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沒有參加世界盃,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李惠堂吧

在一場比賽中李惠堂一腳勁射,對方守門員全身撲救,他接到了球,但是被射來的球震死了,好強勁的腳力,所以才叫他鐵腳李惠堂。

這是一個流傳坊間的故事,但是李惠堂卻是實實在在的亞洲球王,足球的哦。

這個李惠堂不是外國人,是中國人,1905年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梅州五華。

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可以說李惠堂的一生都是傳奇。

中國隊沒有參加世界盃,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李惠堂吧

李惠堂為國家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23年入選中國隊,分別於1923、1925、1930、1934年參加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4次都為中國隊奪得冠軍。

雖然當時參加遠東運動會足球賽的國家很少,一共只有三四個國家參賽,也可以算得上亞洲盃足球賽了。

李惠堂的足球技術是怎麼煉成的?

李惠堂4歲那年,隨母親從香港回到家鄉五華縣錫坑鄉(現為錫坑鎮)老樓村居住。在那裡,這個天性喜愛足球的孩子,把家門口的狗洞當成了練習射門的目標。由於從香港帶回的足球被踢壞後,就從家門口的兩棵柚子樹(一名豐琅柚,一名蟠龍柚)上摘下柚子來當球踢。等到樹上的柚子都被摘完後,他又用布巾紮成布團當作皮球來練習。也說用鐵球踢貓洞(狗洞)。

中國隊沒有參加世界盃,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李惠堂吧

經過幾年的鍛鍊,他的身體日見壯實,球技過人。10歲左右,李惠堂回到香港。1921年考入足球運動比較普及的皇仁書院,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足球訓練。李惠堂球風正派,腳下功夫深,腳力驚人,要不然就不會有踢死人的傳聞。

有一次,他在與英國海軍球隊比賽時,球剛過中線,就拔腳勁射,球竟穿過好幾個英國選手的人叢硬是入網。

還有一次,射球入網,硬是把足球網穿了一個大洞,這種事情,在足球史上再也沒有發生過,可能是質量問題吧,有些專家願意這樣解釋。

他還曾經一人從後場盤球,接連晃過四五個前來阻截的對手,一直把球帶到對方禁區,從容起腳,把球攻入門裡。這種球藝堪與貝利、貝肯鮑爾和馬拉多納相媲美。

1976年聯邦德國一家權威性的足球雜誌曾組織過一次評選活動,將中國的李惠堂與巴西的貝利、德國的貝肯鮑爾、阿根廷的斯蒂法諾和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並列評為“世界五大球王”。

那這個在中國人印象中的史前球王,是不是一個單純的粗人呢?

並不是。

中國隊沒有參加世界盃,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李惠堂吧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李惠堂為了避開日本人和汪偽政權的追蹤,李惠堂決定率領南華隊去澳門訪問,藉此機會逃離香港,返回廣東老家。從澳門去廣東只需7個小時的車程,但因為天氣和船舶的緣故,一路周折不斷,李惠堂竟漂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返回廣東五華錫坑老家。

一路上多方朋友相助,在桂林時更是受到李濟深的款待,離桂途中,他寫了一首感懷詩,“世亂時虞歷萬難,今朝脫險向長安。桂林山水迎人笑,我正飄零意未寬。”

誰說中國人踢足球不行呢?

難道李惠堂不是中國人嗎?

想當初,兵荒馬亂的,連個像樣的足球訓練都沒有,更別說足球場了。

有些歷史,我們是無法迴避的。

中國隊沒有參加世界盃,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李惠堂吧

1942年,響應宋慶齡慰問抗日傷病員,那時候黃河決堤,災民非常多,當時國民黨政府號召李惠堂舉辦足球義賽,義捐。

韶關義賽之後就到了桂林、南寧、四川整個大後方,義賽打了138場。收入全部捐給救災,慰勞傷兵、孤兒等之用,更留下“海角歸來奔國難,名成獻藝賽頻頻”的詩句。

也許眼下這個階段,過多的談論李惠堂不太合適,但是可以把這個人物從歷史上抹去嗎?

關注亞洲球王李惠堂,關注隱士申子源更多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