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中国明星能被海外媒体报道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有些媒体总会弄出认错人的尴尬:比如今年年初“跑男”去奥地利录制,登上了当地的报纸。但仔细一看,人家把迪丽热巴当成了Angelababy........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这让我们想起有段时间,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张馨予是范冰冰、张雨绮是范冰冰、陈数是范冰冰,还有李冰冰是范冰冰......

.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于是,很多大V借此大呼“都是整形的锅”。全怪范冰冰带来了锥子脸审美,让一众女星疯狂模仿,所以外媒分不清谁是谁。

为什么要如此妄自菲薄,外媒还把张馨予标称巩俐过呢,这难道也是张馨予是锥子脸的祸?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要知道,现在的外媒无论是面对哪些中国女星,感觉都像乱标注名字一样:前面被认错的杨颖和迪丽热巴,明明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长相。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江疏影被认成了朴信惠,这是直接看错了国家;宋茜也被认成了泰国艺人。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相比较之下,赵丽颖被标识为王子文,已经很客气了。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为什么跨越一个人种,大家都集体变脸盲患者呢?(以下涉及大脑学识内容来自大V“利维坦”)

1、听说过“平均脸”吗?

平均脸是指从一定数量的普通人脸提取面部特征,根据测量数据求平均值,再利用计算机技术得到一张合成脸,就变成了一张具有吸引力的脸。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中国女星和男星的“平均脸”,

能看到很多明星的样子

它被发现是个意外。本来,人类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为了研究犯罪人群是不是有共同的面部特征,意外发现合成后的脸,颜值还挺好看。

后来,随着电脑和摄影技术的发展,可以综合更多面孔数据得出某种人的平均脸。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拿平均脸作为一个标准,那么越靠近平均脸的人,颜值分数越高(科学家称之为独特度和吸引程度)。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从左到右,越靠近平均脸颜值越高

所以,在人类学领域,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脸,是一项重要的资料。

我们看中国人的平均脸,会感觉很熟悉,好像看到了很多认识人的影子。就是因为它是我们脸(五官、肤色)的平均结果。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从平均脸结果也能看得出来:亚洲人各国差别不大,小咕就算不放标识,相信爱美神也能一眼分清这是韩国人、这是日本人.......同样的问题你问西方人,他可能就蒙了。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韩国人·平均脸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日本人·平均脸

与此相同,我们可能觉得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平均脸没什么差别,可老外就能一眼分清。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法国人·平均脸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英国人·平均脸

其实,这和大脑记忆人脸的方式有关。

2、先储存再提取

大脑的“海马区”是记忆储存点,我们见到一个人会立马刺激它产生反应:这张脸有什么特点,符合这些特点的人是谁,我和他之间发生过什么......

说白了大脑就像是硬盘,你需要先储存内容才能有需要的时候提取。而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在不断地做这件事儿:把眼睛看到的全都储存下来。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既然硬盘已经有了内容,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识别”。

科学家研究得知“识别差异性”是大脑重要的机制,目前还不能说彻底明白“识别”的原理,但大致如下: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大脑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对眼睛看到的东西进行判断:这是我认识的嘛?是新认识的东西吗?

首先大脑会把看到的脸当做全新的,然后输入硬盘。这些信息进入大脑里“CA3区”进行分析,看看这些是不是已经记录了。

这个识别过程,大概是一种“民主的投票制度”:有一部分会确认它和记忆中有多少重合点、另一部分会说“它很不同,是新的”。最后哪方的证据多,就是哪方赢了。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看来,人是通过视觉,然后记忆把脸部特征简化成一个一个特点,以供“识别”时候当做证据,这样的方式来记住人脸的。

这都是潜意识一秒几万次的计算结果,所以我们认为的简单一瞥,其实大脑进行过大量运算。

3、证据不足就只能“模棱两可”

识别过程是如此的民主,一切都是证据讲话,想要不认错人,就需要大量的证据作为基础。

所以我们大脑是需要接受足够多的人脸特征信息,才能每一次将新面孔和已知面孔进行区别。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两位冰冰在我们眼中:完全不像

如果证据不足呢?那就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状态:这个人我见过,但是谁呢?如果证据越少,这个识别就没法工作,严重就变成了“脸盲症”。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佟丽娅和董璇,长得再相似我们还是很容易分清谁是谁

爱美神应该有这样的感受:花几年的时间追一个美剧后,剧中的小配角你都能记住。这就是因为大脑存储了这些演员们足够多面孔信息的结果。

所以,西方人分不清我们的面孔,和我们分不清大部分黑人是一个道理,就是见的人太少了。如果我们经常在他们生活中出现,其实外媒就不会认错。

现在中国女星参与的国际活动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认错脸”机会也多。但我们完全不用对此戾气过重,网红脸没流行的时候,外媒还不是一样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外媒看谁都是范冰冰?其实也分不清巩俐和章子怡......

范冰冰最深谙此道:“他们老外看中国人都一个样,没关系,来多了就熟悉了。”

本文科学常识来自果壳网、大V“利维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