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拜祭孔子遲遲不下跪,大臣連忙遮住一個字,皇帝才跪拜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在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人,他周遊列國宣傳儒家的思想,但是並不被那些君王接受。直到後來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地位才越來越高,孔子才越來越受推崇,基本上皇帝都會去登泰山,去曲阜拜祭孔子。

皇帝拜祭孔子遲遲不下跪,大臣連忙遮住一個字,皇帝才跪拜

在清朝由於清朝的統治者不是漢族人而是滿族人,所以要拉攏人心,尤其是對於那說脾氣比較硬的讀書人來說,拜祭孔子能夠讓他們心生好感。

康熙皇帝從小就精通漢文,對於儒家學說更是很感興趣,他在位期間多次南巡,而且每次經過孔子的故鄉曲阜的時候都要去祭拜孔子,而今天要說的就是康熙在祭拜孔子時發生的一件小趣事。

皇帝拜祭孔子遲遲不下跪,大臣連忙遮住一個字,皇帝才跪拜

當時康熙南巡帶領著文武百官來到了曲阜,按理來說,康熙應該在孔子墓前對他行大禮,並且朗讀祭文,但是當時的康熙卻站在孔子的墓前,遲遲的不下跪,身後跟著的文武百官也都非常的奇怪。有一個機靈的官員,抬頭看了看墓碑才發現了問題所在。於是他趕忙上去用布遮住了墓碑上的一個字。而康熙看見那個字遮住了之後,他就行大禮三跪九叩了。那麼這個字是什麼呢?

皇帝拜祭孔子遲遲不下跪,大臣連忙遮住一個字,皇帝才跪拜

這個字就是王,原來孔子的墓碑上寫了七個字大成至聖文宣王,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中王是比皇帝還要低一等的,所以康熙作為一個皇帝不能向王下跪,所以大臣把王遮住之後,康熙就叩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