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致高考

棍子: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致高考

还记得之前有一部电影《全城高考》写的就是高考期间的事,最近这几年好像都没有了,估计是题材相对比较少吧

高考,是国内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差别只是在于时间而已,可能是一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而已。

但相似的都是有的高考情节,经历过高考玩命的复习,争分夺秒地看和记忆,几年后回头一看,多多少少都怀念过那段难忘的时光,因为一旦进入大学或者进入社会,已经很少有机会像高三备考那样的状态在学习了。

考完高考,接下来就是填志愿,再接下去就是选择进入大学还是进入社会或者是复读了。

在这里,我想说的高考没有外界说的那样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高考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其实是人群的第一次区分,通过这一次区分,有的人进入了社会,有的人进入更高的学府学习,有的人出国留学等等,可以说这是全国性质的第一次分类。我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区分是利大于弊的。

网上有种观点说:大学读的不只是书,更多的是你身边的朋友,圈子,这就是人以类聚的最终体现。我们用几年的时间去接触我们身边的资源,并借此影响我们以后生活。这是非常长远性地投资,因为投资的是人脉。

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高考,但我们的选择却影响我们的命运

假如有可能的话,尽可能是选择去上大学,不管它是不是211.还是三本等。我们很多时候做错事是因为用眼下的思维去判断未来。大学可能需要花费一些钱,事实证明工作后那些学费完全可以负担得起的。

上大学,不止是让你去谈恋爱,更多的是看外面的世界。在乡下很多孩子是除了去过自己的镇上,大部分是都不知道的,而这个是一个机会,让你一次性可以跨过那些,就像得到了一个突破升级限制的机会。

有句话说的好,你走过的路,会体现在你的素养里。而走过的路,更多的就是你见过的世面。

高考精神:持续努力,为追求更优秀的自己

回顾高考备考,有一种状态是棍子一直喜欢的,那就是持续努力,全面发展的那种信念。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会知道,除了语数英,还需要文综或者理综,偏一科都是不行的。

高考精神升级为不断持续努力,只为追求更加优秀的自己。假如是进入社会,那用心学习,认真工作是高考精神的体现。假如是进入大学,学习更是少不了的。

在几年后,会突然发现当时看的最多书就居然是那个时候,而一旦进入社会,更去强逼自己学习的机会和人都是很少的,这时就需要有持续努力的精神,逼迫自己去学习。

因为可能我们在自己的身边里是挺优秀的,但放眼外面,有时会发现有着太多的差距。这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有一句话说的好,越是学习,越是发现自己不懂的太多。

保持对外界的敏感,人与人的差距并不是现在的成绩,而是是否具有利用自己意志和资源把想要的变成现实。

多少次你在同学群发现没有话题可以聊,或者完全聊不进去,甚至都想退群了。因为时隔几年,曾经同窗的那些人,所经历的事情都不同了,圈子也不同的,所聊的话题也不同了。

因为高考,因为大学,会重新洗涤一个人的视野,大学里其中一个重要的软实力就是保持对外界信息的敏感。

网上有很多的文章,比如几年前你做了淘宝,现在说不定年过百万了,比如几年前你买了房,现在完全可以悠闲地生活,还是比特币,腾讯阿里股票什么等

这些体现的是结果,但最初的都是因为对外界的信息的敏锐,加上行动才会这样的结果。

在经历几年后,曾经的朋友在物质方面的界定,可能都会出现差距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现在的成绩不是永远的,而在于是否有意志和资源去把理想的变成现实。

这里包括了自己和外界所有的资源,包括信息,人脉等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高考记忆,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高考是一个机会,通过这个机会,经历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境遇,也才会更多的机会打怪升级,谁说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