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三杰是指黄埔一期学员中的哪三位?

Wenziying

蒋先云、陈赓、贺衷寒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人称“黄埔三杰”。

蒋先云,1902年生,湖南人。

“五四”期间,蒋先云与夏明翰组织二十余座学校进行罢课运动,并于1921年加入中共。曾同刘少奇等人一起发动了安源大罢工;1924年蒋先云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留校,在周恩来为主任的政治部任秘书;他曾两次参加东征;北伐时期,任总司令部秘书。这期间,大多文告出之其手。蒋先云后任团长,授少将军衔。1927年蒋介石公开反共后,蒋先云来到武昌,任中共湖北省的军委委员、武装部长,组织工人纠察队,并亲任总队长,人员达五千余人。
1927年国共两党决定继续北伐,身为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的蒋先云在5月28日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陈赓,1903年生,湖南人。

1922年加入中共,1924年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堂学校,次年又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他参加过东征,任蒋介石侍卫参谋时救过蒋介石;1926年受党中央委派到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后任北伐军特务营营长。后因伤到沪治疗,伤愈后转到周恩来领导的中共特科工作。顾顺章叛变后,陈赓转移到苏区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光辉的军事生涯。陈赓先后任师长、军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兵团司令。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解放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61年3月因病去世。

贺衷寒,1900年生,湖南人。

黄埔毕业后,长期负责情报系统工作,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处长。曾与戴笠一起组建“复兴社”特务机构,是“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1936年,张、杨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后,贺衷寒与亲日派何应钦秘密勾结,组织近两百人的青年军官通电讨伐张、杨,极力主张进军并轰炸西安,置蒋介石的生死于不顾。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对贺衷寒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加上戴笠在蒋介石面前对他猛打小报告,蒋介石便对贺衷寒更加猜忌,从此不再重用。
到台湾后,贺衷寒曾任“交通部长”。辞职后闲来无事,读书看报,1972年病逝。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中国近代的发展离不开两所军事学校,一所叫黄埔,一所叫保定,曾经就有人说“中国近代史,半部归黄埔,半部归保定”。那么谈到黄埔军校又不得不谈的是一期中的“黄埔三杰”了,这三个人是谁呢?为什么会被称为“三杰”呢?今天放翁就在这个问答上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黄埔三杰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最为突出,最有才华的三个人,他们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这三个人是当时一期中公认的人才,蒋先云和陈赓都是坚定的共产党员,贺衷寒开始也是共产党,后来转变投敌了,那么他们到底凭什么被并称为“黄埔三杰”呢?

蒋先云

蒋先云大概是黄埔三杰中最厉害的,他在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中都拔得头筹,被誉为“学术两科,冠于全校”。蒋介石将其视为“手足”,廖仲恺认为他是“军校最可造就人才”,周恩来说他是“军校中的高材生”。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各方都看好的人才却英年早逝了,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北伐,蒋先云随军出发任团长,5月中旬在临颖战役中,蒋先云身先士卒,多次负伤,最终壮烈牺牲。

陈赓

这位将军大概没人没听过吧,陈赓将军是共和国开国大将,坚定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他1922年加入刚刚诞生的共产党,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在校期间以努力著称。毕业以后,他参加了东征,26年赴苏联学习,回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以后陈赓将军就一直为新中国的建立奋斗。



建国后,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和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陈赓将军的一生担得起“平生无愧事,死后对青天”一句了。


贺衷寒

贺衷寒这个人不说也罢,天生反骨,当年刚开始是共产党的一员,后来看到蒋介石要“清共”就果断的投入了老蒋的怀抱,白费了我党对他的培育,当然了,既然谈到了他,那就不能不说。

贺衷寒投蒋以后的表现可以说是当不起“黄埔三杰”这个称号的,至少和舍生忘死的蒋先云,开国元勋陈赓将军是不能比的。他在蒋介石那边开始时候受到重用,后期因为站队错误导致逐渐冷落。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贺衷寒有感于国民党内部的不作为,所以纠集军校同学发起复兴运动并成立了“三民主义力行社”。“西安事变”发生后,贺衷寒又发动将领通电“讨伐”张杨二人。

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委员,随后又出任了常委。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这位贺将军也随之去了台湾,在蒋介石政府中担任交通部长,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评议委员等职务,1972年因骨癌去世。


一树梅花一放翁

黄埔三杰所说的并不是指黄埔军校所有学生中最优秀的三个人,黄埔三杰都有一个特点,首先他们都是黄埔第一期的学生,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我党的党员。

在这两个身份的重叠下,最终人们挑出了比较优秀的三位将他们并称为黄埔三杰,而这黄埔三杰分别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三位黄埔一期的优秀学员。


黄埔军校创办的原因以及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的黄埔学生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的国民政府一直生存在军阀的夹缝之中的,因为没有兵权,所以孙中山的抱复迟迟无法舒展,日子过得很是不自在。

仅是在国民政府所处的广东,孙中山就遭受到了广东军阀陈炯明接二连三的挑衅,所以孙中山为了培养属于自己的军队,就想到了创办黄埔军校,于是他后来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而黄埔军校的校长就是蒋介石,原本蒋介石只是国民党中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他成为黄埔军校的校长之后,他获得了非常特殊的政治、军事资源,后来才得以迅速地在国民党内部崛起。

黄埔军校的历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将,比如我们说到的黄埔三杰,还有如徐向前、胡宗南、王耀武、杜聿明、陈明仁、宋希濂、胡裢等数不清的抗日名将。

不过因为国民政府的局势非常紧张,所以前几期的黄埔学生们都只在黄埔军校呆了半年,然后就被调到军队中实习、实战了起来。

虽然他们受到的学习非常短,只学到了初级的军事知识,但因为他们是在战场中成长、磨练起来的,所以最后绝大多数黄埔军校学生们都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流砥柱,在抗日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了起来。


(黄埔军校学生操练图)

救过蒋介石一命的陈赓大将

现在我们就来简单的说一下黄埔三杰,这三个人里面最出名的应该是陈赓将军,陈赓将军是我军的大将,建立下了众多卓著的功勋,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名将。

在陈赓将军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很快成为了一名连长,成为了保卫在蒋介石身边的警卫长。


(陈赓)

在1925年蒋介石率领黄埔军校学生东征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时候,取得了不小的战绩,但最后蒋介石的部队却发生了大溃败。

在蒋介石准备被陈炯明的军队包围时,他为了防止自己被敌军俘虏而毁了自己的名声,所以就掏出了枪准备在战场上自杀成全自己,在这个紧要的关头,陈赓夺下了蒋介石的枪,他劝说了蒋介石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然后扯着蒋介石的手就跑。


(蒋介石)

但是没跑多远蒋介石的腿就软了下来,然后他再度提起了自杀的念头,于是没办法的陈赓就把蒋介石扛到了背上,背着蒋介石一路逃离了战场,由此救了蒋介石一命,正因为有这次的恩情,在后来一次陈赓被蒋介石抓获的时候,才被蒋介石放过了一马。

黄埔三杰中最优秀、而又离世最早的的蒋先云

如果要说到黄埔三杰中最优秀的人是谁,那毫无疑问就是蒋先云了,想必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蒋先云的名字,大家之所以对蒋先云不太了解的原因就是蒋先云死得太早了。

蒋先云在1927年北伐战争的时候就壮烈折戟在了战场上,因此没有建立下太过于亮眼的战绩,这才被历史掩埋在了深深的角落里。


蒋先云是黄埔军校第一期中最出色的学生,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的学习操练中也以非常亮眼的姿态取得了蒋介石以及各大教官的青睐,成为了黄埔一期中的风云人物。

在最后的毕业考试中,蒋先云的学霸本色更是展现无遗,他以非常优秀的第一名成绩斩获了榜首。

因为蒋先云极为受到蒋介石的重用,所以他毕业后很快就投入了蒋介石嫡属的麾下,在东征陈炯明的过程中建立下了不小的功绩,在东征结束后,更是被蒋介石调为了自己手下的机要秘书,为他处理起了很多重要的军务。

原本蒋介石是将蒋先云当作心腹来培养的,但是最后因为蒋介石的野心庞大,想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所以蒋先云脱离了蒋介石的管控,成为了反蒋委员会的老大,开始公开讨伐起了蒋介石,然后在一次武汉国民政府讨伐张作霖的北伐战争过程中,不幸饮弹身亡。

如果不是蒋先云死得太早的话,以他的天赋能力,绝对能在抗日战场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蓝衣社元老贺衷寒

贺衷寒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候也展现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他毕业后,在蒋介石的大决裂过程中,他选择了支持蒋介石,最后成为了蒋介石忠诚的追寻者,成为了蒋介石手下的心腹。

(贺衷寒)

后来贺衷寒更是与戴笠、郑介民等人成立了蓝衣社,效仿国外为蒋介石建立了一个最初的特工组织,后来来蓝衣社更是慢慢的发展,脱胎演变出了庞大之极的军统部门,不过在那个时候真正绽放异彩的人就变成了戴笠,在这个过程中贺衷寒表现是平平无奇的。


(戴笠)

在抗日战争中,贺衷寒更是致力于政治工作,并没有投身到领兵打仗的军事中,因为没有战功的缘故,所以名声同样很小,不为人们所知。

所以说这就是黄埔军校的三杰,黄埔军校中名将如云,黄埔三杰并不是黄埔学生中最优秀的三个人,这个称号也是有着局限性的,并不能代表一切,在更多时候,黄埔学生中更多还是以实力战绩说话的,黄埔军校的牺牲精神一直以来都流淌在每一位学生当中,在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学生的牺牲率也是非常之高的,从这方面来说,每一位在抗日战场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及牺牲的黄埔学生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孤客生

黄埔三杰,声名在外。黄埔号称中国军事摇篮,三杰四凶五虎,国共两党一百单八将。三杰有两个说法,胡宗南是否在列,不一而说。普遍认为,也是蒋中正先生认可的就是:铁笔蒋先云,铁嘴贺衷寒,铁腿陈赓。陈赓大将不多解释,没有陈赓,越南抗法抗美就剩炕了估计,更别说还是学员,就背着蒋校长躲子弹,不负铁腿之美名!下面着重介绍另外两位。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在英雄辈出将星如云的广州黄埔,这两位以铁字冠名的,绝非浪得虚名啊。

铁嘴贺衷寒,两党党员,额,先是我党同志,再投三民主义,忠于校长蒋先生。按下不提也罢。之所以是铁嘴,我们从HR视角,看看他的履历:1931年,蒋介石在江西剿共失败,其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剿匪宣传处”处长,其后任“星子训练所”所长、“豫鄂皖3省剿匪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宣传部长等职,为蒋介石麾下第一摇旗呐喊高手。这不算,来看第二阶段,1936年,西安事变,贺衷寒发动青年将领170余人,比一百单八将还多几十,通电“讨伐”张学良、杨虎诚 将军,要张、杨“释兵自缚.请罪京门”。这要说动一百多号人啊,这容易吗!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 厅中将厅长,仍负责军队事务和中央军校的政训工作。1944年到1947年,任三 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处书记长。1947年任社舍部政务次长。在台湾蒋氏政府中又任交通部长、国民党 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国国民党 改造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打住吧,看到这里,我不解释,诸君也知悉铁嘴的来历了。


鹰的中风狂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一期学员中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黄埔军校旧址

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辞


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孙中山手书黄埔军校训词


蒋先云 (1902-1927),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得校长蒋中正(字介石)器重。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蒋介石侍从秘书、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1927年5月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阀军作战中任团长,身先士卒,负伤后牺牲。非常可惜。

蒋先云


陈赓(1903-1961年),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陈赓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陈赓与夫人傅涯


贺衷寒(1900-1972),湖南岳阳人。他先是信奉共产主义,后来开始抛弃共产主义信仰。转而在国民政府任职,他曾经长期主掌国民政府情报系统,被称为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


抗战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政治部秘书长,1950年于台湾接任交通部长,1954年辞职,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1961年后,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去世。


老照片

黄埔三杰留英名,一样杰出命不同;分道扬镳贺衷寒,胸怀万民大陈赓;出师未捷身先死,天下无双蒋先云。

黄埔三杰中,陈赓名气成就最大,贺衷寒与其分道扬镳,各为其主,天赋最高的蒋先云却英年早逝,壮烈牺牲,长使英雄泪满襟!

天下无双蒋先云

蒋先云,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新田人。这个名、字、号都充满书卷气的男人,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学术两科,冠于全校”,还潜心攻读古今兵法,简直就是黄埔军校第一学霸!

蒋先云的优异表现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校党代表廖忡恺说他是“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评价他是“军校中的高材生”,校长蒋介石更是“爱之如手足”,先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蒋介石侍从秘书、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前途一片光明。如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简直让其他学生羡慕嫉妒恨!

第二次北伐战争中,蒋先云任第11军26师77团团长。1927年5月临颍战役中,蒋先云英勇作战,冲锋陷阵,身负重伤,壮烈牺牲,真可谓天妒英才!若非英年早逝,前途不可限量。

胸怀万民大陈赓

陈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黄埔三杰中名气和成就最大。陈赓年轻时曾弃笔从戎,投入湘系军阀当兵,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先后参加东征和北伐,表现突出。

北伐华阳战役中,蒋介石亲临前线指挥,却遭遇失利,陈赓力谏蒋介石突围,并且背着蒋介石跑了十几里冲出重围,可以说对蒋介石有救命之恩。蒋介石对他十分爱惜,很想拉拢麾下,但陈赓信仰坚定,一心向党,他曾说“天下人饥,我以个人温饱为耻”,蒋介石虽是一代枭雄,却没有这等胸怀,陈赓岂会追随于他?

陈赓大将后来的成就大家都知道了,其实以他的功劳,封元帅或许也不为过。

分道扬镳贺衷寒

贺衷寒,原名忠汉,字君山,湖南岳阳人,黄埔三杰中最没存在感的。他年轻时也是一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曾筹组孙文主义学会并担任黄埔同学会书记长,后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中将处长,长期主掌国民党情报系统,被称为复兴社(军统前身)四大台柱之一。

贺衷寒是蒋介石的忠实拥趸,他擅长理论宣传,凭借自身的资历、能力、势力,受到蒋介石的器重,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次年1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0月又晋升为陆军中将,并获四等云麾勋章,算得上春风得意,仕途顺利。

黄埔三杰中,贺衷寒的军事才干最弱这,注定了他无法在军事上取得大的成就,对蒋介石的帮助是很有限的,既挽救不了蒋家王朝覆灭的命运,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狄飞惊

民国人物之黄埔三杰

黄埔三杰为: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陈赓以其坚定的信仰,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优良的战绩,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勋,授大将军衔,事迹为人们所熟知,在这不多介绍,重点介绍蒋先云和贺衷寒。


蒋先云,湖南人。考入黄埔一期时,在1200多考生中名列第一,在校期间至毕业,一直保持着各科成绩第一名,为黄埔最大“学霸”,被称之为军校最可造就之人材。

不仅学习好,而且作战勇敢,东征时率敢死队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墙。深受蒋介石赏识,调至身边任校长秘书。

国共两党分裂,蒋先云毅然与蒋介石决裂,率部队继续北伐,在河南与奉军作战,其时他己官至少将团长,仍身先士卒,两次负伤而不下火线,终被子弹击中胸部而牺牲。

蒋先云在黄埔,受国共两党的重视,一直是黄埔学生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他又是由毛泽东亲自推荐报考黄埔的,如不牺牲,成就不可限量。


贺衷寒,早年是学习和接受共产主义的,入黄埔军校后思想开始右倾,成了黄埔“孙文学会”最早的发起者,从理论上与共产主义思想对立,引发黄埔学生在校时就形成国共两党的对立,正为国共两党合作破裂的重要打手。

黄埔毕业后,贺衷寒并没选择成为直接统兵的将领,而是继续在理论上攻击共产主义,亦为蒋介石所欣赏,有“武有胡宗南,文有贺衷寒”一说。

后与郑介民,戴笠等发起复兴运动,成立力行社,为蒋介石收集情报,后来国民党令人闻风丧胆的“军统”,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贺衷寒在国民党的失意,源自于西安事变,认为蒋介石无法脱险而选择支持何应钦武力解决西安,当蒋平安回来后,被逐渐边缘化了。


净月暖阳

说的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蒋先云是黄埔一期学员中最耀眼的一位,也是最让人惋惜的一位,被称为“黄埔军校最可造就的人才”,入学时成绩全校第一,毕业时也是第一,北伐时革命军的告示大多数都是他所写,东征时率领敢死队率先登上惠州城墙。“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对他的最好写照。

更难得的是,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对他都非常赏识,毛泽东是他的入党介绍人,蒋介石任命他为自己的秘书。可惜在第二次北伐时,与奉军争夺河南要地临颖时中弹牺牲,年仅25岁,中国最耀眼的一颗革命新星陨落。

贺衷寒,五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作为东方劳务代表被派往苏联参加东方民族会议,回来后创办报刊,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面,对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后来不知经历了什么,在黄埔军校时成立了专门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立的孙文主义学会。黄埔毕业后也没有进入军队系统,一直从事情报工作,还效仿苏联的克格勃成立了复兴社,也就是军统的前身,是蒋介石面前的红人,然而在西安事变时站错队,逐渐被边缘化。

陈赓是中国革命的一位传奇人物,亮剑里面天不怕,地不怕的李云龙看见他的旅长也瞬间变得老老实实,那个旅长原型就是他。东征时曾救过蒋介石的命,背着他连夜步行一百多里逃出包围圈,蒋介石对他十分偏爱,晚年仍然对陈赓的选择耿耿于怀。黄埔毕业后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后来参加长征。抗日、解放战争,在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桂西散人

黄埔第一期学员蒋先云、贺衷寒和陈赓并称“黄埔三杰”,是因为他们三人均来自湖南省,并且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表现活跃,在国共没有分裂前,全部深得校长蒋介石的欣赏与信任。



1,蒋先云,湖南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刘少奇、李立三共同领导了“安源路矿大罢工”,年仅20岁。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时,蒋先云入校考试成绩在1200余名考生中名列第一,并且保持毕业前的全部科目第一,廖仲恺惊叹:军校最可造就的人才。



2,贺衷寒,湖南人,五四运动中被选为武昌的学生代表,留学苏联,思想左倾。黄埔军校期间表现优异,第一期毕业后任军校政治部上尉秘书,思想开始右转,主持成立“孙文主义学会”,与共产党员的“青年军人联合会”针锋相对,从而成为蒋介石的政治打手。

1931年纠集邓文仪、郑介民、戴笠等人成立效忠于蒋介石个人的三民主义力行社及后来的法西斯组织复兴社,成为复兴社十三太保的核心人物。可是由于在西安事变中支持何应钦“讨逆”失宠于蒋介石,从此仕途不畅,最高职务是抗日战争时期军委会政治部第一厅中将厅长,终其一生未获兵权。



3,陈赓,湖南人,黄埔一期的风云人物,也是国共两党公认的传奇人物,1925年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性命,深得蒋氏喜爱,但在“整理党务案”中坚决公开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宣布脱离国民党,与蒋介石决裂。

上海特科领导,红四方面军师长和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团长,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智勇双全,开国大将。


度度狼gg

人生面临无数次选择,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是魔,是佛,都有自己决定。

黄埔三杰,乃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三人,前两人名垂青史,特别是陈赓,更是成为了中国解放的功臣,是赫赫有名的中共大将;而最后一人贺衷寒,拥蒋反共,见风使舵,遗臭人间。

蒋先云,文武双全的才子,可惜英年早逝

蒋先云(1902-1927),1919年参加五四青年活动,1921年加入共青团,其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在毛泽东的介绍下,与1200名各地考生一起,参加了黄埔军校一期的招生考试,结果,成绩很牛逼,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

在校期间,成绩非常出色,受到了各方关注和认可,毕业时,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面对如此优秀的学生,军校各方领导让其留校,特别是政治部主任,更是欣赏,让其给自己当了秘书。这个政治部主任就是周恩来。

当然欣赏蒋先云的,不仅是周恩来,其校长蒋介石对其也是另眼相看,1925年第一次东征时,蒋先云被蒋介石任命为侍从参谋,并兼任国民革命军一师二团二营营长。

当年9月,在二次东征中,蒋先云表现非常出色,特别是攻打惠州时,其带领的敢死队突破天险,立下大功。

立了功,领导又重视,升职是一定的。当年冬天,23岁的蒋先云成了国民革命军一师的政治部主任。什么是少年英才?这就是;什么是年少成名?这就是。

蒋介石很很欣赏蒋先云,但,蒋先云有自己的追求,对毛泽东非常尊敬,对周恩来非常欣赏,对共产党的事业非常忠诚。

1927年2月,蒋先云得到周恩来的密电,说蒋介石已经公开反共,基于此,蒋先云坚定不移地来到了武汉。在武昌,蒋先云在刘少奇的介绍下,担任了中共湖北省军委委员、武装部长兼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总队长。

年纪轻轻,就担任了这么重要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工作成绩不错。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工人纠察队壮大到5000余人,手握3000多条枪,成为中共掌握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1927年4月底,中共和国民党武汉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继续北伐。英勇善战的蒋先云自然少不了这样的场合,被任命为北伐军第一纵队第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

5月28日,在河南临颖作战时不幸英勇牺牲。

周恩来、徐向前、恽代英、郭沫若等发表了悼文,同年6月8日,周恩来亲自主持了蒋先云的追悼大会,武汉国民革命政府追赠其为中将军衔。

斯人已去,但英名长存。

陈赓,军事能力突出,对解放事业功勋卓著

“黄埔三杰”之二的陈赓,早期虽然不及蒋先云那么风光,但在后面的历次战争中,为解放事业立下了巨大功劳。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的领导人之一,是开国大将。

陈赓也是早年参加了共产党,具体时间是在1922年,后面考上了黄埔军校一期,并成为了黄埔三杰的一员。陈赓曾经当过孙中山的警卫员,也救过蒋介石的命,又是共产党,可以说,陈赓是国共两党的红人。

1926年,陈赓被送去苏联学习间谍技术,次年返回,并在北伐军第二方面军任特务营营长。这不得了,这是搞情报、搞军事活动策划等工作的人,这属于“特殊工种”,让陈赓负责,可见其重视程度。

但,遗憾的是,1931年,顾顺章当了叛徒,无奈之下,陈赓及时离开了上海,前赴鄂豫皖苏区。

先是当了工农红军第四军13师318团团长,后来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再后来任了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

从地下工作转到前线直接带兵后,面对面的战争是避免不了的,在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后,在一次战争中,陈赓不幸受伤。

1932年,又到了上海秘密疗伤。可是哪能每次秘密疗伤都不被发现呢?这次被逮个正着,是杀是留?

最终,蒋介石下令,不得伤害陈赓,看来这是要报曾经救命之恩。不杀,但囚禁还是有的。幸亏宋庆龄及时帮忙,陈赓才得以回到革命大军。

后面的长征,陈赓没有落下,抗日,陈赓又冲到了前面,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在抗日期间,陈赓作风顽强,战功卓著,后来升任太岳纵队司令员。(电视《亮剑》中的旅长原型就是陈赓)

解放战争中,陈赓率部总计歼灭几十万国军,包括胡宗南的大量队伍,为解放事业的成功立下了大功。

解放后,1955年,陈赓被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61年因病逝世。

陈赓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灿烂的一生,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贺衷寒,虽然寿命最长,但充其量是个“跳梁小丑”


黄埔三杰之一的贺衷寒(1900-1972),起初也是根正苗红。先是在1921年赴上海学习俄文,后来又留学苏联。

1922年,回国后,创办“人民通讯社”,评论大胆,文笔犀利,鼓励和倡导年轻人为国奋斗;抨击军阀横行,批评政治腐败,提倡民主,鼓吹自由。看起来俨然是个救国救民的慷慨人士。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和蒋先云、陈赓并称“黄埔三杰”。

毕业后,贺衷寒因表现不错,也留校了,在黄埔军校分部工作。这时的贺衷寒对于共产党还是比较欣赏的,特别是对共产党中的毛泽东,更是推崇备至。

但1926年后,善于察言观色的贺衷寒,看出来蒋介石的动向,于是坚定不移地成为了蒋介石的支持者。

1927年,蒋介石公开反共时,贺衷寒旗帜鲜明地为蒋介石摇旗呐喊,丑态初显。至于曾经的救国救民,全部到了脑后,只是一根筋地支持蒋介石,押宝国民党。

鉴于贺衷寒的表现,1929年,蒋介石送贺衷寒去日本学习军事技术。回来后,贺衷寒更是不可一世,反共的意志更加明确,对于围剿红军和抓捕共产党,更是坏点子频出。

由于贺衷寒抱蒋介石大腿抱得紧,坚决拥蒋反共。于是,在1936年1月,被蒋介石授予了“少将”,10月又授了“中将”,并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亲日的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习惯于见风使舵的贺衷寒,看到其中可能有变数,大力支持何应钦,大力宣传讨伐张、杨,轰炸西安,扬言要救出校长,并四处联络各方人士。

可是,如果讨伐张、杨,如果轰炸西安,蒋介石安能无恙?贺衷寒的想法是一石二鸟,如果能救出蒋介石,则功大无比;如果蒋介石死了,何应钦很可能上位,自己一样被重视。可惜,西安事变被和平解决,贺衷寒顿时泄气无比。

回来的蒋介石,对于贺衷寒等人破口大骂,骂得贺大哭不止。从此,贺衷寒的地位算是到头了。

就这么一个跳梁小丑,在1943年,周恩来、林彪去重庆第一次谈判时,酒后还口出狂言,对周恩来和共产党颇有微辞,指责其共产党的不足。

事实说明,小丑就是个小丑,终究没能有大的建树。对共产党颇有微辞的贺衷寒,还是因国军的失败,被赶到了台湾。想到周恩来在国内的影响力,和贺衷寒在国民党内部的影响力,贺简直就是个笑话。

1972年,贺衷寒死了,死之前说了一句“我72岁了,不算短命吧!”这是说给谁听的?是说给同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和陈赓听的吗?因为蒋先云只活了25岁,陈赓也就活了58岁。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有些人,尽管活得短,可名声千古流芳;有些人,尽管活得长,却可能“遗臭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