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性騷擾”危機就這樣算了嗎?

滴滴的“性騷擾”危機就這樣算了嗎?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晉書·列傳三十九》

1

滴滴今天應該感謝阿里

一方面,阿里收購餓了麼,能在一定程度牽制不斷拓展邊界的美團,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另一方面,這個實錘敲定的日子也很巧妙——4月2日,於是,昨天還在刷屏的滴滴女乘客疑似被性騷擾事件,就這樣悄悄地划過去了。

當科技媒體忙著花式解讀這筆95億美金的買賣時,滴滴公關大概正在面朝杭州,燒香致謝。

但“性騷擾”事件真的可以就這樣算了嗎?

女乘客中途下車,重新打車,卻再次遭遇這位男司機。後者試圖伸手拽人,所幸兩輛警車經過,他才放棄離開。

事後,女乘客向滴滴投訴,第二天下午才得到回覆。客服表達的要點包括:司機也許只是身體不舒服;你是不是給過他暗示,導致對方理解錯了;他有對你進行實質性傷害嗎?

媒體介入後,女乘客在昨晚曬出滴滴方面的回覆是:行車記錄儀被覆蓋,暫時無法查看當天視頻,需要時間去恢復。

可以說是很無奈了。由於缺乏事發現場的證據、另一位當事人(男司機)的說法,這位女乘客的控訴很可能淪為一場羅生門。在事實尚未完全明確之時,我們目前能做的判斷就是:雖然身體傷害尚未造成,但恐懼和羞辱的陰影似乎已經留下。

2

你很難評估恐懼可能造成的影響力。它可能只是午夜夢迴驚醒時的冷汗,可能只是見到相似場景時的心頭一凜,也可能是曠日持久的內心折磨後生命的終結。

2年前被滴滴司機猥褻40分鐘的那位17歲少女,我們無從得知她後來經歷了什麼,但在警方介入之下,那場猥褻的事實已經很清楚:

晚上8點多,女孩通過滴滴打車,上車後被要求坐到副駕駛,隨後被男司機一路猥褻。後者以檢查身體為由接觸了女孩多處敏感部位。

滴滴的“性騷擾”危機就這樣算了嗎?

圖:受害人拍下的性騷擾圖片

促使女孩把這場經歷在微博曝光的直接原因,是滴滴方面的傲慢。根據女孩表述,她在事發第二天向滴滴投訴,等到第四天才有人回覆。事發18天,女孩再沒有接到滴滴方面主動聯繫的電話。期間,聯繫人只被動做過一次表態:滴滴公司會給你50元賠償。此後,要麼不接電話,要麼掛斷電話。

直到事件通過微博發酵,滴滴才向媒體透露進展:已經對涉事司機罰款並永久封禁。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當人們歡呼慶祝著古老死板的打車行業被互聯網公司所顛覆,為後者的便利、便宜(僅限於初期)而喝彩時,自然會忽略掉其中的風險。

事實上,這些滴滴男司機的“性騷擾”事件有著類似的模式:受害對象均為女性,發生時間段多為夜間。有的被男司機動手動腳,有的是語言上的侮辱。

這些事件的處理結果也極其相似。

除了那些觸犯法律的強姦事件,多數性騷擾事件其實很難被立案。而乘客向滴滴投訴後,得到的處理結果無非也只是“封禁賬號”。

當然,滴滴作為平臺方,對司機的約束權力有限。但從2015年那起強姦案的細節,你不難看出滴滴在司機監管方面的無力——那位反鎖車門強姦女乘客的男司機,是用了妻子的信息註冊滴滴賬戶,他本人曾經有嫖娼前科。

滴滴對此的建議是:

“對於變更車輛、變更司機進行順風車接單的情況,乘客可通過車牌、車型信息以及性別頭像進行辨別,有權投訴並拒絕搭乘。”

簡單說來,就是全靠乘客自己辨別了。

3

關於滴滴如何加大司機管理的公關稿件,最近兩年時常見諸於媒體。

比如2016年7月上線的“五大安全措施”,包括三證驗真、號碼保護、分享行程、緊急求助、人像認證等等。一年後,官方公佈數據,僅“三證驗真”(身份證、駕駛證、車輛行駛證)一項,就能讓滴滴每天拒絕3萬個不符合要求的司機註冊申請。

平臺方不好當,這是常識。Uber在去年11月也被乘客告上了法庭——9名來自美國各州的、在使用Uber期間被性侵或遭遇暴力的女性,向加州法院提起訴訟,期望以此“督促Uber做出改變,有效地保護用戶”。

Uber的做法同樣令人失望。

今年3月,它以乘客在註冊時已經同意 “通過私下仲裁來解決使用Uber期間遇到的爭端條款為由,認為乘客無權起訴此類事件。而如果把訴訟改為仲裁後,就意味著Uber 可以去爭取私密和解。

兩位原告律師對此評價:

“這些女性在事發後都很害怕並感到十分震驚,令她們感到恐懼的還有,人們並沒有把這些事說出來。與此同時,Uber總能讓此類新聞不出現在媒體上。”

“Uber很想讓這些訴訟案件從公眾的視野裡消失,這樣做是卑鄙的。這是一個公共安全問題,與我們每一個使用Uber的用戶都相關。”  

然而,這些發酵能量有效的事件,似乎並沒有影響資本市場對這兩家公司的青睞。今年2月,Uber 獲得軟銀80億投資後,最新估值為720億美元;今年3月,滴滴最新估值為576億美元。

毫無疑問,這是兩隻超級獨角獸公司。

獨角獸是來自古神話中的動物,具備善良、純潔、強大、驕傲、自由、勇敢等特質。不過看起來,打車行業的獨角獸們,選擇放大了“驕傲”。這是市場壟斷之後的高概率事件——當遊戲規則掌握在一家公司手裡時,用戶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從,要麼滾。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團做打車、易到復活、高德做順風車……打車領域在這個春天出現的熱鬧勢頭,未必不是好事。

在如今的商業格局下,只有當公司們需要爭搶用戶時,用戶才是會被珍惜的

。當然,大部分用戶可能還是會跟著補貼跑。這也是個被論證多次的不爭事實。

但可以肯定的是,當盯著滴滴的友商眼睛越來越多,“性騷擾”事件不了了之的可能性也越來越低。畢竟,競爭也是進步的源泉。期待有一天,滴滴能想出比“註銷賬戶”更高級的辦法。

今日互動 你或者身邊的朋友是否遭遇過被陌生人騷擾的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