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凡四訓》04丨算命先生批命,袁了凡命終53歲,且膝下無子

《了凡四訓》為袁了凡所作的家訓,以其親身經歷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故事。《了凡四訓》又叫《命自我立》。

學習《了凡四訓》,掌握改命之法!改變命運從關注【淨空佛菩提】開始。

學習《了凡四訓》04丨算命先生批命,袁了凡命終53歲,且膝下無子

【原文】

孔為餘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復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原,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餘備錄而謹記之。

【註釋】

①起數:占卜用語,通過象,即各種現實中已存在的事物的表徵,根據既定的規則,換算為數,搭配成卦,進而通過分析卦變的各種可能性,來推斷出事物發展的未來走向。

②縣考童生:由知縣主持的考試,試期多在二月。要參加科舉考試取得功名的士子,先向本縣禮房報名應試,須填寫姓名、籍貫、年歲、三代履歷,並取得本縣廓生保結。考五場,各場分別試八股文、試帖詩、經論、律賦等。一般說,第一場錄取後即有資格參加上一級的府試。縣考,即縣試。童生,明清時期,府、州、縣學的應考者稱為童生,或稱儒童、文童。名稱中雖則有“童”字,但是童生的年齡是大小不一的。只要未取得府、州、縣學的生員資格,均稱童生。

③府考:即府試。科舉制度中由府一級進行的考試稱府試。經縣試錄取的童生得以參加管轄該縣的府(或直隸州、廳)的考試。試期多安排在四月,報名手續與縣試略同。府試錄取以後,即取得參加院試的資格。

④提學:學官名。宋崇寧二年(1103)在各路設提舉學事司,管理所屬州、縣學校和教育政,簡稱“提學”。每年視察各地學校,查考師生勤惰優劣。歷代沿制。金設提舉學校司,元及明初為儒學提舉司,都屬同一性質。明正統元年(186)改為提調學校司,設兩家提學御史,由御史充任。各省設提督學道,以按察使、副使或金事充任,稱提學道。從此提學成為專管地方教育文化的最高行政長官。

⑤年考:又稱“歲考”。明代提學官和清代學政,每年對所屬府、州、縣生員、康生舉行的考試。分別優劣,酌定賞罰。凡府、州、縣的生員、增生、虞生皆須應歲考。

⑥補康:明清科舉制度,生員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升虞生,稱為“補虞”。

⑦當貢:科舉制度從府、州、縣生員(秀才)中選拔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學子。生員(秀才)一般是隸屬於本府、州、縣學,除應鄉試中舉人為“正途”之外,其餘未中式者而考選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以謀求出身的,稱為貢生,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朝廷以備選用。

③丑時:夜裡一點至三點。

【譯文】

孔先生為我佔了一卦,結果是:縣考童生時,應當考中第十四名;府考時為第七十一名,提學主持的考試中為第九名。第二年我去參加考試,三處考試的名次都完全符合。孔先生又為我占卜一生的吉凶,他說:某某年會考中第幾名,某某年應當升為康生,某某年可以選拔進京師國子監讀書成為貢生,入貢後某年,應當被選為四川某方面的大官,在職三年半後,便應該告老辭官還鄉。五十三歲那年的八月十四日的丑時,會在自己的床上逝世,可惜最後沒有兒子。我把這些都完整地記錄下來並牢牢記住。

【點評】

文中孔術士為了凡先生所做的預測,一般來說,應是運用出生時間的天干地支,也就是俗稱的生辰八字,作為起數的依據。孔先生通過對了凡先生生辰八字所成之卦象的分析,將其一生的命運,主要是仕途發展的前景揭示出來,栩栩如生,歷歷在目。相比邵雍祖師的神佔來說,只能算是雕蟲小技,邵雍僅靠鄰人五聲叩門,就推算出他是來借斧頭的。史料還記載邵雍病危時,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程題專門來看望他,問“從此永訣,更有見告乎?”邵雍攤開雙手說道:“面前路徑需令寬,路窄則無著身處,況能使人行也。”這對於為人處世及治學籌劃都是極有啟示意義的。在了凡先生看來,孔術士的術數是很了不起的,故而他要“備錄而謹記之”。對預測之術的虔信與他後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決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孔先生替了凡先生起數所推算的命運是:在第二年的縣考中是第十四名,在其後的府考中是第七十一名,提學考則是第九名。了凡先生十六歲這年,果然考試考取了,並且名次與孔先生推算的完全一致。在這一年內的三次考試中,名次和結果也都一如孔先生所說,可謂毫釐不爽。這令了凡先生內心完全折服,遂請孔先生為他算定終生命運的吉凶禍福。於是孔先生告訴他,哪一年考試會考第幾名,哪一年會補虞而成為虞生,作為秀才的一個級別,虞生就可以領取國家發給的米糧了。哪一年可以當貢生,達到秀才的最高級別,獲取入太學即國家大學讀書的機會和資格。甚至告訴他,在他出貢後的某一年還會當上四川一個縣的縣長。任三年半後是告老還鄉的最好時機,宜辭官退隱。在五十三歲的時候,是年八月十四日丑時離開人世,壽終正寢。還有一點就是命中無子。了凡先生將孔先生為他所推算的一生之流年休咎均備錄在案。

關注【淨空佛菩提】,每天學點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