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奇葩如何在文书中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从奇葩说到奇葩大会,这档大型综艺脱口秀正在热播ing

这档新老奇葩齐聚一堂的节目,实在让人看完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在这档强悍的语言类节目中,我们看谁都是奇葩,听什么都能哈哈哈。

周末在家闲来无事,认认真真带着脑子看了一期。

忽然发现脑子真是个好东西,多想一下,就能轻易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Chapter1

你的奇葩如何在文书中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阿培,南加大毕业,全职公益人,公益行动的名字叫做“我请你睡觉”。

这是什么奇怪的活动?事情是这样的:阿培读大学期间总是无意间睡过去,吃吃饭睡过去,看看电视睡过去,说说话睡过去,甚至在开车的时间也能睡过去……后来的某一天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带着这位就去看医生了,结果做了一堆测验被实锤了,她得的是narcolepsy——发作性睡病。

那么啥是发作性睡病呢,顾名思义就是总在不经意之间能睡过去,可怕的是有时睡着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睡着了。

说到这里,阿培想到自己小的时候,爸爸总是骑车载她上学,每次都会用绳子把她拴住,怕她掉下去。可能那个时候就已经有这种睡病的存在了,只是自己一直没能发现。

你的奇葩如何在文书中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在检查出来得了发作性睡病后,阿培自己做起了公益行动,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一种不容小觑的病理性疾病,尽早发现,及时救治,避免给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扰。

阿培自己也坚持锻炼身体,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目前已痊愈。

她从自己的经历总结的是:

不要让这种疾病成为自己不努力工作和不学习的借口

学会跟自己和解,接纳它是自己的一部分。

Chapter 2

你的奇葩如何在文书中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何冲 ,奥运跳水冠军

他:22年的运动生涯,习惯了坚持,渐渐忘记放弃这个选项。对于自己最重要最难忘的不是很多奥运冠军的头衔,不是成绩,更不是别人给的头衔“难度王”等等。而是自己受过很多很多大大小小的伤,还有在2008-2012年期间那种舍我其谁,必拿冠军的膨胀心态。

那时的他,没有把任何人当成对手,没有享受过比赛。赛前成百上千次的训练让自己的肌肉已经记住了那套能拿冠军的动作,每场比赛都是机械化的去完成而已。

那时,他忽然有一天发现,提起跳水大家知道郭晶晶,知道田亮,而自己有17个世界冠军头衔却依然没有人记得。于是开始思考到底是用冠军来证明自己,还是开始慢慢感受比赛。带着这种平常的心态再次站上跳台的他,开始能够听到周围哗哗的水声,开始能感受到周围观众的呼喊,开始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开始享受以前都没有真正享受过的比赛过程。

那时的他,冠军与否都不重要了。

他回忆起退役时自己订机票出去旅游,边查机票信息边流眼泪:“原来订机票是这种心情。”

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他的前半生都是别人在安排:坐什么航班,到了目的地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

退役以后做了很多自己从来都没有做的事情,

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

学习了很多之前没有学习的东西,

有更多时间能够真正的面对自己。

你的奇葩如何在文书中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这两个故事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并不是本身的事件有多特别。

特别的是因为两位“奇葩”在描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挚能让人感受到这些事情是他们真真正正经历过的,描述每个经历和事件的画面感和心理变化的过程都能打动人心,代入感十足,让人心里共鸣:“确实,是这么回事”。

而最有亮点的地方当属两位通过一系列人生“挫折”中感悟出的人生道理:学会与自己和解,学会面对自我。

你的奇葩如何在文书中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看完这一期的奇葩大会,我也深深的感悟到,这其实跟我们美国本科文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重点来啦:

我们自身的经历很重要,而不是为了申请而去做一些假经历;我们的背景活动过程很重要,而不是活动过后的一纸推荐信;但是最最重要的依然是:我们从中的感悟,这件事情让我们自己成长之处在哪里!

100个人有100个不同,每个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里,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中,想问题看事情的位置、角度都不同,应对问题的心态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一定不同,美国大学就是要找到这种不同,看到真实的“你”。

另外,我们在写文书时的思路也尤为重要,本科文书夹叙夹议,好的文书就好像在讲一个生动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故事,我们描述这个事件的方式就尤为重要:是平铺直叙的大白话、没有起伏的流水账?还是像上面两位“奇葩”一样,画面感十足的描述,重点突出的总结?

好多同学有好多好的故事,但是讲的方式方法不对。

好多同学讲故事挺有趣,就是没有看到哲理在哪里。

其实总结下来,写一篇好的文书,你一定要够“奇葩”,无论是你的故事,还是你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