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要处处打压支付宝,而不去对付微信?

离203766773

1、支付宝已经取代了银行的部分功能,冲击了银行的根本利益。

银行主要业务有存款、贷款、理财、货币增值、缴费等业务,其中贷存款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并且银行以前跨行、异地转账都要收取高昂的手续费。而支付宝中作为一个在线支付软件,不仅包含了人们吃穿住行一系列费用的网上交易渠道,各类理财产品数不胜数,花呗借呗也完美抢占了银行的部分贷款业务,余额宝2017年6月底规模已达到了1.43万亿元,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16年招商银行的存款总额,招行一直以来是国内吸储能力最强银行,而支付宝一跃成为吸储能力第一的金融机构,分割了银行吸储这块蛋糕,触动了银行的根本利益,所以银联需要进行狙击,才有了通过政策性手段限制支付宝的举措。

2、银行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还要防止支付宝资金外流

支付宝虽然作为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其规模远不止日常消费支付,主要目标在于各种基金理财产品,和银行业务重合,并且银行的营业点在免费为蚂蚁服务,有些人去银行存款连大厅还没走出去就已经把钱转走了,这造成的局面就是银行利润减少,长此以往,甚至于可以将银行的资金储备掏空。从资金安全程度看,国内资本流出的途径本来是被人民银行监控着的,外国资金想要离境必须要在人民银行汇兑,由于全程被监控,所以非法收入是不能出境的。而支付宝转账和购物的结算是在阿里巴巴,所以如果刻意开后门,那么资金很容易外流的,所以只能进行干预。


天方燕谈


铅笔道

还有一个关键性因素,相比马化腾“偷摸”地发财,马云的公开言论加剧了支付宝和银行之间的剑拔弩张。比如“颠覆银行”、“既然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我们对于抢民营企业饭碗兴趣不大,但摇一下国有企业,兴趣极大”等等,有一段时间,马云频繁且霸气地怼这些传统银行,可谓是直接暴露了支付宝的野心。当然,这也获得了很多用户的支持,毕竟支付宝比银行便捷得多。


歪道道

为什么央行频频喊话支付宝,不要以为大就不能管。不是没有原因的

支付宝对银行威胁大

支付宝快捷支付方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对银行造成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支付宝,方便快捷。

马云的一句,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他先是改变了银行的支付方式。

让银行也被迫推出网银,来方便更多用户。

据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46%、2.48%、1.19%和0.52%,而2013年,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

随着支付宝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资金也屯留在支付宝账户里,接着便推出了余额宝余利宝和各类基金,银行的压力更大了。


出品:懂财帝。


懂财帝

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负责贷款业务,花呗小额无利率救急,借呗提供较大额预支,程序简便即时到账随借随还,而银行申请贷款的流程复杂、放款延迟在相比之下则逊色很多。于是很多用户转战到蚂蚁,银行的贷款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镁客网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也不算是打击吧,算是监管和预防风险吧?

你想想,支付宝属于阿里集团,即使分拆出来之后仍然是民营企业,如果大量资金囤积在支付宝上,风险很大。反而银行为国有,有国家背书的。这种情况下,银行的保险程度更加高一些。

当然,安全程度高了也就更加麻烦和收益不高。毕竟银行的利息嘛,就比没有好一点而已。

移动支付虽然我们用得很6,但是实际上还算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习以为常只不过是因为中国在移动支付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全球范围,我们的移动支付做得是真的好。所以,我们没有例子可以借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所以银行推出很多的措施是为了保护大家,保护整个金融行业。如果几千亿的资金存放在一个民营企业手上,你觉得放心吗?一旦出现大规模漏洞,怎么办?这可能是影响到几千万人的!

所以央行就给支付宝划定一条红线,控制损失,然后一步一步探索一步一步改革,这样才是正道。步子迈太大,你忘了乐视的下场吗?

支付宝本身就体量更大,资金更多,规管当然更加严格。而且很多规管的措施就是看起来像打压,实际上先划安全线,而慢慢一步一步改革。


太平洋电脑网

银联内心os:支付宝,你Y的跑到我碗里来抢食(线下支付),看我不打得你满地找牙。

更重要的是支付宝所在的蚂蚁金服的巨大的战略布局。蚂蚁金服旗下生态里已经有了蚂蚁花呗、网商银行以及借呗等消费金融产品和民营银行,个人征信产品芝麻信用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接入,可谓在行业内各大领域全面开花。

银联在支付上受到了哪些挑战呢?

2,银联需要避免成为管道,被用户忽视。银联不愿意像电信运营商沦为OTT的管道那样成为日后的结算平台,否则银联和卡组织就会受到支付宝制约,自己的新业务也很难开展起来。

二、银联的应对方式

2017年5月27日,银联联合了40多家银行在北京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简单的描述就是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在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10万家商户享受到6.2折优惠,银联正式狙击支付宝的线下支付环节。

三、支付宝的强大的线下使用场景

对支付来说,最重要的有两点:用户端,消费端。用户端支付宝已经完成了布局,并且以专业支付的身份来占据了用户的定位。另一侧是消费端,消费端就是线下有足够多的消费场景,在这方面支付宝做的相当好,比银联好的多,银联着重于大型门店或者场景,且智能化程度通过pos来实现,而支付宝的二维码让学校、地铁甚至是卖红薯的老大爷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成为消费终端。

我们来看支付宝对于支付场景的改造

卖红薯的老大爷

地铁场景的改造(杭州地铁)

欧洲机场

银联总裁时文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我们和支付宝既有竞争,但肯定还是会有合作的,每个机构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毛琳Michael

银行之所以处处打压支付宝,归根结底是因为支付宝触动了银行的根本利益。

两者业务重叠

银行主要业务有存款、贷款业务,这也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同时还有其他一些理财、货币增值、缴费业务,并且银行以前跨行、异地转账都要收取高昂的手续费。

直到2008-2013年,支付宝陆续与银联、银行、社会保障局等机构合作,推出诸如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保险理财产品等各种金融理财服务。

此时,支付宝的定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钱包了,除了支付消费、转账结算等基本功能外,还能用来消费、还款、查账单甚至是缴纳水电费,大有取代银行卡的势头。

更要命的是,支付宝推出低成本、高收益的余额宝,分割了银行吸储这块蛋糕的部分业务,而花呗和蚂蚁借呗的出现,则秒杀了银行贷款业务。

抢滩银行用户,让银行成为附庸,支付宝的线下结算已经超越银联,而且基本上消费等数据被支付宝彻底把控,而线下结算正是银联的利益所在。

支付宝对银行的威胁实在太大了,银联需要进行狙击,因此才有银联通过政策性手段限制支付宝的举措。

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自从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后银行的肉等于被马云抢了,不少人直接就将每个月的工资存在余额宝里面,余额宝有4%左右,比起银行不到2%的活期利息高了一倍还要多。

不久前,余额宝刚刚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基金,超过1万亿美元的规模,而这些钱本应该都存在银行里面的。

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银行利润减少。据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46%、2.48%、1.19%和0.52%,而2013年,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

4月1号起支付宝微信扫码限额500元/日够用吗?清华理科状元毕业后当保安,他如今后悔了吗?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支付宝更或者说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企业,改变了一个社会的商业和生活方式,不能不说很伟大,很有创新精神。

而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没有躺在之前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一直在创新,不断的在社会的不足方面发挥自己的力量。银行不能很好的适应网络商业的资金来往,就有了支付宝。城市交通长期拥堵,就出现了大数据计算的智慧城市。西北荒漠环境加快治理,就有了蚂蚁森林。交通违章查询、付款、扣分,社保查询,发票查询,医疗挂号,合同服务等等。阿里巴巴在不断的往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的痛点上推进。

但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管理后,尤其是支付宝的资金管理上,随着体量的越来越大,逐渐的一些功能就会与社会管理者发生重合。这个时候国家就会需要阿里巴巴进行配合一起处理这个问题。


时光之意

回想往事,我们当年办理一张银行卡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在出差、旅行或者过年回家探亲的时候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以保障资金和人身的安全吗?银行最初的功能和服务就在这里——

保证资金的安全。互联网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我们可以异地方便地存取现金。

支付宝最初的功能也是为了保障交易双方的资金安全。银行虽然可以保证你自己账户里的资金安全,但是对于资金与货物在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则不能提供任何服务,显得无能为力。马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而使支付宝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马云曾经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样的豪言壮语。事实上支付宝并没有改变银行保障资金安全以及存取收付这些基本功能,而是使银行和支付宝一起不断完善了客户服务并提高了用户体验。我们很难想象,在享受着便捷的移动支付的今天,为了完成一笔资金收付而在银行长时间排队等候的情景。从这一点上来说,以其说是支付宝改变了银行,不如说是支付宝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正是支付宝获得成功的根源所在。

事实上,支付宝的许多功能必须要依托银行内部的结算系统和用户绑定的银行卡才能进行和完成;而银行也因为有了支付宝的在线和移动支付功能,可以大幅度减少网点建设、设备配置以及人员开支等投资,从而降低经营成本。由此可见,二者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至于“银行处处打压支付宝的”说法,只不过是由于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以后,分割了银行吸储这块蛋糕的一部分业务,而使金融企业之间必不可少的竞争变得更加明显和激烈罢了。

当然,这些竞争只有在央行和银监会等政府机构的政策监管和业务规范下,才会良性地推动金融企业的发展,最后受益的就是用户和消费者。

关于这个问题,朋友们还有其他什么样的看法呢?


分享一点理念,共创美好生活。请关注:一点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