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吃一碗麵,我跑了2800多公里,結果麵館賣完關門了

為了吃一碗麵,我跑了2800多公里,結果麵館賣完關門了

文章摘自巴陵的新書《食全酒美》

蘭州拉麵,因為它的特色已經把麵館開遍了大江南北。

我是個標準的湖南人,吃米飯長大,遇上拉麵,也曾不惜少吃兩頓米飯,在拉麵館裡感受拉麵的味兒。有朋友跟我說起在蘭州吃拉麵,那拉麵的味與長沙的完全不一樣,我就期盼到蘭州好好的品嚐一下地道的拉麵。

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六日,我終於成行,目標直奔蘭州,去完成幾年來的心願。蘭州,相對長沙是一個遙遠的城市。從長沙出發,要走2800餘公里,剛火車就要走一天兩晚。

在蘭州,等我吃拉麵的有王長偉、花兒會等兄弟。他們知道我要去蘭州,已經等了好幾天了,遲遲不見我起程,都急壞了。接到我上車了的電話,都高興得跳起來了。

二十七日早上八點,我與妻子終於到了蘭州。走出火車站,來接我們的王長偉、花兒會兄弟早就到了,在寒風中等了我們兩個小時。沒寒暄幾句,就打車直驅省政府旁的大眾巷馬子祿牛肉麵館。

馬子祿是牛肉拉麵的創始人,經過了一百多年的風雨。馬子祿牛肉麵館走老字號經營方式,使用最原始的制面、調湯法。拉麵分寬面、細面,細面又有一細、二細,人們愛吃的是二細面,這也說明蘭州人吃麵的口味。湯用鮮牛肉、牛骨頭熬煮,牛肉第二天做面的碼子,

牛肉湯做第二天面的湯汁。每天熬煮的牛肉、湯水都是有限的,可以配製的牛肉麵也是有限的。

馬子祿牛肉麵館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賣牛肉拉麵以湯汁為準,按湯汁配出多少碗麵,賣完就關門。來馬子祿牛肉麵館吃拉麵的人不少,常擠得排成長隊,等待吃麵。

很多到蘭州的軍政要人、明星,都要去馬子祿牛肉麵館吃碗拉麵。馬子祿牛肉麵館每天早早就關門了,最遲在下午兩點。而蘭州與其他地方的天氣不同,早晨八點左右才天亮,人們十點左右去吃早餐,馬子祿牛肉麵館的經營不足五小時。

馬子祿的牛肉和湯汁必須先天晚上做好,湯汁熬好後涼著,等待第二天早上使用;牛肉撈出來放陰涼處,在冬天的晚上就會結一層霜,第二天切時就緊促、方便。馬子祿牛肉麵館對加牛肉麵(即牛肉麵套餐)的牛肉要進行嚴格的選擇。牛肉必須是後腿肉,切時淘汰肥肉和牛筋,切成大片,片兒寬,厚度薄,最好是竹棉紙厚。

為了吃一碗麵,我跑了2800多公里,結果麵館賣完關門了

我們在二樓吃套餐,坐在靠廚房的地方,每人來了個十塊的加肉牛肉麵。

王長偉還點了幾盤小菜,都是馬子祿牛肉麵館的名小菜。蘭州小菜也是蘭州的特色。在蘭州這個寒冷的城市,小菜不是熱菜,而是涼菜,做得非常的特別,帶著酸味。

蘭州小菜常放醋,菜不油膩,全部靠醃製,菜也不會結凍。

面上來,我才知道,真正的牛肉麵的牛肉不是成片的,還是成坨的,大小如花生米。成坨的牛肉先下在湯裡,泡上一段時間也不會泡爛,吃時還緊促有嚼味。

牛肉麵裡要加幾片蘿蔔片,用的是蘭州本地蘿蔔,即綠皮的小白蘿蔔,片兒小而薄,主要功能是去騷味,增加湯汁的新鮮。

為了吃一碗麵,我跑了2800多公里,結果麵館賣完關門了

王長偉兄向我介紹,吃牛肉麵有個標準: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也就是湯汁要清澈見底、拉麵要淨白純一、辣椒麵要鮮紅活色、香菜要青綠鮮脆,達到這個標準的拉麵才是真正的馬子祿牛肉麵。拉麵在製作時要加入硼灰,拉麵的津勁才強;湯汁的水用黃河水。

吃蘭州拉麵,主要在於湯汁的味道。吃時有講究,面上桌後要馬上吃,可以感受到拉麵的津勁。被熱湯泡一段時間,拉麵就泡化了,吃時不上勁。吃時聲音大,吞吸快。裡手吃麵,一大斗碗蘭州拉麵,不要十分鐘就全進入了胃裡。

我感覺牛肉湯裡的面很滑爽、有韌勁,遇上香菜葉,還帶著一股青香和甘甜,牛肉坨也緊促成絲,牛肉片在湯裡泡後,變得松酥飽汁,連湯帶肉吃,可以嚼到了牛肉的真味道。邊吃麵邊吃小菜,口裡留下清香與面香的交和,減少了油膩反胃。慢品清澈的牛肉麵湯,小口小口的吸進嘴裡,有著清爽的味道和牛肉的濃香,真是一種絕味。


親,你吃過這個美食嗎?你還喜歡哪些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