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特別鳴謝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瑞普生物技術服務部技術經理單德干老師

2016年下半年至今,雛鵝痛風發病率普遍較高,尤其是江蘇、山東、安徽、福建等養殖密集區發病尤甚,嚴重影響了雛鵝的成活率、均勻度和後期出欄率,發病率高達80%以上,死亡率最高40%以上,不但給養鵝人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嚴重製約了養鵝業的發展。

此病最早見於3日齡雛鵝,發病日齡集中在5至12日齡,15日齡前後為死亡高峰期,死亡率可達50%。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一、臨床症狀

1、發病初期:雛鵝行動遲緩,縮頸。大群糞便發白,外裹白色尿酸鹽,採食相對正常。

2、發病中期:受驚嚇應激時奔跑單側瘸行,腿肘部紅腫,糞便發白且稀薄,大群採食量開始下降,食慾不高。

3、發病後期:站立不穩,喜臥,受驚嚇時也不能行走,雙側腿肘紅腫明顯,喙發紅,體溫升高,脫水。腿肘部手感發燙,觸碰時雛鵝疼痛感強烈。食慾廢絕,死亡前水樣稀便。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二、剖檢變化

關節紅腫且關節腔內有尿酸鹽沉積,心包增厚,有白色結晶物附著或包被,肝臟被尿酸鹽覆蓋,輸尿管變粗、代謝受阻,直腸末端內容物白色稀糞積聚,腎臟紅腫或蒼白腫大、花斑腎,膽囊和脾臟腫大,腸壁變薄、皮下清晰可見尿酸鹽沉積,肌胃角質層易剝離,顏色發白並伴有潰瘍、出血。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關節腔內有尿酸鹽沉積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花斑腎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心臟白色尿酸鹽沉積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膽囊脾臟腫大,尿酸鹽沉積

三、病因分析

1、星狀病毒感染,降低雛鵝的消化機能:採集江蘇、安徽、福建、廣東等地發病鵝病料,送天津眾聯監測中心進行檢測,PCR 檢測結果均顯示星狀病毒陽性;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2、種鵝飼料黴菌毒素超標,毒素累積後通過蛋傳,導致雛鵝肝腎損傷,代謝功能障礙;

3、雜蛋白過高:部分小鵝瘟抗體中蛋白純化不乾淨,鵝消化吸收不了,會誘導痛風的發生;

4、種蛋孵化後期管理不當,溫度過高,涼蛋不當;

5、育雛期間高溫高溼,通風不良,棚舍缺氧,密度過大,開水不及時,水位不足;

6、個別養戶用浴霸取暖,強熱輻射引起雛鵝迅速脫水,代謝紊亂;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7、開口藥物毒性過大造成肝腎損傷或者藥物過量引起藥物中毒;

8、脫溫苗過於追求體重、賣相,精料飼餵過多且過於集中,未給雛鵝留足消化代謝時間;

9、管理不細緻,雛鵝飲用水源不清潔,器具不清洗,時常發生漏水、斷水;

10、育雛飼料多選擇肉雞、蛋雞全價顆粒料,蛋白過高,不符合雛鵝營養需求,個別飼料有黴變。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四、防控措施

考慮雛鵝痛風病的各種發病原因,建議從以下幾個下面進行綜合防控:

1、做好育雛準備工作,合理溫度、溼度、密度和通風,建議小群體育雛,飲水器要充足,水源要清潔,棚膜育雛上蓋草簾或毯布,避免晝夜溫差過大,水汽凝結成滴,打溼雛鵝羽毛引發啄毛;

2、1-4天(1000只/瓶)和9-11(800只/瓶)天使用泛易平+(轉移因子),解除雛鵝免疫抑制,提高雛鵝自身抵抗力;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泛易平+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黴毒淨

4、開口藥物使用對肝腎毒副作用較小的藥物;

5、5日齡後雛鵝可訓練夜間停料6-8小時,同時雛鵝全價飼料中加入15-20%麩皮;

6、有草場或牧場條件的養殖場戶,5日齡前後可加喂青綠飼料,要注意要先給料後給草,料吃到七成飽再放牧,傍晚補飼,牧草中的草酸有利於蛋白代謝,加快尿酸鹽排洩。

2、通腎:腎可舒(400斤水)和肝腎寶(400斤水)同時使用,連續連用5-7天;

3、降低飼料蛋白:飼料中添加20%麩皮,同時添加青飼料。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黃芪多糖注射液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速倍林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腎可舒

發病率80%,死亡率40%,雛鵝必防痛風病!

肝腎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