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心竹:挽徐立孙先生联》赏析

【挽联】

多艺多才,堂上音徽尚在,馆中编泽犹新,纵闻弦韵能传,空睹携琴怀寂夜;

亦师亦友,幼年学校叩随,晚岁庠黉共席,曾约画图同赏,竞成把剑觅徐君。

【卢心竹小像】

《卢心竹:挽徐立孙先生联》赏析

【卢心竹简介】

卢心竹(1905~1987),江苏南通人。曾用名卢国钧,号治平,笔名无忝生、南洲词客、春水等,斋号红薇词馆。1930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门学院,曾任南通紫琅吟社社长、南通诗词协会名誉会长、江苏省诗词协会顾问等职。

【徐立孙简介】

徐立孙(1897~1969),名卓,字立孙,号笠僧。江苏南通人。古琴大师,诸城派古琴传人,梅庵琴社创始人之一;崇明派琵琶代表人物之一;医家。

【挽联赏析】

多艺多才——这句话是赞赏徐立孙多才多艺。

堂上音徽尚在——堂上古琴还在。音徽为古琴上供按弦是识别的徽位,这里代指古琴。

馆中编泽犹新——琴馆里的书籍看起来还是新的。「编泽」二字破费解,编若做韦编解,那就是借指书籍;如果确指书籍且泽及后人的,那应该是指《梅庵琴谱》。

纵闻弦韵能传——这是说,纵然乐曲可以流传下来。徐立孙等梅庵琴人的琴曲曾录制成《梅庵琴韵》。

空睹携琴怀寂夜——但只看到昔日的古琴,物是人非,只能把怀念寄托于寂寞的夜晚。

亦师亦友——这句话说明徐立孙与卢心竹的关系。

幼年学校叩随——这句话解释「亦师」,指徐立孙曾是卢心竹幼年时的老师。

晚岁庠黉共席——这句话解释「亦右」,指两人曾经是学校里的同事。庠黉为古时地方所设学校。

曾约画图同赏——这句话是回忆两个人曾相约一同赏画。

竞成把剑觅徐君——这里用了季札挂剑的典故,委婉地表达徐君去世。

徐梵筂

《卢心竹:挽徐立孙先生联》赏析

易莲精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