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打藥非常實用的小祕密,看看你知道幾個?

種過地的,就沒人敢說自己沒打過農藥。但打了這麼多年的農藥,下面幾種情況,你確定自己知道如何處理嗎?

關於打藥非常實用的小秘密,看看你知道幾個?

農藥錯噴了?咋解救?

一般農藥對於植物的危害有兩種,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葉面或者是果實上會出現斑點、枯萎、卷葉、落葉落果等。還有一種表現要等一段時間才能表現出來,如光合作用減弱、花芽形成及果實成熟延遲、矮化畸形、風味色澤惡化等。

一旦發現果樹遭受藥害,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解救:

1. 沖洗

由於很多的農藥都不耐水洗,如果誤噴或者是多噴的話,用清水沖洗,就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如果噴施的濃度過大的話,要用噴霧器裝滿清水,反覆沖洗果樹的葉子,以便更好沖掉殘留在表面的藥劑。

2. 施肥水

要結合澆水補充一些速效化肥,然後中耕鬆土,可促進果樹儘快恢復正常的生長髮育。同時,葉面噴施0.3%~0.5%的尿素、0.2%~0.3%的灃瓴

(磷酸二氫鉀)可改善果樹營養狀況,增強根系吸收能力。

3. 噴施高錳酸鉀

高錳酸鉀是一種強氧化劑,具有氧化分解的作用,如果噴施6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的話,對於緩解農藥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關於打藥非常實用的小秘密,看看你知道幾個?

農藥殘留了?怎麼破?

農藥殘留了,當然不是等已經殘留了才來解決,這個時候已經晚了,要懂得提前控制。

1、儘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選用抗病蟲的品種是防治病蟲害的最經濟、安全的方法;播種後加強管理,創造適宜作物生長而不利於病蟲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可有效地減輕蟲害的發生。

2、規定農藥的使用範圍。根據農藥的化學性質、毒性,在一些農作物上禁止使用劇毒、高毒、殘留期長的農藥。如用於防治果樹害蟲的辛硫磷,必須在果實收穫前30天使用。

3、嚴格控制農藥的施用濃度、施用量、劑型、次數和施藥方法。農藥劑型中以乳油殘留量較大,乳粉和可溼性粉劑次之,水劑較低。施藥方法中,種子處理、土壤處理比噴霧、噴粉殘留高。

關於打藥非常實用的小秘密,看看你知道幾個?

噴藥有門道嗎?如何科學噴藥?

一般來說農民朋友都噴過不少農藥,如果說哪個菜農不會噴藥,他有可能會跟你急,但事實上真正能做到科學噴施農藥的人卻不是很多,究竟該怎麼科學噴藥?

經常見到菜農朋友習慣於三天或四天噴一次藥,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這種方法是非常錯誤的,不僅成本提高,而且這樣用藥特別容易引起害蟲抗藥性的迅速提高,以至大發生時無法控制。

1. 把握噴藥時機

經常見到菜農朋友習慣於三天或四天噴一次藥,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這種方法是非常錯誤的,不僅成本提高,而且這樣用藥特別容易引起害蟲抗藥性的迅速提高,以至大發生時無法控制。

2. 藥液配製

配製藥液時建議大家採用二次稀釋法,即先將農藥溶於少量水中,待均勻後再加滿水,這樣可以使藥劑在水中溶解更均勻,效果更好。

3. 農藥混用順序

如果一次噴施多種農藥,如有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情況時,大家一定要記住,配製藥液時,要先加葉面肥,再加粉劑劑型的殺菌或殺蟲劑,最後加入乳油劑型的農藥。

按此順序,藥效受影響較小,反之,可能會對各種農藥效果有很大影響、甚至失效。

4. 適宜的噴液量

噴液量並非越多越好。平時經常有菜農問我噴藥時一畝地打幾桶水合適,其實這是個沒法回答的問題,噴藥時是最合理的噴液量就是噴到葉面溼潤而又剛好不滴水為最佳。

科學試驗表明,如果噴到葉片滴水後,葉片上殘留的藥液量僅為藥液在葉片上將滴未滴時的一半左右,所以噴到滴水時不僅造成大量浪費,而且實際防效也大打折扣。

也有些菜農朋友習慣噴藥液很少,用藥濃度很高,這樣也是不科學的,因為這樣不僅容易出現藥害,而且漏噴現象嚴重,噴不到目標對象,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5. 噴藥防治對象不同,噴藥位置不同

如果噴藥防治薊馬、蚜蟲、白粉蝨等這一類害蟲,則應重點噴施植株的幼嫩部位或中上部,如果防治一般病害,則重點噴施中下部易發病的老葉片,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等病害,則應重點噴施莖基部。

6. 噴藥方式

如果使用手動噴霧器,則最好正對著葉片噴霧,如果是用彌霧機或高壓電動噴霧器,則應朝著植株上面平行向前噴霧,如果正對植物噴霧,反而會有很多藥液噴到地面,造成浪費。

噴殺蟲、殺菌劑一般是人站在上風口,噴前側或只是噴左側或右側,而噴除草劑尤其是地面封閉型除草劑一般是倒行噴霧,以勉破壞藥膜。


各位農民朋友,作物病蟲害疑難雜症不用發愁了!現在只要拿起手機,下載“神農識”,對準病原處,拍一拍,病蟲害問題立馬解決。快捷、精準、高效!歡迎下載體驗!

關於打藥非常實用的小秘密,看看你知道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