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七十二行,不如養豬放羊”,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舊時的市集上,有著許多走街串巷老買賣老行當,被人們記錄為七十二行,這也是過去老一輩的市井生活的真實寫照。過去這七十二行和生活息息相關,也廣為人知,村子裡面不少人變從事著其中之一,像鋸碗,織蓆,吹糖人,打鐵,剃頭等等。

農村老話說,“七十二行,不如養豬放羊”,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有這樣的一種說法,“七十二行,不如養豬放羊”。按照過去的來說,人們以種地為主,在農閒的時候才會沿街的做買賣以補貼家用。但這有一定的時間限制,一年當中也沒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做。並且過去交通並不發達,基本全靠肩挑擔扛是一件及其辛苦的事情,還經常會有露宿街頭的情況,也有了這樣的說法。

農村老話說,“七十二行,不如養豬放羊”,講的是什麼意思?

對於農村養豬來說,平常時候只需要一些剩飯菜就可以了,還可以割草餵豬根本用不了太多的成本。並且豬糞還是農村裡上好的肥料,用在地裡面一點也不浪費。開春的時候買上兩隻豬秧子,到過年的時候就可以賣來換錢,相對於出去做一些小生意也不差。

農村老話說,“七十二行,不如養豬放羊”,講的是什麼意思?

以前家裡面也曾經養過羊,養羊的成本則更少,每天趕出去到荒地上吃草就成。家裡面種的各種農作物的藤蔓也是上好的飼料,到了冬天的時候也不用發愁。羊肉價值也比較高,吃的是草到時候賣的是肉,有不錯的經濟價值。

農村老話說,“七十二行,不如養豬放羊”,講的是什麼意思?

過去人們都想著擁有一技之長,來保證自己不會餓到肚子。而過去的“七十二行”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也印證了這句老話。隨著生活的發展逐漸的被取代了,有些民俗已經被時間所遺忘,成為了歷史的印記。

農村老話說,“七十二行,不如養豬放羊”,講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話,“七十二行,不如養豬放羊”是當時生活條件有限,是當時的價值觀,在如今來說早已經過時了。如今早不同以往,對於過去的老手藝我們還是要傳承下去,這才是我們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