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端午至,盛夏来。世界杯再次喧闹登场。

俄罗斯夺得本届世界杯的主办权后,羡煞我们。然而,近在眼前的俄罗斯,我们了解得有多少呢?这个和我们有着最长接壤边境的邻居,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在众多球迷围着电视机豪情万丈的时候,将视角扫向主办国俄罗斯。

本文以世界杯作为切入点,深入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将重点放在俄罗斯的资源层面,并进一步分析俄罗斯经济现状背后的逻辑。

昨晚,世界杯揭幕。这一次,主办国是我们的老朋友俄罗斯。在这之前的6天,中国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首枚“友谊勋章”。

为了办好本届世界杯,俄罗斯投入了140亿美元,打造世界级体育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全新机场和快轨,俄罗斯不仅希望通过世界杯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也想借机改善与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僵硬的外交关系。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已为世界打开国门,敞开心扉,欢迎大家来参加俄罗斯足球世界杯。他说:“希望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光是自己钟爱的球队和球员精湛的球技,还有对俄罗斯的认识,俄罗斯独特的历史文化、富饶的大自然,以及俄罗斯亲切、真诚、友好的人民。”

但本届世界杯来之不易。

一、 世界杯不是第二个索契

德国《世界报》网站3月14日发表题为《俄罗斯还能举办2018年世界杯吗?》的文章称,但是眼下这场体育盛事能否举办还受到另外一个因素的威胁:俄罗斯面临巨大的财政困难。卢布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天然气和石油收入骤减,俄罗斯面临陷入经济混乱威胁。

俄罗斯体育部长维塔利·穆特科1月宣布,将此前确定的220亿美元预算削减10%。此前,政府已经将12个场馆中两个场馆的座位从4.5万个减少到3.5万个。参赛球队准备比赛用的训练场地数量也从48个减到了37个。

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在所有地方节省开支。为了降低成本,罗斯托夫场馆顶棚的建造将被简化。政府为富丽堂皇的建筑项目把钱白白浪费掉的黄金时期成为过去。不会再有第二个索契—普京为索契冬奥会花了510亿美元。

美国史密斯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津巴利斯特说:“索契已经是场经济灾难。从理性的经济角度看,俄罗斯根本就不该再举办世界杯。”

因为卢布贬值,进口成本增加,这导致了比赛场馆的建造成本进一步飙升。比方说,为了建造场馆,俄罗斯需要从荷兰进口草坪。因为从外国进口建材越来越昂贵,政府急需寻找替代材料。体育部长计划马上完全禁止进口。

不管俄罗斯经济状况如何,国际足联并未感到不安。该组织称:“我们不担心这会对成功举办世界杯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准备有什么影响。”

二、世界杯背后的俄罗斯和它的经济

俄罗斯联邦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的一个国家,横跨欧亚两大洲,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绵延37,653公里的海岸线,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或其陆缘海及海湾所包围:

大西洋所属陆缘海及海湾(由北向南):芬兰湾、波罗的海、亚速海、黑海;

北冰洋所属陆缘海(自西向东):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

太平洋所属陆缘海(由北向南):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很多条大河流经平原到达海洋。主要的河流包括伏尔加河、颚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以及阿穆尔河(即黑龙江)。主要湖泊有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等。

作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

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

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俄罗斯的一手好牌,羡煞无数国家。尽管如此,跟美国、中国、日本相比,俄罗斯的GDP增速处于明显落后水平。

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GDP增长趋势图1962-2016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PPP)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世界银行20年来中俄人均GDP(PPP)比较数据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出口品类比例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进口品类比例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主要出口国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主要进口国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天然气管和油管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俄罗斯只有四家企业入围,分别是: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第63名

卢克石油公司,第102名

俄罗斯石油公司,第158名

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第232名

这四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国有企业。

三、 俄罗斯的资源让人瞠目结舌

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蕴藏量十分丰富,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

俄罗斯主要矿种查明储量

矿种

单位

储量

世界占例(%)

矿床数目(个)

天然气

万亿立方米

31.3

16.9

-

铁矿石

亿吨

140

16.1

172

石油

亿吨

127

5.3

-

煤炭

亿吨

1570.1

17.6

-

磷酸岩

百万吨

1300

1.9

50

万吨

35

19.4

-

铝土矿

万吨干基

20000

0.7

60

硼(B2O3 )

万吨

4000

19

-

万吨

25

3.5

-

万吨

3000

4.3

123

万吨

920

10.6

98

菱镁矿

万吨

65000

27.1

12

万吨

25

2.3

13

万吨

790

9.8

39

万吨

60000

17.1

-

万吨

2

16.7

-

万吨

35

7.3

274

万吨

25

7.6

95

万吨

500

33.3

-

铀(回收成本<130美元/千克)

万吨

17.29

5

55

铂族

1100

1.7

-

5000

9.1

5624

310

12.4

-

金刚石(工业级)

百万克拉

40

5.5

51

绝大部分的矿产资源集中在其东部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据了解,该地区蕴藏着全俄80%以上已探明的各种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高达25万亿美元,是俄罗斯最主要的矿产基地。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仅存的矿产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地区。

磷矿

希宾山地有世界最大的磷灰石矿,并蕴含大量的制铝原料棗霞石。

铁矿

俄罗斯平原和其他广阔地域及西伯利亚的确,蕴藏有世界最大的铁矿区---棗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以及乌拉尔、西伯利亚铁矿区。

含煤带

煤炭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型含煤带:一是位于贝加尔湖与土尔盖凹陷之间,包括伊尔库茨克、坎斯克-阿坎斯克、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和卡拉干达等煤田;另一个位于叶尼塞河以东,北纬60度以北,包括通古斯、勒拿和太梅尔等大煤田。此外、远东地区的南雅库特等煤田也能重要。

石油、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以秋明油田为最大)、俄罗斯(伏尔加棗乌拉尔油田)、东西伯利亚三大地台型含油盆地,及萨哈林(库页岛)等地槽型含油盆地。

但是,俄罗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国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欧洲部分)地区却资源不足、品种欠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较齐全的乌拉尔地区,由于长期开采已造成资源不足,开采难度愈来愈大。而远距离运输矿产品,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年由东部地区运往西部地区的燃料都达几亿标准吨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分布。

中俄矿业往来

俄罗斯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床约有2万个,其中特大型、大型矿床约占5%,占总储量的70%。

总体来说,俄罗斯37%的矿产资源已投入工业开发。其煤、镍、钴、铁、稀有金属、铂、金刚石、磷灰石、钾盐等矿产资源开采量仍占世界的一定比重,并且是世界最大的铝、铜、镍等主要有色金属的出口国。

矿产品出口更是重要俄罗斯的外汇来源之一,矿产原料及其加工品(不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出口占其外汇收入的20%以上。

而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举轻若重!

从出口额总数来看,荷兰、中国、德国、意大利和土耳其为出口占比最大的五个国家。2015年俄罗斯出口中国28606百万美元的商品,虽然同比减少了23.7%,但仍然以8.3%的占比,排名第二。

喧嚣的世界杯,落寞的俄罗斯经济

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2015年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61.7%、11.5%和6.3%,为1773.2亿美元、330.1亿美元和179.6亿美元,分别减少40.0%、18.3%和15.5%,矿产品出口以矿物燃料出口为主。

从地区来说,作为俄罗斯五大类出口商品之一的矿产品,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是荷兰、中国、意大利、日本、德国五个国家。下图为2015年俄罗斯出口矿产品的主要国家及其金额。向中国出口的矿产品为19731百万美元,同比减少31.7%,占比11.1%,排名第二。

国家和地区

金额

同比%

占比%

荷兰

31,549

-45.0

17.8

中国

19,731

-31.7

11.1

意大利

13,706

-47.1

7.7

日本

12,019

-30.7

6.8

德国

10,976

-40.0

6.2

从种类看,俄罗斯出口中国的相关矿产品种类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出口的矿产品为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以及沥青,占2015年矿产品出口总交易量的66.1%。

2015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中矿产品的数量(金额:百万美元)

HS编码

商品类别

2015年

上年同期

同比%

占比%

总值

28,606

37,494

-23.7

100.0

27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

18,931

27,754

-31.9

66.1

84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

1,500

1,371

9.4

5.2

26

矿砂、矿渣及矿灰

755

1,035

-27.0

2.6

73

钢铁制品

172

109

57.8

0.6

74

铜及其制品

123

20

505.9

0.4

25

盐;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等

63

90

-29.2

0.2

71

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

42

54

-21.8

0.2

76

铝及其制品

39

91

-57.5

0.1

81

其他贱金属、金属陶瓷及其制品

24

20

17.7

0.1

72

钢铁

17

89

-80.4

0.1

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水能资惊,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分铁矿石。

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森林面积达5.03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各种金属矿藏,如铁、铜、镍、锌、锡、铝、霞石、金刚石、水银、镁、云母、铝、钨、金、银等。

西伯利亚拥有大量的各种珍贵皮毛动物和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远东海域生物资源丰富,总量为2850万吨,其中鱼类资源2300万吨。

俄罗斯联邦的淡水资源丰富。境内的河流多达10万多条,分别流入东南西北各海。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有58条。最长的当推西伯利亚的鄂毕河,总度为5410公里。

世界上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量占地球表面淡水总量的1/5。

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为了7.06亿公顷,占领土总面积的40%。木材储量706亿立方米,占世界总蓄积量的近25%。平均年采伐量1.2亿立方米,占木材总储量的0.17%。树种以针叶、硬阔和软阔为主,占森林覆盖面积总量的90%。树龄以成熟林和过熟林为主,占木材储量的57.5%。

天然气的潜在资源估计为212万亿立方米,已探明的储量为48万亿立方米。俄天然气占世界总储量的35.4%。

石油开采的高峰是1998年,产量为5.62亿吨。1991年俄的石油产量在世界仍居首位,但至近年有所下降。

煤炭储量约占世界的30%。已探明的储量为2020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4450亿吨)和中国(2720亿吨)。

黄金资源为15吨。已探明的黄金储量为5000吨,仅次于南非,可开采30年。

俄罗斯联邦的自然条件及其地域组合特点对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带为其各具特点的农业地带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物质基础。广阔的森林带(森林覆盖面积占全俄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农业用地面积占全俄的土地面积10%左右)为俄罗斯的森林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场所。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8%,居世界前列。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俄罗斯经济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但是,俄罗斯的自然条件也有许多明显的不利因素,给农业生产以及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带来许多困难。其主要问题是:水热之间的矛盾突出,农业综合自然条件较差和东北部自然条件严酷。热量资源与水资源分布的不一致以及水热之间矛盾尖锐,是俄罗斯自然条件地域组合中的突出问题。热量资源从北向南渐次增加,而地表径流则大致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同时,多数河流由南向北流,使80%的径流量注入北方诸海。全俄每年大气降水量约有7000立方公里,其中有一半被蒸发和渗漏,年径流量尚有3000多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年径流量的6%,居世界前列,完全可以保障俄罗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并且绰绰有余。

然而,由于水热分布的不平衡,致使南部的森林草原地区降水量少,且极不稳定,蒸发量又很大,呈半干旱甚至干旱状态,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的需要;而广阔的北部地区,气温低,降水较多,蒸发小,河流众多,水分过剩。总之,中南部缺水同北部的水分过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尤其是南方农业地区的周期性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是造成粮食生产不稳定的直接原因之一。如何解决南旱北涝是目前俄罗斯国土整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根本措施是实行北水南调,人为地重新分配地表径流。如已修筑了额尔齐斯棗卡拉干达运河,其他跨地域、跨流域的调水方案也正在计划与实施中。同时,以解决水分过剩为主要内容的俄罗斯非黑土地带的开发计划也正在积极准备付诸实施。

俄罗斯联邦虽然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就农业综合自然条件全面分析,俄罗斯远不如同纬度的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也不如西欧诸国。就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综合分析,俄罗斯联邦的农业土地的生物潜力可能性比美国低60%,比法国低55%,比德国和英国分别低40%和35%。俄罗斯联邦广阔的东部地域,永久冻土带广布,自然条件严酷,不仅严重影响种植业发展,同时,对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人口移入,都带来许多困难。

四、 奇迹般的俄罗斯出现了吗?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2000年,普京在大选现场豪情万丈,泪洒红场。所以到现在2018年,其实还没有满20年,不过也还是来看看这十多年来,俄罗斯变得怎么样吧:

普京再次连任,将统治俄罗斯二十四年

在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大选,普京又高票当选俄罗斯总统,这是他第三个总统任期,将执政到2024年。

普京从1999年底开始,一直执掌俄罗斯最高权力,中间有4年时间是俄罗斯总理,但其实任然执掌俄罗斯最高权力。

所以,算起来普京执俄罗斯牛耳已经18年了,普京连任俄罗斯总统,就说明普京统治俄罗斯20年这件事没跑了,而且还是多出来4年,达到了24年,足足有四分之一个世纪了。

普京统治的俄罗斯怎么样?

俄罗斯经济在普京手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时期,主要是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GDP和人均GDP都空前高涨。

但理性来说,这种经济“腾飞”的实质是大量形成能源垄断的国企和经济寡头趁了能源价格上涨的东风,同时这段时间,俄罗斯的武器也卖的比较好——也就此催生了俄罗斯一系列尖端武器发展,而民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福利发放。

但是俄罗斯这种倚重能源出口与武器出口的经济状态,一旦主要行业遭遇卡壳,那就要出现大问题。同时在这段大好时间内,民营企业并没有很好而全面的发展起来,俄罗斯的经济仍然很脆弱。

俄罗斯强了的似乎只有军事

近年来,俄罗斯的军费支出已连续多年保持巨幅增长,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围绕重振昔日大国的目标,不断进行军事改革。

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可以与美国相抗衡,其空军、陆军、海军实力,近年来发展壮大迅速,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军队规模不断壮大,这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所以在2010年,国际油价开始下跌,后来又遭遇了欧美的经济制裁和封锁,卢布贬值,俄罗斯人收入普遍大缩水,相当民众直接面临贫困,有消息称,有不少穿着非常体面的莫斯科人竟然向别人讨要面包。

制裁不会使俄罗斯经济崩溃,因为欧美国家此次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程度大致为25%左右。但制裁实实在在地又一次暴露了俄罗斯经济结构的两个致命弱点:经济高度自然资源化和市场严重外部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额占到俄罗斯2013年出口总额的68%和联邦预算收入的50%,大量资源不得不被配置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出口领域。虽然凭借油气出口,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却长期处于国际分工链的低端环节,不得不捆绑于发达国家市场,受制于西方大国的政策挤压,客观上成了发达国家经济的“人质”,以致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周期总是由石油和资源价格所决定。根据俄罗斯财政部的估计,仅2012年4月以来的油价下跌,就使俄罗斯蒙受了高达1 000亿美元的损失。

五、俄罗斯困境解析

调整能源依赖型的经济结构,通过发展创新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俄罗斯政府的一贯方针。《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创新发展战略(“创新俄罗斯-2020”)》,把调整经济结构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特别强调俄罗斯的发展模式要由资源依赖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既要重视经济领域中量的变化,更要追求质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普京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强调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的过度依赖不可持续。但遗憾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能源经济仍然是俄罗斯产业结构的关键词,是俄罗斯最突出的优势产业。

为什么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长期陷于比较优势陷阱不能自拔?除了经济结构本身的刚性特征和苏联时期形成的历史包袱外,主要原因可归结如下。

1. 资源红利的迷思

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知识信息时代,人类都在自然资源的怀抱里生存,自然资源对一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丰裕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福祉。马克思曾经把自然资源形成的生产力和人自身所具有的生产力归结为自然力,认为除了各个人先天的能力和后天获得的生产技能外,劳动力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自然条件,如土地的肥沃程度和矿山的丰富程度等。正是利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价格迅猛上涨的天赐良机,俄罗斯经济迅速崛起,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一跃进入了世界十大经济大国行列,成为全球五大外汇储备国之一。在外汇充裕和进口增加的刺激下,俄罗斯的国内投资和消费也迅速扩张,构成了出口、投资和消费支撑的经济增长。俄罗斯上下沉浸于能源支撑的经济繁荣之中,憧憬着使俄罗斯成为“宜居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世界主要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美好未来。

虽然俄罗斯政府一再强调改造经济结构,发展创新经济,但巨大的资源红利客观上使俄罗斯强化了依据比较优势理论选择产业政策的思维,在资源配置上更重视能源生产和出口,不断固化自己的“世界原料供应基地”的地位。

2. “赶超”战略的路径依赖

整个苏联时期,其经济战略的本质特征就是“赶超”,即在经济上以最快的速度赶上与超过先进国家。只是各个时期的提法略有差异而已。如列宁强调,苏俄光在政治制度上通过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赶上资本主义国家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经济方面赶上并超过先进国家”。列宁还把在经济领域赶上并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视为社会主义制度胜利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因素。斯大林强调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因此必须在10年内赶上和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赫鲁晓夫主张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经济竞赛,在5年内赶上美国,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的某些政策作了调整,理论上提出了集约经营和加速科技进步的设想,但仍然强调苏联经济战略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增强经济实力。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上提出了“加速战略”,其核心就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以确保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部门得到迅速增长。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历届政府仍然把确保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基本目标。叶利钦政府不惜采用“休克疗法”来应对俄罗斯经济危机。普京执政以来,一直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作为经济战略的核心任务,强调通过经济增长实现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把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不仅仅看作为经济问题,也看作为政治问题。俄罗斯社会对政府的基本评价也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速度之上。为了保增长,政府不能不充分关注能源经济,不能不通过行政资源配置,大力支持能源经济,经济结构调整因此在事实上被弱化。

3. 垄断利益集团的阻挠

以获取稳定的市场和垄断利润为宗旨的俄罗斯垄断企业,不是表现为市场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制定者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阻碍者。垄断企业不仅自大、僵化、缺乏内在创新动力,而且还致力于通过寻找立法机构和政府的代理人,形成从上到下的利益集团,把垄断作为武器,要挟、制约立法机构和政府,通过影响国家的立法和决策,不断扩大资源的买办式生产与出口,固化现有的产业结构。俄罗斯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不得不迁就甚至屈服于垄断,政府的许多规制往往成为提高准入壁垒、限制自由竞争、赋予垄断行业特殊权力的规制。政府的反垄断也因此流于形式,以致打击能源垄断寡头的违法乱纪也仅停留在杀鸡儆猴的层面。

4. “伪市场调节”机制的拖累

俄罗斯经济的未来不能仅取决于能源,而必须依靠经济结构的转型,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驱动。对此俄罗斯上下在理论上并不存在根本的分歧。但通过什么途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在俄罗斯远远没有解决。

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技术创新驱动的基本经验集中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鼓励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竞争机制不断打破垄断,推动创新和结构转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只注重于通过提供公共服务,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矫正市场的不完全和竞争的不完全。

俄罗斯虽然不反对市场在发展创新经济中的作用,也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创新经济活动,例如,《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创新发展战略》强调进一步简化兼并与收购程序,改进税收条件和服务环境,以激活企业的创新,为公民今后的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但与此同时,这个战略也凸显了很强的政府意志,不仅以政府判断和预测为基础,对2020年前创新经济发展的目标、路径、方式作了规划,而且也对提高国家创新行动的预期,加大国家在创新发展中的参与力度,巩固和增强俄罗斯在传统领域(能源、交通、农业、自然资源加工业)的全球竞争优势,稳定增加对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地区的供应,增加俄罗斯在国外市场上实现比较优势的机会等作了定量规定,延续了苏联和俄罗斯一贯的政府主导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弱化了市场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基础作用,压抑了企业发展创新经济的积极性,形成“伪市场调节机制”。

这种“伪市场调节机制”的后果往往是:各政策部门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中行为边界和行为方式错乱(缺位或越位),资金的配置与市场的需求导向相脱节,有市场、有需求的新兴产业和制造业因资金被政府误配而边缘化,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仍然因此被不断固化甚至强化。

5. 开放战略的约束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置身于全球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必须既善于利用区域内部的资本和技术,又善于利用区域外部的资本和技术,只有这样,资金和技术缺乏的国家才能通过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缓解本国资金和技术缺口,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而资金和技术富裕的国家则可以把富裕资本和成熟产业向国外扩散,达到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国的开放程度与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呈正相关。

俄罗斯的产业结构调整虽然也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但更多的却凸显了“有限开放”和“小区域开放”的特征。“有限开放”限制了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本国领域的范围和强度,弱化了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所带来的竞争效应,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和固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同样,实行“小区域开放”,尤其是特别重视对欧亚联盟和独联体国家的开放,非但没有充分得到经济结构调整所需的资本和技术,反而会因经济结构的同构性效应而进一步固化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六、 我不在场内,但场外都是我

尽管中国国家队无缘亮相,但在世界杯即将开幕的俄罗斯,处处可见中国元素——四家中国品牌占据顶级和二级赞助商的三分之一,加上赞助球队及球星的企业,以及来自中国的小龙虾、吉祥物、纪念币等等,几乎涵盖世界杯期间的吃喝玩乐,这都以独特的方式昭示着今日中国与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亲密关系。

中国品牌云集世界杯并非偶然。40年的改革开放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催生了营销理念上的更新换代,以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要享誉世界必须向“中国创造”“世界品牌”转变。

今年,除了史无前例的中国品牌闪耀俄罗斯外,征战俄罗斯世界杯的中超联赛现役外籍球员数量也创造了新纪录。国际足联统计显示,736名参赛球员中包括8支中超俱乐部的9名球员,多人效力于巴西、阿根廷、比利时、葡萄牙等强队。如果算上中超旧将如巴西的保利尼奥、澳大利亚的卡希尔、韩国的张贤秀和郑又荣等,以及落选的前国脚如胡尔克、奥斯卡、塔尔德利、吉尔等,这一数字还要增加。

如今,中国联赛不仅吸引了大量当打之年的球星,也不断有卡佩罗、斯科拉里、佩莱格里尼、里皮等名帅加盟。此外一些比赛如法国超级杯、切尔西与阿森纳的鸟巢伦敦德比、巴西对阿根廷的南美德比等等纷纷登陆中国,不同程度反映了足球在中国的火爆以及中国足球水平的提升。

只有经历过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程,才能真切感悟“沧海桑田寻常事”的韵味。改革开放之初,世界杯还仅仅存在于广播电波与黑白电视中,随着1978年录播世界杯、1982年起直播世界杯,世界杯逐渐走近更多国人。

如今,前往球场直击世界杯比赛早已不是奢望。据统计,超过4万名中国球迷购买了俄罗斯世界杯的门票,位列俄罗斯之外的前十位球迷来源国之列。

除了前往俄罗斯观赛,在家的中国球迷接触世界杯的渠道和方式也变得更多元、更快捷。不仅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了解世界杯,网络观赛也早已不新鲜,观赛体验将更加“移动化”“新媒体化”,有时候或许能在公共交通上听到紧盯手机屏以及忘情的加油喝彩。

维基百科:俄罗斯、俄罗斯经济、俄罗斯国防工业等词条;

唐朱昌,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趋向分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年第5期;

矿业汇,中国是俄罗斯第二大商品出口国,但你对俄罗斯又了解多少呢?

新华社,中国元素遍布俄罗斯 中国品牌已融入世界杯朋友圈。

【友情提示】

亲们快来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吧~~~

ChinaEconomist An English language periodical that publishes original academic papers and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