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出自于一个高贵的“门第”!

西塞罗是古罗马才华横溢的演说家、哲学家、散文家。他有一篇《论友谊》的论著,这篇文章是以对话体的形式,论述了他对友谊的看法。西塞罗对于友谊的认识影响了很多后世的思想家,他的真知灼见依然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位思想家给予我们的友谊之论吧:

“友谊”是出自于一个高贵的“门第”!

1.友谊只能存在于好人之间。

2.我们可以把友谊定义为:对有关人和神的一切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并且相互之间有一种亲善和挚爱。我倾向于认为,除智慧之外,友谊是不朽的神灵赋予人类最好的东西。

3.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在朋友间的相互亲善中所能见到的安逸,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假如有一个人,你对他绝对信任,什么事情都可以跟他说,就像跟自己谈话一样,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愉快的呢?如果没有一个人能够与你分享快乐,那么你的成功不是失去了其一半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人比你自己还着急地为你分忧,那么你有了灾难就会难以承受。

4.希求友谊是不是因为脆弱或贫乏的缘故?我的意思是说:友谊的目的是为了互惠,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呢?还是,虽然互惠是一种自然属于友谊的好处,但友谊还有另外一种始初原因,友谊是从爱派生出来的,爱是相互产生感情的原动力。

5.友谊是出于一种本性的冲动,而不是出于一种求助的愿望:出自一种心灵的倾向(这种倾向与某种天生的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出自对于可能获得的物质上的好处的一种精细的算计。

6.当友谊是出自一种本性的冲动而不是出自一种需求感时,它就会更加崇高,更加符合于实际。因为,如果友谊是靠物质上的好处维系的话,那么,物质上的好处的任何变化都会使友谊解体,而本性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真正的友谊是永恒的。

7.终身不渝地保持友谊,是世上最难的事情。朋友之间可能会发生许多这样的事情:利益冲突、政见不同、性格变化(有时是因为遇到不幸,有时是因为年龄增长)。

8.儿童之间的友情往往是和童装一起被抛弃的。

9.友谊的规则:勿要求朋友做坏事;若朋友要你做坏事,你也不要去做。因为“为了友谊”这个托词是一个不名誉的托词,是决不会得到原谅的。

10.美德在友谊问题上也像在许多其他事情上一样,是非常柔软和敏感的,可以说,它是随着朋友的贫富顺逆而伸缩易变的。

11.信仰“利害关系”理论的人摧毁了友谊之链中最有吸引力的一环:朋友的一片爱心。

12.最有悖于友谊精神的莫过于这样一句格言:“你在爱你的朋友时应当意识到,你总有一天会恨他的”。

13.人们所寻求的、能保证友谊永恒不变的品质是什么呢?那就是忠诚。

14.我们选择朋友时还应当找那种性格直爽、友善且富有同情心的人,能和我们一样为某一事物所感动的人。

15.友谊的另外一条重要规则是:你应当和朋友平等相处。

16.只有那种成熟的友谊才是永恒不变的。

17.友谊的另一条有益的规则是: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分寸的善意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

18.除非那种邪恶行为,倘若出现了不和,我们也要设法使友谊自然消亡,而非猛然绝交。

19.在给与爱心方面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把爱心完全给与那些不值得你爱的人。

20.获得友谊的正当途径:首先自己做一个好人,然后再去找和自己品质相仿的人做朋友。正是在这种人之间,我们所说的那种稳固的友谊才能得到保证;也就是说,在那种情况下,由于爱慕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首先知道控制住那些奴役他人的感情,其次喜欢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朋友,彼此倾心相助,决不要求对方去做任何有悖于美德和公正的事情,并且不仅相互关心和爱慕,而且相互敬重。

21.提出和接受劝告,适合于真正的友谊。

西塞罗对于友谊的系统论述中,最重要的一点内容是友谊的动机是基于美德,因为美德的缘故,才吸引来了爱慕你的人,也即我们称之为友谊的东西,一个人不是匮乏时,才需要友谊,而恰恰是精神上自给自足时,更喜欢交友。真正的朋友得来不易,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才说有一知己已足矣。西塞罗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明确了友谊的动机并非是庸俗的利益计算,而友谊的动机来自于高贵的“门第”,这个门第就是一个人的美德,美德才是我们交友的根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