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岐岭乡蒲山村:村庄靓了 村民富了

永定区岐岭乡蒲山村:村庄靓了 村民富了

这是美丽的蒲山村航拍图。

永定区岐岭乡蒲山村位于金丰大山脚下,整个行政村包含松岭、塘下两个自然村,都是革命基点村。在革命战争年代,蒲山村人民从党组织的建立开始直至永定解放,一直坚持斗争,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红旗不倒”党支部

1932年春,敌人对岐岭地区的控制仍然很严。为了恢复金丰地区的斗争局面,永定县委任命陈德盛和黄育山为特派员到岐岭开展工作,他们到了以后,首先整顿和发展蒲山村党员,在蒲山仙子坑恢复成立了蒲山党支部。后来金丰游击队在岐岭成立。

金丰游击队建立后,蒲山基点村的群众积极支持和配合他们的行动,为他们探听情报,提供米、菜和生活用品,支持他们在金丰大山附近乡村开展打土豪、筹款子、袭击地方民团等游击活动。在开张抗日救亡运动中,蒲山党支部还动员民众合办了井龙民校,校址设在蒲山松岭“树德楼”,同时,还办起了妇女夜校。

1938年,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后,永定县委基干武装的武器既少又旧,为了组织维修,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县委书记马发贤指示蒲山党支部开办兵工厂。为了开办兵工厂,蒲山党支部首先在下山桥子头开店铺做生意。店铺开张后,又马上投入筹办兵工厂,支部书记陈树彩任厂长。但这个行动也被国民党顽固派所不容,他们经常派人来骚扰,该厂仅办了一个多月。但修好的枪支弹药却武装了县委武装基干人员,为以后开展武装反顽自卫斗争奠定了基础。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蒲山村人民有一大批人参加革命斗争,他们当中,有的参加红军游击队,有的长期做好支持和接头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工作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评定为“五老”人员有的21人。解放后,蒲山党支部被党和人们誉为“红旗不倒”的支部。

群众增收乡村靓

漫步于乡间小道,一幢幢房舍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水之间,一条条生态路纵横交错直抵农户家门。茶余饭后,不少村民在家门口的农民公园散步、休闲、跳舞、聊天,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

过去,蒲山村的群众大都靠种水稻为生,部分群众种些传统的红柿,增收渠道十分有限,不少村民纷纷到外地打工、经商。为了发展生产,拓展就业门路,2013年,村里引进塑料制品厂,目前该厂年产值可达到1600万元,解决了不少村民就业问题。同时,村里还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全村种植红柿800多亩、蜜柚100多亩、“六月红”芋100多亩,其中部分红柿种植户对传统红柿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发展“太秋甜柿”等新品种种植,有12户烤烟种植大户还到外地租地种植烤烟。

生活条件变好了,村里想着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村“两委”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投入400余万元,修建了1000多米的生态防洪堤,不但有效防洪,也成为村庄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投资80多万元,建设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农民公园,并配有凉亭、游步道、停车场等,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此外,还投入上百万元,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投入20多万元建设村幸福院。

“未来我们将依托毗邻土楼景区和‘牛牯扑’红色景区的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等服务业,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村党支部书记陈树航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