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05版伍拾圓水印錯版人民幣

錯版幣為何價值百萬千萬? 錯版人民幣一直是民間收藏市場的搶手貨, 搞收藏的人都知道,錯版錢幣,越錯越珍貴。錯版幣受到眾多的藏家的追逐,是由於他所具有的稀缺性,有收藏價值的錯版只是鳳毛麟角。而人民幣出錯的概率非常小我們都知道,在所有收藏當中,紙幣當數最嚴肅的一種藏品,因為它都是國家權威機構發行,從排版到印刷出錯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物以稀為貴的人民幣收藏市場,錯版幣就成了增值的代名詞,另外“錯版人民幣”不可能每一張都一模一樣,所以難有可比性,其市場價值和升值空間就非常的高,並且非常難得。

且連體鈔由於發行機構權威、限制發行量等特點,連體鈔的錯版,一直被視為收藏的上乘佳品,有收藏家就曾提出“鑑定紙幣品種是否有增值潛力,最重要的就是發現其潛力,除發行量之外,錯版就是錢幣一個最大的潛質。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伍拾圓水印錯版人民幣

規格:長:15cm 寬:7cm

類別:雜項

此錢幣水印50面額變成了30的數字,左邊眼睛處於閉著的,實屬難得,經專家老師鑑定此前錢幣為05版伍拾圓水印錯版人民幣,在藏家的眼裡極具收藏價值!那些存在各種各樣缺陷的錢幣最美,也是他們收藏的首選目標,因為有些錢幣越錯越值錢!由於錢幣出廠前必須經過多道嚴格把關,因此出現錯版的概率非常小。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手中有“錯版藏品”後,都不願更換。 雖然錯版幣備受收藏界推崇,但因其數量稀缺並未像古董那般形成固定的交易場所,也更增加了錯版幣的“神秘色彩”。年來最轟動的莫過於:2013年曾以450萬天價拍賣的一組1990年百元“錯版幣”,一時間在收藏界引起巨大轟動,錯版幣收藏者趨之若鶩紛紛獻寶。經過中國銀行工作人員鑑定,確定這張人民幣是張錯版的真幣,出現概率極低,具收藏價值。“這張錢幣實屬罕見,因為發生這樣錯版的幾率很低。我個人認為,出現此情況,應是在印製錢幣的過程中,機器失控或故障造成了這種情況。然後,這張錢幣與成捆的人民幣一起流通了出來。”人民銀行錢幣專家稱。據其介紹,人民幣在印刷過程中,和其他印刷品一樣,會因為紙張的疊放不整齊而出現錯版,這本身並不稀罕。然而,作為國家金融流通領域的工具,“錢幣出廠要經過7道關卡嚴格檢查,出了錯誤的紙幣全部封存,後由安全、公安以及造幣廠相關負責人等同時到場,統一銷燬,整個過程都得留下錄像資料。”這張錯版錢幣為何能逃過七道關口檢驗而流入市場,確實罕見。

1990壹佰圓水印右置偏移錯版幣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藏品名稱:1990壹佰圓水印右置偏移錯版幣

規格: 長16.5CM 寬7.7CM

類別:雜項

數量:一件

此拍品為1990壹佰圓水印右置偏移錯版幣,是屬於錯得非常明顯的水印錯誤,水印嚴重偏右移,十分明顯罕見。錯版錢幣也叫錯版幣,是指設計上或母版雕刻上的錯誤,印刷流程中的漏印不屬於錯版。目前我國錢幣出廠必須經過7道嚴格的檢驗程序,所以出錯的概率在百萬分之一到千萬分之一之間。所以錢幣出現錯版還是很稀少的。金屬鑄幣要經過設計、制模及鑄造三個環節,所謂錯版幣,指在設計、制模或製版時出現錯誤的錢幣。這種錯版幣一經發現,多被政府有關部門明令收回銷燬,但往往有少量“漏網之魚”流入社會;也有發行後無法收回的情況。這些錯版幣便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珍品,因而備受錢幣收藏者的青睞。 一直以來,90版一百元水印右移錯版幣在收藏市場中以鳳毛麟角著稱,是收藏人士費盡心思想要得到的珍貴藏品,升值潛力較大,能夠透支未來的升值空間,被視為收藏界的寵兒。

2005壹佰圓藍印錯版幣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藏品名稱:2005壹佰圓藍印錯版幣

規格: 長15.5CM 寬7.7CM

類別:雜項

數量:一件

此拍品為2005壹佰圓藍印錯版幣,是屬於錯得非常明顯的油印錯誤,在紙幣的背面左下角藍色彩印,十分明顯罕見。目前,因為人民幣的印製有嚴格的把關,“錯版人民幣”出現的幾率並不大,存世量相當少.錯版幣從選紙、設計版面、印刷、出廠、檢驗每個程序都非常嚴格,出錯的幾率是千萬分之一,錯版幣的出現非常難得,“錯版人民幣”不可能每一張都一模一樣,所以難有可比性,其市場價值和升值空間就非常的高,此幣錯版紙幣無疑,非常難得,具備極高的收藏價值。

2005壹佰圓漏印錯版幣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藏品名稱:2005壹佰圓漏印錯版幣

規格: 長15.5CM 寬7.7CM

類別:雜項

數量:一件

此拍品為2005壹佰圓漏印錯版幣,在紙幣的正面毛澤東頭像的衣服領子上少了紅色彩印,是屬於錯得非常明顯的漏印錯誤,十分明顯罕見。目前我國錢幣出廠必須經過7道嚴格的檢驗程序,所以出錯的概率在百萬分之一到千萬分之一之間。所以錢幣出現錯版還是很稀少的。實屬難得,錯幣是禁止流通的,一般由國家銀行收回,但大多數被民間收藏了。錯版幣從選紙、設計版面、印刷、出廠、檢驗每個程序都非常嚴格,因為錯幣幾率在百萬分之一與千萬分之一之間,稀缺性導致其價值不菲。

美國勞倫斯春拍精品推薦《江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江南省造光緒元寶,俗稱“老江南”,英國伯明翰造幣廠三大銀元之一。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佔南京,改南京為江寧而設置“江南省”。

江南省造光緒元寶是指清代光緒二十三年到三十一年(1897-1905年)由南京造幣廠鑄造的機制“光緒元寶”系列銀幣,是清代正式鑄行的法定流通銀幣。但鑄造江南省造銀幣的清末,已無江南省建制。江南省設於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於江寧(今南京),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撤江南省,分設江蘇和安徽兩個省。南京造幣廠將其鑄造的銀幣標明 “江南省造”,是因為當時蘇州已經有一個專鑄機制銅元的造幣廠,並且其鑄造的銅元均標明“江蘇省造”。為避免混淆,南京造幣廠將其鑄造的銀幣標明為“江南省造”。於光緒23年(公元1898年)1月17日正式開制,鑄造“江南省造光緒元寶”。但此時,江南省早已不復存在了,所以它是我國貨幣歷史上唯一有省份之名分而無實際省份的一種銀元。

江南省造光緒元寶,俗稱“老江南”。該廠開辦之初,幣模由英國伯明翰造幣廠代辦。此幣制作精美,蟠龍造型深受藏家喜愛,鏡面更加令人震撼,存世僅有數套。這款銀元與後來所造銀元最大的不同在於:正面無干支紀年,背面蟠龍有外圏。其中庫平七錢二分幣有鷹洋邊、光邊、齒邊三種。

藏品名稱:江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分

款識 :清代

類別 :雜項

規格 :重:26.9g 直徑:39.7mm

下面展示的是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幣銀幣一枚。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光緒元寶是銀幣收藏的大類,歷來都受到很多藏家的關注,不同版別的光緒元寶都有獨特的韻味,值得藏家深品。特別以江南省造光緒元寶為例,錢幣類的在線拍賣中,江南省造和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備受青睞,成為很多買家追逐的焦點。

本公司最近有幸徵集到一枚錢幣精品“光緒元寶江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藏品直徑:39.7mm。因其背蟠龍紋鱗甲別緻,如顆顆珍珠鑲嵌,圖照可鑑,其無論文字和紋飾,皆十分精到,凸凹鮮明,文字筆劃和紋飾線條圓滾,顯示模具衝壓著力深打,致其品相精美無比,其工藝水準也是至今之偽所不能矣。

如對此藏品有興趣收藏者,可登陸深圳雍乾盛世交易服務中心官網www.yongqianshengshi.com,預約貴賓名額,進行洽談

精品幣王 第一套人民幣壹萬圓牧馬圖

一萬元牧馬圖發行於1951年5月17日,其時正值解放戰爭結束不久,流通市場物資匱乏,又是在偏遠地區發行的貨幣,因此發行規模很有限。短短三年零十一個月之後,這張紙幣就停止流通了,使得總體發行量少之又少。另外,建國初期,紙幣技術水平低下,尤其造紙工藝欠缺,導致當時的貨幣極易被磨損破壞,以前人們也沒有人民幣收藏意識,六十年時間裡絕大多數票王已經被損耗掉了。這種種原因綜合起來,造成第一套人民幣壹萬圓牧馬圖存世量以兩位數計,新中國初期,戰爭還在繼續,國民經濟百廢待興,第一套人民幣的出現,是中國的臨時貨幣,註定要面臨退市,流通時間短已然是必然。存世量少,發行量少,銷燬幾近徹底,讓第一套人民幣成為了收藏最珍貴的物品。而其中的牧馬圖更因為特殊的概念成為第一套人民幣的“幣王”。 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標誌著新中國貨幣制度的建立,為支持解放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為建國初期物價的穩定,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這“牧馬圖”還賦有傳奇般的政治色彩。

【藏品名稱】:牧馬圖第一套人民幣壹萬圓

【藏品類別】:雜項

【藏品年代】:現代

【藏品規格】:長:13.8cm 寬:7.4cm

第一套人民幣絕品四珍,又稱四大天王:伍佰元瞻德城、伍仟圓蒙古包、壹萬駱駝隊以及壹萬圓牧馬,其中以壹萬圓牧馬的市場價值最高。

實物圖片如下: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幣王”正面的主要幣色為紫色,冠字是三個羅馬中的其中一種,整個紙幣圖像描繪的是在寬闊的草原上一位蒙古牧人,手裡拿著較長的“套馬杆子”牧馬,近處是幾匹駿馬在緩慢向前行走,遠處是成群的駿馬在吃草、休息、行走,整張幣圖以馬人、馬與草原結合構成了一幅非常和諧的美圖,讓人不得不對它產生感覺。而在背面主要以茶色為主,還繪有蒙文和刊印面值。它的設計不僅精美,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珍稀程度很高。 牧馬圖被專家譽為十二珍品之首,第一套人民幣稀少,而牧馬圖更是不可多見.

該款人民幣因為受建國初期的條件約束,所用的印鈔紙都是選用國產的,沒有增加任何防偽的水印等。建國初期各種經濟的約束,這款人民幣的流轉時刻和數量是極為稀疏的,被很多的專家稱為“十二珍品之首”。

經過六十多年的市場消耗和沉澱。第一套人民幣作為中國錢幣史上的開山鼻祖,作為蘊含歷史價值的"文物"。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投資者所認可。

博覽古今鑑千秋,收藏天下賞萬物。

民國三年袁世凱像試鑄幣

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鑑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袁大頭”首次的鑄造時間是民國三年,而且該幣被定為中華民國國幣,因此,它在我國的錢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藏品名稱:民國三年袁世凱像試鑄幣

數量 :兩枚

規格 :總重 36.6g

類別 :雜項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此件藏品為中華民國三年嘉禾壹圓銅幣,此枚錢幣均為實物拍攝為民國時期中央造幣廠嘉禾圖樣品幣一枚,中華民國所鑄袁世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俗稱“袁大頭”,在正式開鑄銀幣前,同樣有用銅衝壓試機這一過程,其試機結果稱為試機樣幣。“初始試鑄幣”—是指任何一款機制幣,一切鑄幣工作已臻妥善,奉批開始鑄幣“後”所產出。“初始試鑄幣”產出後,經過檢視,發現缺點,微調、改正、修圖,再重新鑄造,達可呈上御覽核批的階段,該批幣就稱為“試鑄樣幣”。之後,還有報審“呈報樣幣”階段,就是逐一向上報審批通過,之後批量生產流通的銀幣。而銅試機樣幣,非正鑄品,多在衝壓出來後銷燬之,但是小有一些遺存下來,然其卻是收藏的珍貴品種。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試鑄過袁世凱全側像銅樣幣,為非常珍貴的試鑄品。有簽字版與沒簽字版兩種。我家此枚中華民國三年嘉禾壹圓銅板樣品,因稍有吸磁,我推測銅質含小許鎳,該幣面清秀硬朗,包漿流光如油滲,銘文字體雕刻清晰,正面圖案是袁世凱的側面像,在頭像的上方是紀年“中華民國三年”,背面的圖案是中間漢字“壹元”周圍環嘉禾紋飾,粗大齒與無小內齒等三年的特徵均符合。此枚銅質樣幣有明顯的帶痣特徵,也可能是世上僅存的一枚如此漂亮的銅質試鑄樣板幣!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袁大頭”代表了中國近代的貨幣文化內涵,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更有保值的功能。雖然“袁大頭”在目前收藏市場上比較常見,價格也不算太高,但是由於其停止流通的時間比較久,加上解放初期時的大量兌換,造成存世量並不多,而在收藏流通中損失的也比較多,從而決定了它上升空間的龐大。另外,受價值規律的影響,這些錢幣價值直線上升,並隨時間推移,增值潛力越來越大。

唐繼堯擁護共和紀念雙旗幣

歷史回到1913年,袁世凱利用竊取到的大權,取消國民黨在國會的資格,又藉口不足法定人數解散國會,再以政治會議,修改《約法》。1914年冬,頒佈新約法。新約法的出臺,令國人看清楚袁世凱稱帝的野心。隨即,袁世凱一手操控的籌安會到處奔走呼號,各省投靠袁氏的軍政勢力紛紛設立籌安會分會,規勸袁世凱稱帝。1915年12月,袁悍然稱帝,改元洪憲。彼時,中國的政治風雲發生突變。1911年武昌起義,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滿清王朝。才幾年時間,竊據中華民國大總統職位的袁世凱,妄圖復辟封建帝制,激起天下義憤。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華革命軍。掀起繼辛亥革命後的又一次革命,討伐袁世凱。

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率先在雲南舉護國之師,北上討袁。岑春煊等多省都督群起響應。孫中山委任朱執信為中華革命軍廣東軍司令,策動廣東各縣軍民起義。當時廣東中華革命軍肇羅區第七支隊的西區司令、肇慶人黃範一,也在高要金利一帶活動,護國討袁。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藏品名稱:唐繼堯擁護共和紀念雙旗幣

規格:重:13.3g 直徑;3.3cm 厚:0.16cm

類別:雜項

數量:一件

此枚銀幣為唐繼堯擁護共和紀念雙旗幣流通於民國時期的紀念機制銀幣,正面唐繼堯正面像;中心實心圈陣;下沿橄欖枝;上書軍務院撫軍長唐;方面黨徽及彩條交差雙旗;中心上五星;中心實心圈陣;雙邊五星;上書“擁護共和紀念幣”;底書幣值“庫平三錢六分”;內外齒邊齒距齒長深俊有韻味;浮雕質感強;此銀幣品相完好,齒邊規整,較為罕見;市場稀缺,具有一定的市場收藏價值;頗受追捧,拍賣市場表現同樣引人矚目。

銅鎏金浮雕雙龍戲珠望天吼鈕香薰爐

香薰爐在我國的歷史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薰香而設計的。所以銅香爐也叫薰香爐、香薰或者香爐,最初採用青銅為材料,漢代的博山爐就是青銅製成的。其實,銅香薰爐並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薰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作用。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宋代出現了瓷制的博山爐,但是它禁不住香粉的燒烤,很快就變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諸如此類,以後出現的玉質香爐、翡翠香爐等等,也都是一種用來陳設或者把玩的觀賞品。與實用器相比,陳設器的價值也許更高。銅香薰爐是銅做的焚香器具,(西關銅藝),雖然質地相同但是不同時代的能工巧匠們卻把他們做成了作成種種形式。銅香薰爐中最知名的是明朝製造的宣德爐。

一直以來,香爐收藏的目標年代都集中在宋、元、明、清四朝,但宋元明清香爐各有不同。宋代之前,香爐作為我國古代傳統的實用器主要是用青銅和陶製成;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尤其是在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輩出,各種仿銅式瓷香爐紛紛問世。其中包括了鼎式香爐、鬲式香爐、奩式香爐(奩,音同“連”)、魚耳香爐、三足香爐等多種樣式。從此,以瓷為材質的瓷香爐逐漸取代了陶製和銅香薰爐,成為香爐的主流,並開始出現在大宋帝王的內庭,逐漸成了上層人士高雅的把玩之物。到了元、明、清,瓷爐逐漸由上流社會賞玩為主轉向用於祈神供祖為主,觀賞的功能也逐漸降為從屬地位,在器形和釉色上有了逐步的改變。元代瓷爐基本上是保留了宋代瓷爐風格,但在數量和品種上有所增長,以中小型香爐為主,器形以三足圓爐和鬲式爐較為多見;明代則出現瞭如象耳爐、戟耳爐、筒爐等新的造型,在色彩上,由單色釉變為以青花為主流裝飾,青花瓷成為主要工藝;到了清代,則以缽式爐為主。因此,簡而言之,宋元時期的瓷爐以青瓷香爐和窯變釉香爐為主,而明清時期則以青花香爐為主,紅釉香爐也較為常見。同時從元、明、清時代開始,瓷爐大量走入尋常百姓之家。除官窯外,民窯也廣泛製作,在民間,百姓都使用民窯生產的瓷爐用於燒香祈福。從銅爐到瓷爐的轉變,香爐在漢代以後看似以瓷香爐為主,但實則是已經分民用與御用,民用香爐多數以瓷香爐為主,且用於祈神供主。而銅香薰爐仍受皇宮御用或官員、富紳、文人喜愛。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珍寶“十三件

藏品名稱:銅鎏金浮雕雙龍戲珠望天吼鈕香薰爐

年代:大明宣德年制

類別:雜項

規格:重:1880g

此件藏品為大明宣德爐年制銅鎏金浮雕雙龍戲珠望天吼鈕香薰爐,爐蓋上一隻獅鈕仰天長嘯,雙耳龍頭裝飾,腹部鈐有雙龍爭珠,夔龍足粗壯沉穩。爐體簡潔利落,腹部鼓下垂,圓底,下具三獸臉足,底部鈐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形象簡練,厚重大氣,分量頗為壓手,置於文房,精緻典雅,鏨刻精美。為巧生親作之精品。極其稀少罕見!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