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一群人並不想過母親節

其實,有一群人並不想過母親節

母親節那天,兩個失獨母親沉浸在悲傷中。“勇敢的心”的女兒誤入傳銷組織,逃脫未果選擇跳樓輕生,“愛瓊”的女兒在2003年的非典中意外死亡。

意外奪去了她們的掌上明珠,也奪走了她們本該在今天感受的快樂。失去女兒後,第一位母親因家裡房子年久失修,不得不借住在親戚的舊草房裡;第二位母親遠離處處有女兒痕跡的故鄉,緊靠著微博的社保工資艱難生活……

在重慶,一位母親捧著兒子送的鮮花,享受眾人欣羨的目光一路昂首挺胸地走著。遙遠的江西,另一位母親正抱著女兒的舊照哭泣。幸運與不幸交織,這是生活的常態。

文末,有這麼一個留言讓人印象深刻,“其實也有一群兒女最怕過母親節,因為他們的母親已經永遠離開。

其實,有一群人並不想過母親節

這讓我想起了兒時的一個鄰居小櫻,她的母親因肺癌去世,那時她才12歲。院子裡的小孩嘲笑她沒有媽媽,是天煞孤星。這個文靜又乖巧的女孩沒有哭,只是低下頭,呆呆地站著……

我對小櫻的所有印象都集中在10年前,姥姥住的那個叫“人民村”的地方。說它是“村”,其實是城區的某個老式小區,幾棟樓圍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小型群落。每到午後,各家小孩就會空地上嬉戲打鬧,小櫻和我就是其中一員。

小櫻內向,如果玩家家酒遊戲,她就扮“媽媽”或“奶奶”這種慈愛的角色;如果是捉迷藏,她一定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一個。

小櫻如果被小男孩欺負,也不向大人告狀,只是默默承受。

但是有一次,“調皮鬼”沒有得逞,因為她哥哥及時出現,幫她出了氣。直到那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小櫻有一個親哥哥。

越是落後且閉塞的區域越容易滋生流言蜚語。人群中有人說小櫻的媽媽在外打工,做起了販毒的生意。還有成年人不懷好意地問她是不是真有其事,小櫻不以為然。

可是我真的沒有見過小櫻的媽媽,只知道她有一個神出鬼沒且看起來不修邊幅的爸爸和那次出現過的英勇哥。有人說她爸爸是個賭徒,帶著哥哥一起在外面混日子。“哎,可惜了,這麼乖的女兒沒人管。”他們議論了別人的家事總不忘加一句感嘆詞。

事實上,那裡很多孩子的媽媽都不在身邊,小櫻、“調皮鬼”、石雨姐姐。“人民村”宛如留守兒童之家,每個人都在這裡按照各自的軌跡成長。

我以為一個人的一生中即使缺席了媽媽,他也可以活得很快樂,可是石雨姐姐卻因為她媽媽不給學費而哭泣;小櫻呢,她的媽媽並不是毒犯,而是在貴州的某個皮鞋廠當女工,一年才會回家一次;悅悅的媽媽也離開了,聽說後媽並沒有善待她。

兒童的善在於不諳世事,成年人的惡在於欺負弱勢。

喜歡嚼舌根的大人們整日琢磨著誰家小孩往後可以成才,誰家小孩沒了爸沒了媽,誰家又在鬧矛盾,說得樂此不疲。他們給小孩講鬼故事,嚇得他們晚上睡不著覺。

可是孩子不懂什麼叫生離死別,不知道父母離婚意味著什麼。當有人不懷好意地問“你媽媽呢?”,他們只會感到茫然。

快樂應該是童年的主調,往昔的點滴都化成了記憶中的桑葚樹、蝴蝶、蘑菇林,沒有媽媽又如何?那一天,小櫻得知媽媽因在皮鞋廠長期吸入有毒氣體而患病,並沒有哭。

她只哭過一次,因為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她媽媽去世的事。小櫻趴在她奶奶懷裡,哭得撕心裂肺。一個小孩的自尊心就這樣被粉碎。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從兒童變成成人,要經過殘酷的考驗,比如學著撫慰內心的不安,接受一切既定的事實,忍受別人的閒言碎語。原來沒有媽媽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特別是每一個母親節,大家都在朋友圈曬媽時,有些人沒媽可曬。

後來,我離開了“人民村”,和小夥伴們漸漸失去聯繫。前幾年聽說石雨姐姐19歲便結婚生子;小悅考上了大學,如今在某家銀行工作;可是小櫻杳無音訊。

這一天,那些童年並不完滿的人中,已經有人在享受為人母的快樂,她曾發誓要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有人鼓起勇氣和過去握手言和;也有一群人在這一天黯然失落;

而我,多希望有一天能聽到小櫻的好消息,說她很好。

其實,有一群人並不想過母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