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時間幫助我走出抑鬱|渡過

管理时间帮助我走出抑郁|渡过

今年是我慢慢變好的一年,我非常喜歡目前自己的狀態,可以靜下心來讀書,可以耐心地認識自己的問題,可以正視所有的情緒,可以不再逃避。

而陪伴我慢慢變好的不僅僅有家人,有朋友,有書本,還有我的計劃本。

時至今日,寫計劃本已經成為我的習慣,已經成了絕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在這個自認為是階段性勝利的時刻,我想把一些心得寫下來。

(一)

我的計劃本有三個:月計劃、記賬本以及周計劃。

月計劃是比較粗略的安排下個月工作和生活的本子;記賬本用來記錄經濟收支;對我來講最有用的是周計劃本,用來詳細地安排每週的生活和工作。

下面以周計劃為例講講我的心得。

首先說說我為什麼要寫周計劃。

從自身性格來講,我是一個性急且焦慮的人,雖然很多時候故作沉穩,但遇事總是覺得忙亂;加上生性敏感,做事有較強的責任性,無論幹工作還是與人交往,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對我來講,生活中一切的事都是能夠壓垮我的稻草,都是負擔。所以比起其他人,我大多數時候都活得很累。

再說我這幾年的狀態,自從當了媽媽,我的記憶力嚴重下降,與以前相比有天壤之別。我像是換了一個人,每一天,任何一件小事我都會忘記,“我忘了”是生活的常態。工作忙碌的時候,我總是會忘記重要的事情,這種忘記讓我變得更加焦慮抑鬱,不能接受這樣的自己。

2015年,當我休完產假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有點力不從心。每天除了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剛開始帶高一的時候,我總是把工作帶回家裡做。那個時候孩子不到一歲,即便我在電腦前備課改作業,她也會很乖,不會打擾我。隨著她慢慢長大,對我的依戀越來越多,我對她的陪伴少,她慢慢開始表達不滿意,我在家工作就不那麼現實了。

於是我開始調整時間。2016年開始,我不再帶著工作回家做,只要在家,一定全身心地陪孩子。但是工作又要擱置下來,後來我開始延長在學校的時間,經常放棄睡午覺,保證我比別人到校的時間多一兩個小時。但這樣也並沒有減少我的焦慮。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慢慢發現,我沒有了自己的生活。除了工作、孩子,就是吃飯睡覺。因為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我變得非常壓抑痛苦,很長時間裡,在可怕的情緒中走不出來。

一些事情之後,我認為自己必須尋找精神出路。我必須多學一點東西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怨氣沖天。我想到要做很多事,讀書、寫作、健身、參加社交活動,以及為了恢復身體必做的理療。可這些都需要時間的支持,但是我唯獨最缺少的就是時間。

(二)

基於這些原因,加上機緣巧合,我在2017年初看到網上流行計劃本,於是買回來開始寫,嘗試管理自己的時間。

每週週末和每個月的月末,我會開始安排下一階段的生活,具體到每天的工作、上課的內容、家庭中需要解決的事情、自己的閱讀學習計劃、孩子的生活、做理療的時間等等。我按照輕重緩急、主次快慢把它們排列好,寫下來,每天早晨翻著看看。

當然,我承認剛開始是沒什麼效果的,有時候還覺得死板麻煩。但是,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周計劃,並且這個本子開始成為我的隨身物品,有任何重要的事情我都會把它記在上面。與學生的談話,我的讀書計劃和進度,家庭中很多事情的記錄,都能找到。有時候同事記不清哪天學校安排了什麼事,我一翻周計劃本,馬上知道了。

事實證明,寫周計劃的的確確帶給了我實質性的好處。它不是手機裡的備忘錄,也不是電腦上的Excel表格,它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到、能讓我亂糟糟的生活慢慢變整齊的本子,也是能讓我在一段時間裡險些崩潰的心慢慢有了活力、變得從容的本子。

(三)

最後,我把堅持寫周計劃的益處,歸納如下:

一、告別焦慮情緒,找回失去已久的快樂。

很想誠懇地對一些人說,假如你也是一個不太適應新生活的新媽媽,假如你的生活裡也像我一樣有很多很多忙不完的事情,假如你也在全世界的人都要求你做一個賢妻良母的時候還想著必須有一點自己的空間,那麼可以試試我的方法,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

有時候看起來零零散散的時間,當你可以把它整整齊齊地變成有條理的安排,那些時間也可以讓我們幹成很多事情。

記得有同事問過我,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做什麼?我坦誠地說,這三年,我從來沒有過一個人在家的時間,我的時間都給了工作和孩子。

但是,自從我開始管理自己的時間,我也重新學了很多東西,讀了幾本有意義的書,寫了近100頁讀書筆記,還跟我的學生們一起完成了很多計劃。這本身就帶給我無盡的快樂和成就感。現在我依然沒有一個人清閒的時間,但這已經不重要了。

二、用有限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自律才能自由。

當我的生活從一盤散沙變成積木一樣方正整齊的時候,我開始覺得,兩年前的那個崩潰悲觀的自己,真的要慢慢走出來了。

我開始不再懷疑生活是無意義的,我開始不再那麼抱怨別人,抱怨新的家庭剝奪了我的自由也剝奪了我的時間。我醒悟了一切都是因為我不適應,我還沒有懂得用自律去獲得自由。而今天的我,發現有限的時間同樣可以完成許多許多的事情,這是多麼令人高興!我的生活內容並沒有變,我的任務也絲毫沒有減少,我還給自己制定了許多學習的計劃,但我已經可以做到忙而不亂,從容生活了。

三、未雨綢繆,讓每一分鐘都變得有意義。

我一直相信“未雨綢繆”一定比“到時候再看”有效率。明確計劃也是明確目標,人生很長,應該有未來的規劃,也應該有眼前的安排,而一點一滴的習慣培養和知識積累讓我慢慢看到希望。

我現在依然延續著去年的習慣,提前一到兩小時到校,在別人休息的時間做自己沒時間做的事情。但是這個時間裡,效率是最重要的,寫周計劃讓我心中每天都有一個目標,不是盲目的,不是想起什麼就做什麼,而追求高效率地利用時間,讓每一分鐘都有意義。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一板一眼的生活會很累。但對我來說,尋找一種連自己都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是很艱難的,而我的計劃和安排,讓我告別了空虛,重新肯定了人生的價值。

今天寫下這些,我覺得充實也感動。充實於我終於不會為虛度年華而鬱鬱寡歡;感動於這幾年的挫折和痛苦終於沒有打敗我。我不再願意跟別人說陷入一個恐怖漩渦中有多麼可怕,我不再傾訴我這樣一步步讓自己好起來其實有多麼不容易。不堪回首的,終於可以過去了。

堅硬的部分是結痂之前最脆弱的部分,而我慢慢懂得了人生中一切的苦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就像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

蘋果手機用戶讚賞二維碼

◀掃描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