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環境保護需要“人人作為”

紫金e评│环境保护需要“人人作为”

6月5日,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進駐江蘇,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回頭看”。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後,江蘇省委省政府對整改工作高度重視,為補齊生態環境這個突出短板,於當年底開展“263”專項行動。這是主動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整改要求的“江蘇作為”,更是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江蘇立場”。

紫金e评│环境保护需要“人人作为”

碧波盪漾、青山朗潤,老街雨巷、絲竹悠揚——今年全國兩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用富有詩情畫意的語彙,描繪了令人嚮往的江蘇“最靚顏值”。

的確,大美江蘇,不僅美在人文底蘊、經濟發達,更美在綠意縈繞、生態優雅。俗話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事實上,這一幅幅美輪美奐的詩意畫面,不僅是巧奪天工的自然之作,同時更飽含了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各地人民大力整治環保問題、美化家園環境的辛勤付出。生態是最大的財富,也是最大的責任。2016年以來,我省針對環保督查組反饋意見,直面問題、緊貼實際、著眼長遠,紮實有力制定和開展“263”專項行動,展現主動整改、深度落實的“江蘇作為”,生態環境改善取得了明顯成效,人民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習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句話讀來,至今讓很多人不僅耳目一新,更深入人心、為之一振。原因何在?最根本的還在這句話衝擊了我們原有的,甚至是已經固化的環保理念和思維。多年來的環保意識不強、理念不新、視野不寬,是導致問題矛盾積累、法規條文缺失、資源投入不夠的根本問題。

而我省謀劃部署的“263”專項行動,恰恰就是劍指這些沉痾積弊,頂層設計、上層推動,逐個攻堅、以點帶面,用實際行動解決問題、解剖案例、健全制度。特別是今年以來,我省緊貼新形勢新要求,賦予了“263”專項行動更多新內涵,以更嚴更實的舉措,著力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的臺階。

紫金e评│环境保护需要“人人作为”

上個月,省委婁書記在參加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專題調研時指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僅是對沿江地區的要求,必須落實到省域全境。

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省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課題,固然需要“263”專項行動這樣的頂層謀劃和推動,形成統籌推進、重點攻堅、落地落實的良好格局,然而更重要的是解決環保問題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政府唱“獨角戲”,而是全體江蘇人民和在蘇工作者唱好“大合唱”。否則,你唱你的、我幹我的,沒有形成上下互動、幹群聯動、共同行動的良好態勢,就難以對環保問題來一次徹底有力的全省“大掃除”和到邊見底的“大整改”,也必然會產生生態文明建設的“低壓帶”“薄弱區”,而難以從源頭上最大範圍遏制環保新問題的發生。

同在藍天下,同喝一江水。大美江蘇,不僅是全省人民的溫馨家園,也是所有在蘇工作者的優雅舞臺。環境保護工作主體在人,解決環保問題主體仍然在人。屹立江蘇大地,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僅僅止步於呼籲讓家園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更要從隨手撿起一個菸頭、一個紙片等點滴做起,用實際行動堅守環保底線、參與環保行動、美化身邊環境,爭做環境保護的守門員、宣傳員、示範員,推動“江蘇作為”和“人人作為”互動結合、深化融合,共同打造江蘇“最靚顏值”。

共建、共治,方能共享。相信,只要人人都以對他人負責、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後代負責的態度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就一定能夠把江蘇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加令人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