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人引以為傲的“血戰中條山”蔣介石為何說“抗戰最大之恥辱”?

抗戰期間,陝軍東出抗日,引以為傲的就是“中條山抗戰”。陝軍鎮守中條山將近3年,日軍未能前進一步。但“中條山會戰”又被蔣委員長說成“抗戰中最大之恥辱”。這件事《亮劍》中楚雲飛也有所提及,看來在當時影響實為不小。那麼“中條山抗戰”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咱就來聊一聊“中條山抗戰”,揭掉這個扣在陝軍頭上的“屎盆子”。

陝人引以為傲的“血戰中條山”蔣介石為何說“抗戰最大之恥辱”?

陝人引以為傲的“血戰中條山”蔣介石為何說“抗戰最大之恥辱”?

陝人引以為傲的“血戰中條山”蔣介石為何說“抗戰最大之恥辱”?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楊虎城被迫出國考察,其所屬第17路軍被老蔣分化瓦解,餘部被編為第38軍,楊虎城嫡系孫蔚如任軍長,下轄趙壽山第17師,李興忠第177師。1938年3月,日軍牛島、川岸師團兵臨山西風陵渡,窺視陝西關中。1938年6月,38軍分出177師擴編為第96軍,至此38軍升級為第31軍團(後改為第4集團軍),孫蔚如任軍團長,下轄趙壽山 第38軍和李興忠96軍,全軍團共計3萬餘眾,這就是抗戰前陝軍的全部家當,1938年7月在蔣委員長的命令下,陝軍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中條山對日作戰。

陝人引以為傲的“血戰中條山”蔣介石為何說“抗戰最大之恥辱”?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黃河北岸,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國軍佔之可以此為根據地,瞰制豫北、晉南,屏蔽洛陽、潼關。日軍佔之可渡河南下,問津隴海,侵奪中原;又可越過黃河,拿下潼關,從陝西打開一條通道,向西直取甘、青、新,向南奔襲雲、貴、川。中條山地區雖位於山西省境,卻不是閻錫山第二戰區晉綏軍的防區,而是隸屬衛立煌的第一戰區,陝軍就是劃在第一戰區序列。

陝人引以為傲的“血戰中條山”蔣介石為何說“抗戰最大之恥辱”?

1938年7月陝軍開赴中條山,1940年10月陝軍離開中條山,陝軍鎮守中條山2年有餘,粉碎日軍11次大掃蕩,1938年8月8日,日軍牛島師團出動3000餘人前有裝甲車開道,上空9架飛機轟炸,後有數十門重炮支援,圍攻永濟城。陝軍警一旅張劍平團全團官兵堅守城池,與日軍在城內展開巷戰,永濟失陷,陝軍500名官兵全部殉國。蔣委員長髮來表彰:“自張團長以此犧牲壯烈,特電慰勉。”這就是“血戰永濟”。

1939年6月日軍集結一個師團另一個旅團的兵力,附帶野炮50門,裝甲車30輛,戰鬥機38架,猛撲中條山,企圖一勞永逸解決陝軍主力38軍和96軍。此戰陝軍全員出動,大破日軍,日軍死傷過萬,單單擊斃日軍的軍官就有1700多人,國軍系列裡陝軍傷亡近萬,全國媒體以“晉南大捷”為主題作了報道,蔣委員長在扶風會議上盛讚:“三十八軍能打硬仗,為國立了功”。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盛讚陝軍為“中條山的鐵柱子。”這就是“六六戰役”。陝西人口中的“八百壯士跳黃河”就發生在“六六戰役”。

1940年4月,日軍向中條山發動了新一輪大掃蕩,日軍在望原進入陝軍埋伏圈,雙方血戰十日,日軍死傷過半,狼狽逃竄,這就是“望原大捷”。1940年10月,孫蔚如接到蔣介石的調防命令,率部離開了浴血苦戰將近三年的中條山,到中原戰場參戰對日作戰,不到3年的時間,陝軍陣亡2.1萬,日軍未能前進一部,中條山穩如泰山。西安各界真誠感嘆:“西北整個得以安定,皆賴我陝軍英勇將士在黃河北岸艱苦支撐所賜”。日本軍部的作戰報告聲稱“守備中條山之支那部隊雖屬雜牌,但其戰鬥力頗強,不可輕敵”。日軍無奈地稱中條山是他們侵華的“盲腸”。

陝人引以為傲的“血戰中條山”蔣介石為何說“抗戰最大之恥辱”?

以上就是陝軍的中條山抗戰,至於蔣介石所稱的“抗戰中最大之恥辱”,國軍稱之為“中條山會戰”,日軍稱之為“中原會戰”。這是陝軍調離中條山以後的事了,和陝軍沒有一毛錢關係。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1940年10月,陝軍調離中條山,開赴中原抗日戰場。日軍在百團大戰中損失慘重,追究原因是中條山國軍十數萬人馬牽制了日軍三個師團的兵力,導致日軍不能救援各地據點。

陝人引以為傲的“血戰中條山”蔣介石為何說“抗戰最大之恥辱”?

1941年日軍第21、第33、第35、第36、第37、第41共計6個師團,以及獨立混成第4、第9、第16共計3個旅團10萬大軍向中條山集結,企圖一勞永逸解決中條山國軍。國軍 各部開拔中條山共有第3、第9、第14、第15、第17、第34、第43、第80、第93、第98共計10個軍19個師17萬人。1941年5月7日日軍突然發動攻擊,由東、西、北三面進犯中條山地區,6月15日中條山戰役結束,一個多月國軍17萬大軍防守的中條山全線失守,8萬官兵罹難,8名將軍戰死或自殺。所以中條山會戰被蔣介石“稱的“抗戰中最大之恥辱”。實際上和陝軍並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