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奶粉真那么不靠谱吗?也许,只是媒体给我们的一种假象

我总在说,不必迷信洋奶粉,国产奶粉当自强。但——

2017年11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对某乳业公司进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的检查情况,通报其总共12类问题。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的维生素复合包、花生四烯酸(AR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三种营养强化剂都是超期服役的过期原料。

我把这条消息发布在头条,头条的朋友们看起来非常关心,评论区一派沸腾景象。只是——

国产奶粉真那么不靠谱吗?也许,只是媒体给我们的一种假象

很明显,尽管我明确说了这并不会带来安全问题,只存在效用减弱或无效的问题,头条的朋友们还是对国产奶粉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责骂,以及表现出对国产奶粉明显的不信任感。

说到食品质量,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产品,都可能会被检查出问题,这也是质监机构必须存在的原因。只不过,国外的相关新闻报道,大多情况下并不会传到我们耳朵里。质检总局网站上,进口奶粉抽检不合格的消息并不少,但因为没有新媒体这个二传手,或者消费者以为那是故意抹黑进口奶粉,所以,并无人关注。

说回国内,这则通报可以说明,食药监总局对企业的监督及检查是及时有效的,但是,一大部分人因倾向于对国产奶粉不信任,仍然选择不细看内容。这也说明,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不管是自媒体还是媒体,我们还是需要检讨及反思的。

国产奶粉真那么不靠谱吗?也许,只是媒体给我们的一种假象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人们不相信国产食品质量,是食品安全满意度评价低的一种现实反应,而人们一看标题就倾向于不信任,则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这其中媒体自然责无旁贷。

在如今这个吸引眼球的时代,谁能吸引眼球,谁就能赚到足够的流量。本来这也无可厚非,向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对用户是一种满足,也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回报,是一种双赢。但是,如果一味讨好用户,或者为了留住用户眼光,将内容加以歪曲,就让人难以忍受了。

在涉及食品方面,有的媒体知道用户更在意食品不安全的新闻,有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就容易故意夸大其词,再配上一个惊耸的标题,致使用户被误导。比如涉及奶粉的新闻,合格率98%不稀奇,但是抓住一个不合格的点,将它放在标题之上,大字显示,很容易给我们一种食品不安全的假象。

国产奶粉真那么不靠谱吗?也许,只是媒体给我们的一种假象

媒体决定舆论,舆论又影响公众,公众在媒体的影响下,对食品安全产生错觉,得出的满意度就可能出现偏差。有人对杭州公众进行调查问卷,发现被调查者受新闻媒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高效、快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耳听六路,眼光八方,不过这同时也局限了我们的视野。当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时,媒体如果不能正确引导,或者负面的舆论评价迅速走红,不仅会影响商品的品牌、口碑,同时也会降低公众的食品安全满意度。所以,媒体应当肩负起相应在责任,在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时,要把可靠、可信摆在比流量更重要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