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真好——川航3U8633给大众上了一堂意外公开课

我们总说意外是不可预测的,一旦发生就是惊人的,但当真实发生时,总会超出大众的认知与想象。 听到类似川航这样的新闻,第一反应无一例外都是大吃一惊。

事件回顾

5月14日,在成都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乃至世界的真实事件

活着真好——川航3U8633给大众上了一堂意外公开课

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

正以每小时八、九百公里的速度在9000米的高空正常飞行时。

驾驶舱右前方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发出一声“碰”的巨响,

驾驶舱高空失压,温度骤降至-50℃,

副机长被强大的压差吸出了机外,

设备出现故障,仪表盘被掀开,

最终靠机长目视与人工判断完成备降,

11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全着陆!

活着真好——川航3U8633给大众上了一堂意外公开课

看到新闻后,跟到捏了把汗,心里道不尽的波澜涌动

因为一不小心,代价就是上百条性命啊~

据当时乘客回应,感觉自己会粉身碎骨,可谓九死一生。

忍不住感叹,活着真好!

面对意外,细思极恐

如果那天天气不好,或能见度低点······

如果飞机已驶入西藏航线······

如果碎裂的挡风玻璃是在左前方机长的位置······

如果换一个机长······(并无质疑的意思,就像一些重大却紧急的疾病,为什么往往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处理)

···

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次能够化险为夷,其技术难度,堪称世界级。

任何细小的因素都可能造成了毁灭性的结果。

不是真实的发生,你我也绝不会相信

一架飞高原航线的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挡风玻璃会碎裂。

就连专家也说“那应该是全飞机最坚固,最不应该出现问题的玻璃”

这就是意外

外来的,突发的,不可以预测的,不可控的,一旦发生就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

对于意外,我们该如何应对

针对意外风险的发生,三种应对方式:事前预防,事后补救和听天由命。

其中最能确定的就是事后补救,而保险无疑是事后补救最有效的方式。

正是因为保险能锁定风险,航空公司每年都会给飞机购买上亿保额的意外险;在生活中,意外险也成了大众出游的必备工具。

那到底,面对意外,意外险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继续往下拉

活着真好——川航3U8633给大众上了一堂意外公开课

图片源自网络

应对意外,意外险有没有必要

在川航事故发生后,生活在成都的小伙伴都炸评了。庆幸的同时,提出了隐藏于心中的担忧,面对突发的意外,除了事前买个意外险,其他似乎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命都交给了别人。

细细想来,这种情况,买了保险也是没用的。因为对于风险的发生,保险起不到半点作用,既不能防止更不能改变。而它只是解决风险发生后的问题

是的,就是那万分一的概率在发生后的事情,如,保证一个家庭失去经济支柱后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不被改变。而保险的本质作用就是事后挽救家庭的经济生命,兜住生活的底。

所以,面对意外,意外险当然是有用的。

意外险责任:保生不保死

抛一个颠覆性的观念,意外险保生不保死。

理由如下:

1、意外险中最难能可贵的责任就是意外伤残,这也是所有保险中唯一可以保伤残责任的险种。

对于伤残,有人如此评价:我不怕死,但我更怕生不如死,因为当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时,活着还有什么价值,关键的是,我是从拥有再到失去。真到那一天,未来何等绝望。

但,我们都知道,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意外伤残责任给这个希望开了一道时间窗口。

所以,我们买意外险不是因为有人要离去,而是因为意外发生后,有人要体面的活下去。

2、意外身故责任有人说,身故责任就是拿命赌钱,死了才能赔钱。

仔细想想,其实赔的钱是给谁了?

是留给了面临失子之痛的父母、年幼的孩子,和你举案齐眉的他/她。 那时,这笔保额或许能够代替履行没来得及尽的责任。活着由你照顾,不幸归去由你买的保险照顾,这才是真正的体现出爱与责任。

所以,在我看来身故责任同样是保生不保死,其关注的对象依旧是活下来的人。

写在结尾:

我们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

面对意外,首先做最坏的打算,不拒绝谈风险,不拒绝买保险。

其次,抱最好的希望,珍惜身边的人,活在无悔的当下。

因为活着、真好!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记得关注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