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杭州:妈妈,我是你十年前从这灵隐寺求来的么?

《杭州光阴》之三



三进杭州:妈妈,我是你十年前从这灵隐寺求来的么?

(图片来自网络剪辑)

二零一五年,我的小精灵十岁。

六月初,我领她去灵隐寺还愿。那是我,第三次进杭州。

这个时代,网站上关于旅行的各种攻略极多。我仔细又看了杭州东站与杭州站的区别。从我的小城出发,可卧铺四小时到杭州站,亦可高铁两小时到杭州东站。两大两小的出行,我们选择卧铺,极好的时间点,上午九点多出发可赶到西湖边午餐,却是人算不如天算,晚十分钟,没买到卧铺票,改换12:35的高铁。在候车厅好一阵等,两小盆友倒玩得不亦乐乎。

一位戴草帽的大爷从二楼候车厅入口挨着候车凳上的人群顺次乞讨过来,破碗里的收入寥寥无几。我问孩子:“带零钱没?给点爷爷——吃的也行。”孩子利索打开她的小书包,掏啊掏,拿出包芒果干,还给了一块钱。老人家再三弯腰致谢,娃双颊绯红有点不好意思,又摸摸口袋:“爷爷,我还有个五角钱,一起给你吧,可以多买个馒头……”老人家又好一阵鞠躬。

哦,亲爱的孩子,你的心一直如此柔软善良地。要知道,你自己每周也就不过从爸爸那领三元零用钱。这次出行,除了照顾会晕车的妈咪,还要照顾自己约的小伙伴涵表妹。

三进杭州:妈妈,我是你十年前从这灵隐寺求来的么?

六月的杭州,午后阳光很烈,我又格外想念雨。西湖边溜达了一大段,草木与人似乎都与十几年前大同小异,只是大道上车流如织,无有了多年前三轮车行走时那般电影场景的静谧,而那,才是让我一眼就沉迷的杭州气息。

寻到网上预订的吴山广场七天连锁酒店。两小妞正嘻哈洗刷,手机上收到白老师相约短信:休息一下去河仿街吃东西,再看西湖夜景。

白老师,网名依山行,是在上饶新闻网一起写博客的博友。从永平铜矿子弟学校退休出的教师,爱摄影。2010年,我们组织过博客网的线下活动,一起拍摄过好片。白老师的儿子儿媳都在杭州工作,老夫妻俩自然得把杭州作为第二家乡。他的小孙子与我家小精灵同岁,平时看我记录娃的成长点滴,他也时常关注探讨着。有时我很感谢这些源于业余爱好的情谊,它让这世界许多原本莫不相识的人,开始有某一部分或某一领域的惺惺相惜。让有时烦闷的生活,生出许多美好镜头来。

夜幕降临杭州时,刚好下酒店楼门口,白老师电话来已在吴山广场入口处等,见面后少不得一番他乡偶遇的欢喜。白老师说相对于我们而言他已算大半个杭州人,应该尽尽地主之谊。我们边唠嗑些家常,边在他向导下走了河仿街。拍照,是免不了的。只是这几年我已老得飞快,白老师镜头里曾经欢快的麻豆,容颜与心境已无往昔之半。

尝了白老师推荐的龙须糖。

传说中的武大郎烧饼有点干硬不怎么好啃。

给两小妞各买了双红色绣花布鞋,立马穿上,便有了电影里民国小丫环味。

两丫头执意在南宋御街口吃那汉堡套餐,只好奉陪。这女人一旦成了妈,就是苦呦,熬到近九点,才吃到一钵金角子砂锅里的三鲜粉丝煲——我心心念念的杭州小吃呀,零零后这代娃根本就不稀罕。

带娃的旅行,就是每时每刻成吃货。次日上午,吃完杭州的粉(其实是我们小城的粉丝),从吴山出发,先参观了一个小画展,再穿过柳浪闻莺,往雷锋塔。边走边吃,脚没歇停,嘴巴也一刻没歇停。两妞消灭了一袋杨梅,又消灭一大盒凤梨,接着又是半只叫花鸡(香是香,有点咸)。总之,孩子们心中才没遇见风景或人事的感慨,旅游于她们而言,就是吃——逛——吃——逛。

三进杭州:妈妈,我是你十年前从这灵隐寺求来的么?

午后,往西湖北岸去灵隐寺,途经湖滨、岳庙、断桥、植物园。大雨了。远望着数次错过的雷峰塔,我给孩子们讲自己大学时代首次来杭看断桥的迫切心情,便是与那雷峰塔下压过的白娘子有关。

往灵隐寺沿路,参天大树密集,我记忆中,十几年前的道路与村庄都了无痕迹。晚边,冒雨入住白乐桥附近山霞客栈,裤脚全被打湿,却凉快舒爽。山边小村,离寺很近。

趁迷离夜色还有余光,我们打着伞四处闲荡。发现一座掩在树丛里的僻静院子,老旧门牌上写着“一号院子”,直觉这院子大有故事。院对门,一块西湖龙井基地,高处便是夜色里隐约的山峦。孩子们又找着侧边一挂牌,上书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基地。摸黑再往前,便是往那飞来峰处去。

十多年前,飞来峰还不是独立收费景点。这会儿,门口却有保安,肩上的印章在夜里一闪一闪放光。告诉他我们是住附近客栈的游客,出来探探明早进寺上香的路。保安在夜里笑:“每月初一十五,凌晨四点就开始免费开放,来灵隐寺上香的人可多啦!”

返回路上,遇上当地一对散步的中年夫妻。女人自是赞叹我身旁一对顽皮嬉闹小妞,男人闲聊下却劝:“灵隐寺不就个庙,晓不得你们外地人有啥好去看的?去上香的,是有钱人求个心安,咱小老百姓,没事花那钱干嘛?”

有点小尴尬。我就小老百姓呗。只是十年前,在寺前许下过要个小妞的心愿。

三进杭州:妈妈,我是你十年前从这灵隐寺求来的么?

次日,当我们从入口踩着雨珠,一层,一层台阶,直走至灵隐寺最深最高处。沿路上,我给孩子讲起十年前跪在这庙堂佛前许愿的情形。“我是妈妈从这求来的呀?”孩子扑闪着大眼睛,一脸兴奋与好奇。她虔诚按照我的吩咐也跪拜在佛前蒲团上,小脸上隐隐有透明的光印,我站在庙檐下即兴为她吟了几句《那一年,还没有你》:

那一年

还没有你

夏天的雨季

走过十里苏堤

曲院仍不见风荷

岳王庙前品过醋鱼

灵隐佛门许愿遇见你

十年光阴赋精灵如你

几许思量还愿观音

乐河桥边山霞栈

天光赶上头香

山林倚寂夜

完美一生

因为你

抬头时,无意间撇见庙顶,眼花缭乱。那顶壁上一个个佛爷,凸起的脸宛如夏季夜空数不清的星斗,它们神态各异,千姿百态。寺,是信徒朝佛的圣地。

映在绿树丛中的灵隐寺院墙杏黄,殿脊青灰,苍绿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于苍穹之下。这被一千多年历史沉淀过的地方,由不得让人顿然宁静。

人啊,莫带着某种功利目的去信佛,也莫要把佛信得那么痛苦,生活喂给我们的苦,不能指着佛去替我们消化。所谓信仰,其实是相信自己身上善的力量,快乐安妥自己那颗原本洁净之心。

告别山门时,灵隐寺的古老在朦胧雨雾笼罩下,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沉寂肃穆。(未完)

三进杭州:妈妈,我是你十年前从这灵隐寺求来的么?

欢迎进入珍影像2018第2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