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頭號球星哈吉 離成為超一流只缺一個舒梅切爾

2017年末,因為一些原因,盤點一下哈吉。

哈吉的長處在傳球技術、大局觀、反擊當中的節奏把握和助推能力。精準的遠射腳法也是優勢項目之一。年輕的時候,哈吉的反擊跟進跑動的確很強,用“喀爾巴阡山的馬拉多納”來形容他是最高的評價,而且的確有一點點過譽——以馬拉多納的天分、膽識和謀略,個人突破的時候會在意現場局面是不是反擊態勢嗎?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歐洲天才中場,哈吉能排得上前十;在東歐那一大波天才中場當中,哈吉也能排進前五,但進不了前三。如果哈吉能進前三,那麼排位有可能是這樣:

斯托伊科維奇、博班、哈吉。

這不可能啊,薩維切維奇、巴拉科夫、普羅辛內斯基肯定不服嘛。

羅馬尼亞頭號球星哈吉 離成為超一流只缺一個舒梅切爾

和舒特拼搶

如果硬要比國際大賽成績:

羅馬尼亞是1994年美國世界盃八強;

南斯拉夫是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八強;

保加利亞是1994年美國世界盃殿軍;

克羅地亞是1998年法國世界盃季軍。

所以哈吉的國際大賽最好戰績,不過就是和競爭者持平而已。

羅馬尼亞頭號球星哈吉 離成為超一流只缺一個舒梅切爾

對阿根廷大顯神威

哈吉的確是頂級球星沒錯,但他的戰術適應性不算特別好,球隊必須圍繞他來打造戰術,而且很多情況下必須是防守反擊,才能體現出羅馬尼亞那一批人的進攻特點。舉個栗子,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羅馬尼亞頭號前鋒並不是拉杜喬尤,而是勒克圖什;“布加勒斯特三把刀”當中,哈吉已經是中場核心(他1989年就進入金球獎評選前十,排第八,和克林斯曼並列),拉杜喬尤、杜米特雷斯庫剛剛20出頭。

從1990~1998年,羅馬尼亞的三條線都以哈吉為分界線,哈吉和身前的隊友個人能力強得不可以道理計,局部反擊和全面反擊基本如摧枯拉朽一般,而哈吉身後的其他隊友,包括大名鼎鼎的波佩斯庫,以及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94年迅速走紅的佩特雷斯庫在內,防守能力根本禁不起同等級球隊,甚至是稍弱一點的球隊考驗。

這就是哈吉的缺陷所在,他無法依靠自身能力平衡攻守兩端的力量配比,需要隊友提供更多的戰術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這個缺陷,在歐洲攻擊型中場,包括前腰球員,以及巴喬為首的9號半身上普遍存在,關鍵看這些天才能否放大自身優勢,同時隱藏自身劣勢;隨後就是隊友的天花板到底在哪裡。哈吉的國家隊隊友,很明顯無法在整體防守層面上拉平“布加勒斯特三把刀”帶來的劣勢。

因此,國家隊經歷而言,哈吉和大勞德魯普有相似性,但隊友的豪華程度、惡戰的韌性,則遠不如92歐洲盃冠軍了(一個舒梅切爾頂掉半支羅馬尼亞國家隊不成問題)。

羅馬尼亞頭號球星哈吉 離成為超一流只缺一個舒梅切爾

給杜米特雷斯庫的致命一傳

典型案例是1994年世界盃正賽階段,小組賽第二場1:4輸給瑞士。瑞士的斯福扎、佈雷吉(此人被稱為“華生醫生”)和查普伊薩特非常強——可是,連阿蘭-舒特(其實翻譯作薩特才符合此人的外形)這樣的準二流中場都能打破羅馬尼亞大門,這還有什麼好說的……最後一場對美國,奮勇插上的佩特雷斯庫在一次團隊配合當中小角度射門得手,佔據分組優勢的羅馬尼亞才得以小組第一齣線,八分之一淘汰賽依靠哈吉和杜米特雷斯庫的高光表現(拉杜喬尤累積黃牌停賽),打掉了群龍無首的阿根廷。


哈吉在國際大賽最佳表現也是在1994年世界盃,五場比賽中有兩場打出統治級水準。首場比賽面對夜郎自大的哥倫比亞,哈吉兩傳一射,和拉杜喬尤的配合堪稱絕妙,特別是他在對方三十米區域突然打出的超遠落葉球吊射,有足夠多的配角現場襯托這個進球的驚世駭俗:

例如愣頭青蒙泰努在他吊射之前中規中矩地傳球,然後傻呵呵地套邊試圖和他打個配合;

例如哥倫比亞門將科爾多巴站位靠前;

例如拉杜喬尤庫奮勇地衝進禁區準備搶點;

結果所有人都傻眼了。

羅馬尼亞頭號球星哈吉 離成為超一流只缺一個舒梅切爾

驚世吊射

八分之一淘汰賽對阿根廷,羅馬尼亞邊路反擊,佩特雷斯庫、盧佩斯庫、哈吉上演了一連串的一腳觸球傳跑配合,最終由在兩名防守隊員的夾縫當中將球傳出,跟進的杜米特雷斯庫輕鬆推射死角梅開二度;然後就是反擊狀態下杜米特雷斯庫投桃報李的傳球,哈吉高速跟進打進羅馬尼亞當場比賽第三球。這是典型的“4秒過中場”以及後插上的防守反擊教科書戰例(這個戰例在當時國內好幾家甲A俱樂部被用作教學錄像)。

哈吉當屆盃賽5戰3球4助攻,不折不扣的頂級中場表現。羅馬尼亞止步半決賽門外,並在四分之一淘汰賽和瑞典拼得刺刀見紅,並不是說哈吉等人天分不夠高、進攻不夠銳利,實在是整體防守不敢恭維。何況瑞典人第一個進球是世界盃史上的創新,第二個進球就是不講理強打(英格森長傳高球打進禁區,安德森仗著身高優勢頭球扳平),加上加時賽最後10分鐘羅馬尼亞疲於抵抗,哈吉在場面控制的弱項也暴露得很明顯。

其實吧,小組賽第三場對美國才能反映羅馬尼亞的真實水平。面對大部分都是業餘球員組成的東道主,羅馬尼亞和巴西都僅以一球小勝,不同的是,巴西是十人打了下半場,羅馬里奧自己一個人就有多達6腳射門,還過了一次守門員,一過三演得他不亦樂乎……

羅馬尼亞頭號球星哈吉 離成為超一流只缺一個舒梅切爾

佩特雷斯庫的進球由哈吉策動

阻礙哈吉成為真正超一流球星的,是不堪回首的國內政治環境,這裡不多說了。時任羅馬尼亞最高領導人的齊奧塞斯庫為了“造星”,從各方面把哈吉在國內捧上天去,這位天才無法在球場上吸取更多養分,直到政局大變之後才出國到頂級聯賽淘金,那時開始,他真正發現了“更大的世界”。特別是在佈雷西亞經歷降級,又從意乙殺回意甲,這是哈吉最寶貴的磨礪和收穫,遠比在巨星雲集的皇馬和巴薩當一名“偽貴族”要有更多現實意義。


也就是說,哈吉並不缺技戰術的高度,生在一個經歷大時代動盪的國家,他缺的是帶隊的勇氣,以及隊友的向心力。

最後要說的是:

歐洲不可能只有克魯伊夫、齊達內、哈吉三個人比C羅強。這個判斷是不理智的。別人都不說了,把範-巴斯滕往哪擺,蓋德-穆勒往哪擺,更遠的,單屆世界盃轟進13球的“借鞋狂魔”朱斯特-方丹又會怎麼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