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堅的“羊倌”:“我看到了走出貧困的希望”

身残志坚的“羊倌”:“我看到了走出贫困的希望”

張鎮城在餵羊

在平和縣小溪鎮寶善村,每天天亮後,在鄉間小路上,就出現一個腿腳不便的年輕人撐著鐵架子緩緩前行。十幾分鍾後,他找到一處野草叢生的地帶坐下,用左臂摟住草,右手用力拔起。儘管他雙手很麻利,但是雙腳無力,所以要保證家裡羊一天有草吃,他得花上兩個鐘頭。太陽火辣辣,他的額頭滿是汗珠。

他就是今年21歲的張鎮城。靠著養羊,他成了當地身殘志堅的典型。張鎮城患有先天性雙腿殘疾,經有關部門鑑定為一級殘疾。他家共有7口人,爸爸是裝修房子的工人,媽媽在家幹農活,爺爺奶奶年事已高。從記事起,他就發覺自己不一樣,其他小夥伴能跑、能蹦、能跳,而他只能在地上爬來爬去。8歲開始,他暗下決心要學會行走。

在張鎮城的設計下,他的父母請人用鐵條焊接一把鐵椅子,他雙手撐著就可以慢慢挪動。那時候,他每天堅持“行走”,每次摔倒了,疼痛了,又站起來,再摔倒,再站起來,繼續堅持!無數次的摔倒,令張鎮城越挫越勇,始終堅信“我能行!”靠著這把鐵椅子,他最終站了起來。緩慢地邁出了一步又一步。鐵椅子和他形影不離,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他親暱地稱呼它為“鐵馬”。多年來,“鐵馬”換了一匹又一匹,重量也越來越重,到現在有15斤左右。

隨著年齡的增長,十五六歲的張鎮城開始明白,因為自己雙腳不便,不光讓家人操碎了心,也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更大的負擔。他想得最多的是,要憑藉自己的努力,為家庭減輕負擔。他萌生了養殖的念頭。由於資金缺乏,早期他選擇飼養雞鴨。得知養羊的經濟效益更高,以及村子裡生長著很多青草,他覺得更適合餵養山羊來增加家庭收入。他多番打聽,最後請他人幫忙,從平和縣文峰鎮一農戶引進了兩隻山羊來養殖。在新建造的羊圈裡,一聽到“咩咩”的山羊叫喚聲,他高興得合不攏嘴。由於腿腳不便,他家的羊並不是放養。每天上午,他靠著“鐵馬”到山上割草,並安排好羊的一日三餐。一有空,他就到村子裡其他養羊大戶家請教取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