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時

一縷粽香祭詩魂,只因離騷在人間

“粽情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時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當這首民謠在耳畔響起時,身在江南的我不由得想起了北方的家園,想起了五月五,過端午,記憶中卻是這幅景象: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粽情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時

此時的江南沒有桃枝,也看不到麥兒黃,只有門前斜插的一束艾草和窗外那一片湖泊,我知道,那下水的龍舟剛剛劃過,那奮起的槳櫓蕩起的一圈圈水花,像極了躲在浪花裡的笑,而我更願意想象成悲風而泣的歌。

“粽情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時

那岸上的歡呼吶喊聲,像從耳膜中廝殺而來,離我愈來愈近,卻又愈來愈遠。我所說的遠,要穿越時光的牆壁,翻開厚厚的典籍,與一位詩人有關。他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戰國的版圖上,當歷史的車輪駛過,當秦國步步緊逼,楚地一再退讓,當連縱合橫關乎社稷存亡之時,當郢都攻破,頃襄王和那些權貴一起逃難之際,三閭大夫,憂國憂民的屈原已經被流放了整整16年,此時只能對著眼前的橘林發出一腔喟嘆,不由得放下一卷帛書,“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奮筆《橘頌》,寫就《離騷》、《天問》。

“粽情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時

排擠毀謗、流放在此的他耳畔響起的一定是陣陣鐵蹄,眼前所看到的是滾滾狼煙,回首一望,卻是故國不堪的河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不成想自己身在橘林,苟活於此,悲憤交加,仰天長嘆,絕筆《懷沙》,在汩羅江上,滾滾激流中抱石江底。

這是公元前278年,洞庭湖畔悲壯的一幕。汨羅水畔風柳衣,奈何忠心沉江底,天色為之昏暗,江水也變得嗚咽。從北到南,舟楫穿行,年年日日,端陽競渡,粽子飄香,脈脈相承,只因矢志不渝的民族精神維繫,華夏兒女的愛國基因相通。

“節氣端午自維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不由得想起唐人的詩句,想起了赤縣大地上那些心憂天下,為國請命的歷史人物。

“粽情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時

農曆五月五,又到粽子飄香時,身在南國的我從沉沉浮浮的時光長河裡走出,回想起曾經的記憶,採摘而來的桃枝,村外大片的麥兒黃,沿街叫賣粽子的吆喝,與家人團聚、品味美味的幸福時刻。

當那齊頭並進的龍舟在眼前穿梭而過,當沿岸的歡呼聲此起彼伏,我恍然夢醒,卻想起早已置身在江南,且已多年。無論南北或者東西,五月五這個傳統的節日,與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或者想起那些仁人志士以身許國的畫面。

“粽情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時

“國亡身殞今何有,一縷粽香祭詩魂,時空悠悠多少事,只因離騷在人間”,當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浮現我的眼前時,便熱血沸騰,心潮跌宕起來,暫且飲一碗雄黃酒吧,酒勁上來之時,再握起一把叫做菖蒲的劍,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