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進村尚需 打通“最後一公里”

電商進村尚需 打通“最後一公里”

導讀:從總體上看,與城市的電商普及率相比,電商進村仍然面臨諸多難題,尚需打通“最後一公里”。

近日,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發佈《關於開展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要在全國培育一批能夠發揮典型帶動作用的示範縣,農村電子商務在農村產品上行、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便民服務等方面取得有效進展。示範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村和整體行政村電商服務覆蓋率將達到50%左右,農村網絡零售額、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等增速有望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平。

近年來,作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電商在推動農村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原本“藏在深山無人識”的土特產藉助電商渠道走向了城市。比如四大“中國淘寶村”之一的浙江臨安白牛村,以山核桃和其他堅果為主營業務,淘寶店從最初的三四家發展到70多家,年電商銷售額達3.5億元,帶動了村民致富,增加了村民就業。

但是,從總體上看,與城市的電商普及率相比,電商進村仍然面臨諸多難題,尚需打通“最後一公里”。

一是農村電商規模小而散,面臨“導流”難題。由於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區域性等特點,供貨不像工業產品那樣穩定,加之分散在廣大農村,難以形成經濟規模,即使在網上開店,也很難迅速找到合適的買家。二是農村電商物流成本較高。當前,快遞網點在廣大地區已經深入佈局到了鄉鎮,但一些偏遠的行政村還沒有網點覆蓋,導致農村電商即使有訂單,也會面臨無人運或運費高的難題。三是農村電商缺少人才。儘管去年農村網民同比增長4%達到2.09億人,但其中懂網絡、會電商的極少,導致農村地區網店少,農產品上行困難。

對於電商進村“最後一公里”面臨的難點,需要綜合施策,政府、企業、農民多方共同行動加以破解。

首先要打造農村電商多元化供應鏈。加強農產品分級、包裝、營銷,加快補齊產地預冷、初加工配送等基礎設施“短板”;支持農村產品的標準化、質量認證、品牌培育、質量追溯等綜合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建設縣、鄉、村三級具有服務農村產品上行功能的物流配送體系。其次要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通過發揮公共服務中心樞紐作用,合理統籌區域農村電子商務運營、物流、培訓和助農扶貧工作,探索“公共服務中心+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合作社、“供應鏈企業+貧困戶”等幫扶機制,切實增強服務體系可持續發展能力,使農村電商能夠形成一定規模效益。此外,還要加強培訓工作,對基層黨政幹部、合作社社員、返鄉農民工、農村創業青年、駐村第一書記等根據需要開展電子商務培訓,使農村有一批懂電商、會電商的幹部和致富能手,方便農民把農產品就近通過電商銷售出去。

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逐步推進,在中央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在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方面必將產生更多經驗和案例,為破解電商進村“最後一公里”難題提供更多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