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估值1500億美元,國內互聯網進入“ATM”時代?

盤和林

6月8日,螞蟻金服宣佈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4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900億元左右),據估計,融資後螞蟻金服估值約為15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時的估值(1400億美元左右),有希望能打破阿里巴巴當年IPO記錄。

螞蟻金服估值1500億美元,國內互聯網進入“ATM”時代?

140億美元的融資額度,不僅創下了全球史上單筆私募股權融資最高記錄,而且超出了絕大多數獨角獸公司的估值,螞蟻金服顯然已成為獨角獸企業中的“超級獨角獸”,並且它的體量已經遠遠超過其他三大超級獨角獸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的估值。

事實上,螞蟻金服曾於2015年7月和2016年4月完成兩輪融資,分別實現18.5億美元與45億美元的融資額,彼時估值也僅為600億美元,兩年時間,螞蟻金服如何能實現估值從600億美元至1500億美元的大躍進?這些鉅額融資又將投向何方?

螞蟻金服估值1500億美元,國內互聯網進入“ATM”時代?

螞蟻金服有雄厚的股東實力與龐大的用戶基礎,卻也在不斷開放自己的金融平臺,將“科技與金融”完美融合,螞蟻金服高估值的背後是外界對其科技基因的認可。

回顧阿里所獲鉅額融資去向,可以發現,螞蟻金服走的是科技創業企業的路線,螞蟻金服起步於2004年的支付寶,帶來了全球電子支付從0到1的里程碑式創新。在擔保交易、公共繳費到手機支付、快捷支付等核心技術上,螞蟻全部自主研發,引領著行業的發展。並且注重區塊鏈、人工智能、安全風控等前瞻性核心科技的研發佈局。據統計,2016年螞蟻專利申請量達1161件,甚至超過了Amazon、Facebook。

螞蟻金服的收入的三大來源分別是支付連接、技術服務和金融服務,且技術服務的收入佔比大幅提升。據數據顯示,在螞蟻金服的收入結構中,技術服務佔比從2015年的14%上升至2017年的34%。2021年該數字有望上升至65%,超過支付收入成為螞蟻金服的第一大收入來源。除此之外,螞蟻金服公司技術崗員工佔員工總數超過60%;海歸技術專才超過公司總人數8%,“科技螞蟻”的稱號名不虛傳。

除了對技術輸出的重視,螞蟻金服也在加快全球化佈局的步伐。螞蟻金服表示,此次融資主要用於支付寶的全球化拓展,自主科研投入和全球頂尖人才的招募。而支付寶所搭建的“移動支付一帶一路”已頗具成效,從2015年開始,支付寶過去三年內技術出海已覆蓋印度、韓國、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9個國家和地區。據阿里2018年財報披露,支付寶與其全球合作伙伴的年活躍用戶數已達8.7億。這已跳出了商業層面,更多傳遞的是一種普惠概念。通過出境遊、海外電商業務、海外的“支付寶等業務形式讓全球人民共享數字經濟帶來的紅利。

螞蟻金服估值1500億美元,國內互聯網進入“ATM”時代?

​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和金融服務的成功,無疑是在書寫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中國能誕生這個量級的企業,既得益於世界級互聯網良好的發展風口,也和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環境是分不開的。中國企業能夠出海造船,打出全球影響力,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更是中國強大國家競爭力的體現。

國家戰略和國民企業責任的良性互動是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在全球的數字經濟風口,中國需要更多螞蟻式的科技公司,也相信會出現更多這樣的科技公司,讓中國經濟直道超車,早日實現偉大復興。(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