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書名,害我差點錯過這本好書

都怪书名,害我差点错过这本好书

01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一再一再地略過王安憶。可能是因為聽得太多,反而沒有了新鮮感。就好像家門口的景點,如果不是朋友央求,自己很少會去的。

到目前為止,王安憶的書只讀過一本散文和一本短篇小說集。

散文是餘興節目,看看就過了。那本小說集我卻很喜歡,叫做《眾聲喧譁》,寫了一段上海弄堂裡的日常,一個老伯伯,一個青年保安,一個興興轟轟的外省女人。故事並不複雜,但王安憶善於勾勒日常,一讀,就沉進去,好像真有那麼一段日子。

這兩年我越來越發覺文字失去了力量,很多原本由文字統治的領域,一個個被其他表達方式代替。在這種壓力下,很多運用文字的人舉手投降,文字也跟著輕浮起來。

日常讀到很多文章,只是傳遞信息、販賣觀點,不再承擔審美的責任。一天天讀了很多,但缺少快感——文字本身的快感。這種快感不僅來自於文字表達的內容,還來自於字與字的組合所呈現出來的氣象和氛圍。

最近讀王安憶的新書《紅豆生南國》,首先喜歡的,便是這種鉤織文字的功夫。

02

都怪书名,害我差点错过这本好书

《紅豆生南國》是小說集,收三篇小說,分別是《鄉關處處》《紅豆生南國》和《向西,向西,向南》。

《紅豆生南國》這個書名太古典了,一開始看到以為是古代故事,差點錯過。後來看了介紹才知道寫的是當下。這三篇,一篇寫上海,一篇寫香港,一篇寫紐約,三篇小說都關於遷徙,關於故鄉,關於人的歸宿。

《鄉關處處》是我最喜歡的一篇,也是情節最淡的一篇。主人公是一位在上海做保姆的女人月娥,她60多歲,已經外出打工多年。小說回溯了她的部分打工生活,她遇見的一家家主顧,她一段又一段平凡的日子。

其中有好幾年,她在一個退休老爺爺家做事,相處久了,雙方都挺滿意。但老人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不好,女兒終於將老人送進養老院。月娥失去工作可以再找,但老爺爺住進養老院,似乎就不會再出來。有一回,月娥去養老院接老人出來和做工的同鄉聚餐,熱熱鬧鬧的一個下午,平凡而動人。

小說的最後,月娥回家過年,住進自己打工多年攢錢蓋起來的大房子,好幾層樓,但是空得怕人。兒子已經結婚搬到縣城,老伴就在身旁,卻好像隔著距離。她本來打算60歲就不出去了,但現在她決定做到70歲。她已經習慣了這樣一年一年的往返。

《紅豆生南國》的主人公小時候和養母一起來到香港,日子晃晃悠悠,人已中年。小說寫的是他的中年危機,事業瓶頸,婚姻破碎。他是一個傾向於後退的人,幾十年躲在自己的工作間裡,對周遭不聞不問,如今眼界一開,已經被時代拋下。

《向西,向西,向南》的主人公叫做陳玉潔,國有集團背景,八十年代趕上機會,賺了不少錢。她在紐約買了房子,但是房子只有她一個人住,女兒大了,本來就聚少離多,雙方都隔閡。丈夫有了情人,遠在大洋的那一岸。她成日無所事事,閒得發慌。

“異鄉異地,她去了來,來了去,無論住多久,都是在過路,她沒有朋友。”

直到遇到許美棠,那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女人,和她年紀相仿,開餐廳,換過幾個國家,一段生活結束,可以毫不猶豫開始新的征程。

陳玉潔是許美棠的反面,“她明顯熱力不足,也是受文明毒太深,異化了本能,自持的結果就是自傷,一日一日萎縮。”

小說的最後,她們離開紐約,到加州聖迭戈的小鎮上開了一家中餐廳,像武林高手的歸隱。

讀這三篇小說,有一種混沌沌的感覺。你不會獲得一個鮮明觀點,也沒有什麼情感爆發。它就像生活本身,過去了,有點悵然,但同時又飽含深意。你明明經歷了,卻沒辦法總結。

這就是王安憶厲害的地方吧,她真的用文字鉤織出了生活的細節和質感,紮實的你可以用腳踩上去。讀這本書,你不會要求情節發展,反而願意這麼一頁一頁的看下去。看著主人公在生活的潮水中起起伏伏,會獲得一種深刻的慰藉,你參與了他人的生活,延展了自己的生命。

03

整體來看,王安憶的這三篇小說,是有野心的。雖然是個體生活,但也關聯整個時代的變遷。

變化永續進行。再也沒有什麼安定的,穩定的故鄉。每個人都被拋進加速的時代進程裡,人生如寄,再難有什麼歸宿。

-也許你還想讀-

從 讀 書 開 始

嘗 試 不 粗 糙 的 生 活

- 不止讀書-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 @魏小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