年。大历五年晚春,在阔别四十多年后,诗人与友人李龟年在潭州偶逢。此时二人境况相似,都是无定居所,四处漂泊。相同的落魄和处境,过往的巨大反差,使诗人感慨好多,便写下本诗,借以抒发历经战乱的故人在久别相逢的沉重感受,

头两句,是对当年二人交往情景的美好回忆,后两句回到眼前,正里江南好时光,本应留恋于美景之中去,可是现在看到的却是凋零的落花和颠沛流离的白发人。哀景衬托出悲情。“落花时节”里,身世之感,时代之流,显现其中,“正是”与“又”,一转一跌,隐含了诗人之·沉叹。(上半部分资料来自:《唐诗宋词》清荷塘退士等所编)


颍滨柳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一句,解者为什么不把"见"字解做"现"字呢?如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中"见"一样。

此句意为"寻常现",出入岐王府很寻常。

第二句,"闻"也不是实解。不做"听到"解,而作"听闻"解。意为也听闻你多次来到崔九堂前。

以上两句,言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第三句,言江南春景好,正宜呼朋引类,寻春、踏春。可惜无人陪伴、共赏。

第四句,言落花之时,春去之际,忽逢心知。有喜出望外意。

至于诗中更多的意义,读者只能意会了。


老马识途183228897


这首诗大家分析的很多,诗意很简单,表达了世事变化,荣衰不定之感。但是这里边有一个问题存疑,杜甫真的见过李龟年吗?

李龟年是岐王、崔九堂前之客看来没错,但是杜甫能够做到“寻常见、几度闻”吗?一个是玄宗的兄弟,一个是玄宗的宠臣,能够成为这两个人的常客,必是尊贵之人或享有大名的人。杜甫这个“朝扣富儿门,到处潜悲辛”的人能做到吗?

岐王和崔九都死于726年,杜甫生于712年,在他15岁时二人就死了,杜甫的爷爷杜审言708年去世,杜甫的父亲726年在河南为官,杜甫应该没有机会和李龟年“寻常见、几度闻”。这说明前两句可能是虚写,不是杜甫亲见,可以理解为杜甫“听说”李龟年常常“被人”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寻常见、几度闻”。


可是下一句又有疑问了,“落花时节又逢君”中,杜甫用了一个“又”字,一般应该理解为,我们“又见面”了,这说明以前真的是“寻常见、几度闻”。相信大部分分析这首诗的人都是这样理解的。那么这就与事实大相矛盾了。因此有人怀疑,这首诗其实:

不是杜甫写的

苕溪胡元任《丛话》曰:「子美《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此诗非子美作。岐王开元十四年薨,崔涤亦卒于开元中,是时子美方十五岁,天宝后子美未尝至江南……

这里还提出来一个疑问:天宝以后,杜甫没有去过江南。

杜甫不可能在江南见过李龟年,根据“又逢君”判断另有其人,因此胡仔认为这首诗是别人写的。

诗是好诗,因为杜甫的名声更加为人推崇,不过前人提出的疑问不可不知。

@老街味道

2018-4-6


老街味道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一首看似简单,却非同寻常的七言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个李龟年是个什么人呢?


我们知道皇宫里都会有专门的乐工,唐玄宗尤其喜欢歌舞,甚至会亲自演奏乐器。他蓄养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李龟年就是其中一名善于歌唱的乐工。


李龟年这个名字值得推敲,他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叫李彭年,一个叫李鹤年。兄弟三人和汉武帝时的著名乐工李延年何其相似。


李延年就是唱了非常著名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那个。


所以极有可能李龟年、彭年、鹤年都是模仿李延年而取的艺名,讨个“延年益寿”的口彩。因为龟鹤都是象征长寿的动物,而彭是彭祖(活了800岁)的简称。



但是为什么如今却在江南(如今的湖南一带)和杜甫重逢了呢。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大唐国运自此衰落,玄宗都出逃一路向西入蜀了,更何况这些乐工呢。所以李龟年也流落到了江南,而杜甫自己的身世则更不用说了,四处辗转漂泊,他遇到李龟年时,穷陋衰老,已进入生命的最后一年。


所以这首诗在重遇故人背后,藏的是一种无处诉说的凄凉。前两句看似在回忆李龟年当年的荣耀,其实是追思大唐的鼎盛和辉煌时期,而后两句回到现实,感慨两人都流落异乡,实际上也是感慨国家遭难、哀怜自己垂老、身如浮萍四处漂泊的复杂感情,家国情怀萦绕在一起,欲说还休。“落花时节”,大约也是大唐在劫难里飘摇的一种象征。


见完李龟年不久,杜甫就孤单死在了一条从长沙去往岳阳的破船上。他的大唐也再也没能回到过去的荣耀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