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城市生活,月薪低于5000是什么样的体验?

在一线城市生活,月薪低于5000是什么样的体验?

1这里是北京,坐标天通苑。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间屋子,月租金不算水电费就高达1600元,刚好是他半个月的工资。

小z是一个很洒脱的人,撩的了妹子、打的了篮球、谈的了吉他,曾经是许多学妹的偶像。他还参加过学校的歌唱比赛,也录过学校的宣传片,小有人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大学四年翘课无数,挂科更是无人能比,最低的一门专业课,他考了22分。而且他也没有实习经历,毕业那年可谓“一事无成”。

为了在北京这个鱼龙混杂的城市留下来,他必须找到一份工作,因为没有专业技能,所以择业时受制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一些门槛低入手快的工作。看来看去只有客服和销售。

在小z的眼里,每天的生活像是被巨大的牢笼笼罩着,

压抑、沉闷、煎熬填满了他的生活。他曾经因为出色的文体技能,在学校里是闪闪发光的人。然而现实的耳光总是甩的猝不及防,曾经的“骄傲青年”变成了万千北漂“低欲青年”中的一个。

“大家都说我在北京这种城市根本活不下去,那我就很伤心了,虽然真的快活不下去了”

小z说,毕业这一年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贫穷。每天一睁眼,就要考虑吃饭钱、房租钱、还花呗,以及各项支出。

小z每月工资3200元,其中房租支出1600元,交通费200元,饭费800元(吃的并不好),水费30元,电费20元,再加上各种手机话费、网费、生活必须品、应酬的钱等等,每月完全入不敷出。

他不肯向父母伸手要钱,他说这是他的底线。然而每天如此低欲而又压抑的生活,总感觉快撑不住了。

这里还是北京,坐标六里桥。

这个妹子是一个可爱的河北妹子,爱笑、爱说话、好相处,她现在在银行工作,目前担当柜员,已经转正。

和她聊天中可以感到,她是一个学习很刻苦的人。她说当年为了从河北考上大学,真是非常努力。典型的属于愿意吃“学习”的苦的那种。

大四那年,她努力备考,顺利通过了一家五大行的笔试面试,签了offer,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已经转正了。

她在六里桥那里和另外一个妹子一起整租了一套公寓,每月平均2300元。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费用,每月花费4500-5000元左右。

她说,在试用期的时候确实比较困难,每月到手不到5000块,但是现在艰难时期已经过去了。每月税后到手6000+,平均每月还有些富裕,有时候还能小资一下,奢侈一把。

3同样是毕业一年,都处于职场“小白”的阶段,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

一个人月薪低于5000元,

简直可以说是根本抵挡不住生活的耳光。而另外一个人虽然过得没那么容易,可以明显顺遂了一些,没有怎么体验过生活的艰难?

事实上,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和工作的苦!

生活的苦是重复性的,而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的精进过程。很明显,平庸的人都愿意选择前者。

因为懒,不愿意吃学习和工作的苦,不愿意主动付出,于是选择了被迫吃生活的苦。生活的苦吃多了,会变成一种习惯,你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看着自己越来越平庸,越来越唯唯诺诺。

有人说,不愿吃学习和工作的苦的人,大多都没有挨过现实的耳光。想一想真的很有道理。如果再给月薪不足5000的小z一次机会,他肯定会在学校中好好学习。而不是毕业一年,在蜗居里面“像狗一样的活着”。付出和收获不一定成正比,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愿意吃学习的苦的人,才能在毕业后竞争激励和残酷的职场中“少挨一些巴掌”。愿意吃工作的苦的人,至少能在职场中守住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至于埋在琐事中无法自拔,甚至还有对婆婆/丈母娘忍气吞声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