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女青年
小的时候爱看《海外星云》《世界文摘》这样的期刊,有一次看到一篇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写的文章《空前的血战》,是个分两期刊载的上下篇,讲述的是二战的苏德战争,当时少年无知的我,对英国人这个“大惊小怪”的“井底之见”,还颇为不屑。多少年后,我深深地、深深地为苏德战争——这场人类史上最空前绝后的生死决战折服了!五体投地!
对于苏德战争,读者除了“残酷血腥”的印象外,初期德国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突然进攻,也是世界军迷读者津津乐道的。许多人也由此深入探究德军为什么那样成功?苏军为什么那样狼狈?
一直以来,人们最不解的就是,以苏军的军力和体量,只需具备最基本的防御部署,即便遭受突然袭击,熬过开始混乱的几天,应该也能很快反应过来,怎么至于如此“土崩瓦解”一样的几乎一败到底?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苏联人根本没有想防守,他们本来想的是像德国人那样给德国这样来一次突然进攻!
的确,冷战结束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苏联的确制定了一个堪比巴巴罗萨的“大雷雨计划”。可惜,德国人动手比苏联人更早、更果决!
打过击剑的朋友,有一种体会,击剑中有一种几乎无懈可击的“趁隙”技巧,绝对可以做到让敌人呆若木鸡一样,一动不动的被自己击中!
这种趁袭技法绝不是随便就能使出来的,它必须发生在,二者都全神贯注对峙着、都绷紧肌肉准备给对方突然一击、但还没有考虑好发动的时候,就在双方都处于“千钧一发”之间呆滞对峙之际,如果谁能突然发动(非常不容易,靠的灵光闪念),那么就会出现惊人的一幕,另一方竟然在呆若木鸡的状态下被击中!的的确确,一动不动的被敌人精准的击中!
如果你知道了这种状态,就不难理解,苏联为什么明明也准备进攻,却为什么如此“不备”。如果他满脑子想到的是“防守”,那么反倒德军很快就会被防御住!
这些参战的德军普通士兵也能感觉到,一位名叫狄科的德国老兵回忆道:“我根本不相信苏联人是无辜的背信弃义罪行的受害者,我们从在苏联看到的一切都是俄国人已经完全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他们的部队部署阵型、武器的配备都不是防御型,而是彻头彻尾的进攻性的。俄国人在临近德国的西部各军区一共部署了170个师,超过陆军总数半数以上,这么多的军队集结在边境怎么可能为了防御?他们缺乏防御的准备和部署,纵深非常薄弱,所以才会在突然打击下溃不成军。”
综合苏军的整体布署以及其外交情况来看,苏联的确是在尽一切努力来掩饰自己的进攻行为,只是被希特勒抢先一步。
从后来解密的资料看,苏联的“大雷雨计划”实际上比“巴巴罗萨”计划早许多,斯大林早在1939年就为此开始准备“先下手”了。但是由于德国在西线进展的实在太迅速,以至于苏联没有能捕捉到德军新的战略企图,斯大林像一个有些迟钝的剑客,满脑子想的是进攻,却动作迟缓,结果被希特勒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趁隙”!
假如苏联的“大雷雨”计划顺利执行,那么二战将是另一个让所有人难以想象的局面。不过有一点可以想象,对苏联本来就存在着戒备心理的英,美的立场可能大变,德国转换阵营加入同盟国是可以预见的。如果“作风简单粗暴”的苏军再犯下什么战争罪行,那么苏联被英法美德围攻也未可知了……参考文章:苏联的大雷雨
战争史
首先要说的就是苏联面对虎视眈眈的德国并不是没有准备的,在1940年就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来应对以德国人为首,罗马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附属的军队的进攻。这个计划由铁木辛哥和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递交给斯大林,可惜这个计划并没有获得批准。不过苏联还是在1941年2月和5月批准了动员计划《动员-41》和《国境线战役掩护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在执行时出现了很大的纰漏,比如把兵力主要集中在西南而不是正西方向;把一些新组建的部队安排在一线;大量仓库靠近边境线,被攻击后很容易丢失。在6月13日前,苏联西部有56个师进入了边境阵地,总参谋部还命令第二梯队的69个师开往边境。
斯大林要为苏德战争前期的溃败负很大的责任,他盲目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于1941年6月12日和20日两次拒绝国防人民委员会关于让边防部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的建议。他很自信得说到“到1943年我们可能不得不卷入战争,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并不排除,我们到1942年以前不卷入战争。”由此看来,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1941年3月27日到4月18日德国飞机入侵苏联领空80余次。4月15日一架迫降在罗夫诺被苏军缴获的德军飞机上发现了大量苏联西部的照片。6月18号甚至还有一个德军的斯洛伐克共产党员向苏军投降,并且告知了德军进攻的具体时间。苏军却没有得到命令加强警备。
种种原因导致苏联并没有准备好面对德国入侵,然而该来的总会来,而苏军的兵力分散太严重。在6月22日,苏军在西部边境分散有170个师加上两个独立步兵旅和12个空降兵旅,还有内卫部队的数个师,但是距边境50~100千米的第一梯队只有步兵单位,无法优先阻挡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随着德军进一步进攻,苏联决定全面防守,兵力被再次分散。结果就是被德军各个击破,编制被打散后上级联系不到下级,军官找不到士兵,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德军也乘势扩大战果,这是苏德战争前期苏军溃败主要原因。
浩汉防务论坛
苏德战争之初,苏军溃不成军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自1939年苏德一起瓜分了波兰后,一度进入了“蜜月期”,在军事、经济、外交上的关系日益密切,苏德双方曾互派军官到对方国家培训。因为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所以在新的军事领域里一直偷偷摸摸的,故此德军军官曾到苏联的军事训练基地实地演练过装甲部队作战。双方还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就给双方吃了颗定心丸。德军主力就可以不用担心苏军的威胁,掉头西去,横扫欧洲大陆,为以后入侵苏联解除西面的后顾之忧,又可麻痹苏联。而苏联也可以放下心来,一面大力发展已经起步的工业(包括军事工业),一面对付日益严峻的东线情况。
二是苏联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给苏军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大量的各级军事指挥员被处死、判刑和流放,导致军队的各项实力明显下降,合格的军官根本不够,许多滥竽充数的人被提拔到其根本就无法胜任的位子上,这直接影响到了基层官兵,使得士兵的训练不足,作战能力堪忧。而保存下来的就是些尸位素餐、溜须拍马之徒,像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和巴甫洛夫等。
三是对战争突然到来准备不足。其实,苏联高层对苏德必有一战是有心里准备的,且暗地里也在积极准备,几次沙盘推演的假想敌也是德国。但没有料到德军的偷袭会来的那么早、那么快、那么迅猛!之前也是有情报和预兆的,比如:苏联的情报人员(佐尔格)已经获悉了德军将在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中国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阎宝航)通过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人脉,在一次国民政府招待德国驻华外交官的酒会上也得到了相同的情报,并通过特殊渠道将情报送到了苏联。在德军进攻前夕,德军里的德共士兵叛逃到苏联一方,将德军即将进攻的情报告诉了苏方。进攻之前数月,德军的侦察机加大了对苏侦查,入侵苏联领空的事件猛增。等等情况,都被斯大林迷一样忽视了,还一直认为苏德战争在1942年之前是不会爆发的。而苏军基层官兵更是没有料到会突然爆发战争,军官依旧休假,武器紧锁在武器库里,并规定不得擅自使用。所以,战争爆发时,有相当一部分军官没有来得及归队,而士兵也没有及时得到武器弹药。失去指挥的军队必然会迅速溃败的。
四是德国进攻苏联之前成功的战略欺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1941年6月22日(进攻日)前,德军152个师(占总量的70%)、3000多辆坦克(90%)集结前线并完成战役展开。然想要完全隐匿如此大规模的调动是不可能的,希特勒便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法掩盖战略机动,把某些暴露的军事行动说成“为隐蔽在英国登陆而采取的重大措施”。德军400余架轰炸机持续不断地肆虐英伦大地,给人的错觉是德空军主力正全力以赴的进攻英国。而主要空军将领亦频频在布鲁塞尔的德空军司令部露脸,上演了完美助攻。要完成“巴巴罗萨”计划所需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就必须在外界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将庞大部队集结到攻击出发地域。为此希特勒命令东调部队必须使用和平时期的民用列车时刻表,且要伪装成普通货车;调到前线之部队均需保持无线电静默。
五是德军训练有素。德军在希特勒掌权后,便走上了强军之路,因地制宜地开战军事训练。士兵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对上级的军事指导思想领悟较快。希特勒上台后,将不同年龄层次的男女青年加以组织,使之编入类似于准军事组织,并进行军事训练。像“希特勒青年团”和各种训练营等,这些受到系统军事训练的青少年就变成了正规军的良好的兵源。加上德国固有的纪律性和服从性,可以说德军是当时各项素质最好的军队。其实,德军入侵苏联之初,德军的军事装备并不比苏军好,有的还比苏军差(比如坦克),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战果,就是胜在军队素质上!
六是德军善于吸收、领悟和掌握新的军事理论,而不是固步自封,德军的的装甲部队穿插分割包围战术和大兵团作战以及各军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才会在二战初期,使用“闪电战”屡战屡捷,将此战术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而反观苏联,一群高级将领抱残守缺,死抱着过时的军事理论不放。1941年初,苏军搞过一次军事演习,朱可夫扮演的德军,而后来担任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巴甫洛夫担任苏军指挥员,朱可夫用后来德军的战法打得巴甫洛夫全军覆没,但是巴甫洛夫却没有当回事,还责怪朱可夫不按规则演习!在苏德战争爆发后,首当其冲的巴甫洛夫仍然使用曾经被证明失败的战术,被德军用与朱可夫使用的如出一辙的战术打得大败,整个西南方面军崩坏,百余万苏军被歼,最后落得个被斯大林枪毙的下场。
七是苏军作战思想的错误。在苏军的作战指导思想里,苏军应该“进攻、进攻、再进攻”!所以苏联在浅近后方并没有修筑战备防御工事,因为在苏军的思想里,伟大的苏联红军要不断的进攻,将战火烧到敌人的土地上,红军只管英勇地进攻,而那些胆小懦弱的防守作战就让敌人去干吧!所以没有必要修筑防御工事,也不允许这种胆小的行为发生!结果,在前线被打败的军队后撤后,发现自己居然无可依托的防御工事,德军又是行动速度很快的机械化军队,拥有强大的装甲突击力量,苏军在无险可守的尴尬情况下,只能一退再退了!战争初期 ,在遭到巨大损失的情况下,苏联大本营在尚未搞清战争真实情况的情况下,斯大林盲目的命令前线指挥员按照苏联的军事条令和军事理论,对德军发起有力的反击,将德寇赶出苏联领土,将战火烧到敌人的领土上,结果招致更大的损失!
八是德军的这次“巴巴罗萨”行动组织严密,指挥到位,进攻隐蔽达成了突然性。由于,德军在进攻当天突然全线出击,又是陆空协同的立体进攻,导致苏军很多兵器装备未及展开和使用,便被摧毁,苏军在前线机场的作战飞机根本就来不及升空,就被全数摧毁在地面。德军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完全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和主动权!
以上的分析纯属是事后诸葛亮,有错的地方,望大家指正!
弄伐里奇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纳粹德国500万大军在5000架作战飞机、4000多辆坦克掩护和引导下兵分三路杀入苏联境内,持续1418个昼夜、伤亡3000余万人的苏德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在体制、战略上的种种弊端,导致兵力兵器均不亚于德军的多数苏军部队一溃千里、成建制被合围歼灭。笔者从以下几点试着做出分析,供读者参考斧正!
首先,苏军军官团特别是中基层指挥员力量不足。由于30年代中后期的大清洗运动,苏军各级指挥体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损失了大量优秀指挥员。苏德战争前苏军在芬兰和外蒙古作战中空有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却因为战术思想落后,指挥不灵便付出了巨大代价。统帅部意识到这一点,开始重整军官团,遗憾的是没赶上苏德战争爆发。而纳粹德国的百万大军经过西线战役洗礼,闪电战运用的炉火纯青,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风云席卷、长驱直入。
其次,苏联对德国发动战争估计不足。
苏联领导人也很清楚苏德两国因为民族、意识形态极为尖锐的矛盾和当下的国际形势等因素迟早会兵戎相见。但却没想到纳粹德国敢于置西面强大的美英于不顾就直接发动对苏战争,重蹈30年前两线作战的覆辙,因为这不符合苏德双方的共同利益。基于这一思路,极大的麻痹了苏联军民。以至于开战前半个月,在获悉了德军发动进攻的具体时间后,斯大林依然认为是国内外阴谋家挑拨离间的行为,居然下令总参谋部停止战争动员工作。前线部队多数指挥员更是把德军部队开进集结甚至越境侦查当作日常行为而不管不顾。等到战争爆发前几个小时,意识到情况不妙的斯大林才下令前线部队做好准备,但是临开战前一个小时指令还没有传达到一线部队的军、师一级。处于苏德边境线最前沿的苏军要塞——布列斯特,当6月22日凌晨4时遭到德军炮击时,睡梦中被惊醒的苏军战士还以为是破坏分子炸了军火库。
再次,苏联对战争形势判断失误,大批部队惨遭围歼。
苏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奉行的是“攻势主义”,设想的是进攻敌国领土的作战而不是防守己方领土的作战。因此,战争爆发当天下午,苏军统帅部在不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向一线部队下达了攻入敌方境内的命令。
而此时在边境线的苏军已经在德军的第一波打击中眼冒金星,很多部队在开进过程中遭到敌机轰炸,损失惨重,空军1200架作战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上,指挥系统也多数被德军特种兵切断。而德军部队则有条不紊的穿越边境线向苏联纵深推进!
在中部,苏军西方方面军在接到反攻命令后,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指挥所属3个集团军向迎面杀来的德军发起攻击。不想德军装甲部队从两侧迂回,长驱150—200公里,直指其指挥部所在地明斯克。慌了神的巴甫洛夫急忙下令部队后撤,由于通讯系统不畅,方面军部队行动极为混乱,在德军空地协同打击下损失惨重。即便如此,也没能逃脱德军的包围,最后除指挥部及少数部队突围外,30万大军瞬间灰飞烟灭。德军占领明斯克又直捣斯摩棱斯克,仓促集结在这里的苏军虽然有近百万,也没能挡住杀红眼的德军。持续抵抗两个月后,苏军在付出近70万人伤亡的代价后撤出斯摩棱斯克。
在南线,苏军西南方面军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在燃料、火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执行反攻命令向德军进攻。虽然以重大的代价曾一度挡住德军攻势,却因为北面形势恶化不得不撤退至基辅。由于西方方面军一败再败,西南方面军侧翼暴露给了德军。再加上斯大林严令坚守基辅,导致60—70万人的苏军部队惨遭围歼!
在北线,苏军西北方面军在德军以绝对优势兵力火力打击下节节败退,虽未遭受围歼的命运却在两周内退却了600公里,苏联第二大城市、布尔什维克的摇篮——列宁格勒陷入危局。
从战争开始到9月底一共3个月的时间里,苏军牺牲超过42万人,负伤超过100万人,失踪、被俘达170万人,损失的又多是战前训练好的干部战士,新组建的部队虽然人数不少但素质则大不如前,这就导致苏军在随后的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前夕都招致了一系列惨痛的大溃败!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对苏联的突然袭击,德军利用庞大的坦克装甲集群,在空军的配合下,向苏联腹地挺进了850-1200公里,占领了苏联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包含有苏联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值和将近一半的人口。苏军在战争初期的对德作战中损失了近700万人,其中400多万苏联军队被俘,连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也被俘虏。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会溃不成军主要原因:
自1939年苏德一起瓜分了波兰后高度互信,双方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德军主力横扫欧洲大陆,为以后入侵苏联解除西面的后顾之忧,又麻痹了苏联。斯大林盲目相信《条约》,于1941年6月12日和20日两次拒绝国防人民委员会关于让边防部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的建议。
里宾特洛甫成功地麻痹了莫洛托夫和斯大林。苏联高层也为苏德必有一战暗地积极准备,但预估为42到43年,他们没有想到德国巴巴罗萨计划会在41年6月实施,实际上苏联的情报人员(佐尔格)、中共地下情报人员(阎宝航)、德共叛逃士兵都把德军将在6月22日进攻苏联的消息告知苏方,以及德军侦察机入侵苏联领空的事件猛增等等情况,都被斯大林迷一样忽视了,苏军没有得到加强警备命令。
苏联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红军师以上主官被杀了三分之一,大量的各级军事指挥员被处死、判刑和流放,导致合格的军官根本不够,许多人就是滥竽充数无法胜任工作,多为尸位素餐、溜须拍马之徒,像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和巴甫洛夫等。
而苏军的兵力分散太严重。在6月22日时在西部边境布置大量部队,但距边境50——100千米的第一梯队只有步兵单位,被德军各个击破、编制被打散后上级联系不到下级,军官找不到士兵,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德军也乘势扩大战果。
苏军认为伟大的苏联红军要不断的进攻,将战火烧到敌人的土地上,没有必要修筑防御工事,但被打败后撤时居然无可依托的防御工事,面对德军机械化军队只能一退再退。斯大林却盲目命令前线指挥员按照苏联的军事条令和军事理论,对德军发起有力的反击,将德寇赶出苏联领土,将战火烧到敌人的领土上,结果招致更大的损失!
苏联大搞大国沙文主义,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以及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民主精英严厉镇压,强力推动社会主义和集体农庄,受到一些群体的反抗,德军的到来被视为解放,他们为德军进攻提供了帮助。
斯大林预判德军战胜英军后才会进攻苏联并且为了战略资源,为此苏联将主要兵力放在乌克兰。德国却是快速并强力从正面向东突击,直捣莫斯科。因此重大误判,致使西方方面军直接面对德国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的120万大军,两个航空队,两个装甲,摩托化集群,在受到突然打击时一时难以组织有力的力量抵抗德军势头,更加溃不成军。
德国进攻苏联前将某些暴露的军事行动说成“为隐蔽在英国登陆而采取的重大措施”。为制造进攻英国假象德军400余架轰炸机持续轰炸英伦大地,为此希特勒命令东调部队必须使用和平时期的民用列车时刻表,且要伪装成普通货车;调到前线之部队均需保持无线电静默,成功的战略欺骗了苏联。
希特勒掌权后将不同年龄层次的男女青年加以组织,使之编入类似于准军事组织,并因地制宜地开战军事训练。士兵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对上级的军事指导思想领悟较快。加上德国固有的纪律性和服从性,可以说德军是当时各项素质最好的军队。
德军各军兵种之间协同配合已炉火纯青,“闪电战”屡战屡捷,苏联高级将领抱残守缺,死抱着过时的军事理论不放。巴甫洛夫仍然使用曾经被证明失败的战术致使整个西南方面军崩坏,百余万苏军被歼。
希特勒没有料到严寒的到来对依然身着夏装的德军的伤害,所以1942年以后德军已经丧失了战领苏联全境的能力,1945年春,600多万苏军发起进攻,胜利的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不断追歼残余德军。5月2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美丽青春您真痘
1940年战略规模的首长司令部演习在苏联巴甫洛夫和朱可夫之间进行。代表红军的巴甫洛夫被兵力上略占优势的朱可夫突破防线,朱可夫率领蓝军突击进攻至斯摩棱斯克,而明斯克被占领。巴甫洛夫指挥的西方方面军拥有强大的兵力和较为完整的装甲部队,周围机场的密度也不小,如此布置是为了防止希特勒德国通过波兰对苏联实施打击。但这次演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引起当时苏联国防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的重视和警惕。大清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德国空军对英国的袭击让斯大林丧失了对希特勒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战争狂人的警惕性,使得战争初期遭遇重大打击,损失惨重。
斯大林的判断是德国军队在完成对英国的作战后才会进攻苏联。判断德国如果要扩大战争规模就要大量的战略资源,那么苏联就应该将主要兵力放在西南方向,也就是乌克兰。
但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的核心是快速并强力地从战略正面向东突击,直捣莫斯科。苏联对德国的主攻方向判断出现重大失误,致使西方方面军直接面对德国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的120万大军,两个航空队,两个装甲,摩托化集群,更为要命的是由于苏军的作战思想一直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正好上了希特勒的当,在德国强大的进攻力量面前,由于装备相对落后,部队布置没有纵深,在德国军队的进攻面前迅速瓦解,根本没有招架之力,更不用说反击了。由于德国军队是陆空联合作战,进攻的力量是空前的,如果有纵深梯次配备的防御就可以在受到第一波进攻的时候迅速组织力量进入第二线阵地再次组织抵抗,并以此来削弱进攻一方的强大势头。可是苏联没有。那样,损失巨大就不可避免了。
德国三大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式是全新的,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协同作战,面对全新的战法,战术方式相对落后的苏联是不能适应的!
emwm2009
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第二多的国家,在整个二战中苏联付出了2200万人的伤亡,仅次于中国的3500万人,而中国是进行了14年的抗战,苏联是从1941年6月才被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的高伤亡状态始于战争初期.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苏联也曾经意图发动代号为“大雷雨”计划的旨在打击德军的先发制人制人计划,但是未能实施就遭德军突袭),德军利用庞大的坦克装甲集群,在空军的配合下,向苏联腹地挺进了850-1200公里,占领了苏联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包含有苏联三分之二的工业产值和将近一半的人口。苏军在战争初期的对德作战中损失了近700万人,其中300多万苏联军队被俘,连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也被俘虏。
苏联在战争初期遭遇重大挫折与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对德军进攻的时间和方位判断失误有很大关系,当时苏联各个军区之间尚未完成战备任务,各个级别的军事指挥官多系年轻军官,对于作战不熟悉,苏联大量的有经验的军事指挥官在“大清洗运动”中被杀,致使苏军在战争初期缺乏可用之将才,所以一遇到德军的突袭,防线立刻被突破,而苏军的总预备队又被过早的投入战争,实际上苏军自20年代初反击协约国军队干涉以后连续20多年没有打过仗,战斗力下降严重,这些情况都致使整个1941年苏军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斯大林在战争初期强调片面进攻,忽视战略防御的策略更是导致苏军节节溃退的重要原因。
德军进攻苏联是蓄谋已久的事情,而且经历了西线战役后,德军的战斗力和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由于1941年年中西线已经没有足够对德军产生威胁的国家,所以德军能够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东线作战,并且由于是突袭,德军能够保证在各个攻击方向上都保持对苏军二到五倍的优势。所以德军在战争初期能够长驱直入。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没有料到严寒的到来对依然身着夏装的德军的伤害,所以1942年以后德军已经丧失了战领苏联全境的能力,1943年初,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德军已经处于守势。
青年史学家
苏联准备不充分是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苏联的主要心思放在了莫斯科上,初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拖住德国,主要心思放在莫斯科和工厂向后方转移。
德国目标重心很明确就是列宁格勒 莫斯科和基辅,德国精心准备用全力进攻苏联重心在莫斯科和迁移工厂上,前线一开始都不是苏联的重心初期的结果可想而知。
苏联担心美国倒向德国,斯大林从最初就认为德国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美国才是,但是美国在战争初期也清楚苏联能扛得住,斯大林基辅从军事上犯了严重的失误导致大规模惨败,但是基辅的惨败也给美国以错觉让美国认为苏联扛不住了才从外交上换来了美国的全面支持这是斯大林想要的,斯大林牺牲基辅换来的美国支持事后证明这是完全有意义。
莫斯科战役是苏联和德国双方都精心准备后第一场主要战役,之前苏联前线基本上存在被动局面准备不充分再加上不是苏联重心导致惨败,莫斯科战役看似德国惨败实际上是苏联经过精心准备又是苏联的重心再加上美国已经开始全面支持苏联了没必要示弱保存实力,工厂基本上搬迁完成所有重心都在莫斯科上,苏联大胜背后是准备充分全力以赴的结果。
迷路的时间
其实苏德战场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德军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全面击败苏军,对苏军全线展开追击,苏军溃不成军,一路溃逃,陷入崩溃。
真正的事态发展是,德军三个集团军群以各自的装甲集群为矛头,在苏军防线的一点突破并纵深挺进,摩托化步兵仅仅跟随在装甲集群的后方建立防线掩护其两翼和维持补给线的畅通。在其之后是大量的步兵集团军从突破地域挺入然后进行扩张,对陷入包围的苏军进行两翼合围歼灭,以及对某些坚固的苏军要塞予以肃清,保证后方辅助单位的安全跟进。
也就是说苏军的防线并没有发生崩溃,只有由于德军装甲部队的快速深入突破,导致前线苏军的侧翼和补给收到了严重威胁,最后不得不向后撤退,以免陷入德军的合围。至始至终,苏军的大部分都是保持的完整的建制和有序的撤退的,这也是为什么苏军在每每跳出德军的合围圈后,仍能在新的防线上建立坚固的防御。
假使真是如问题所说的在战争初期前线的苏军便已溃不成军,陷入混乱,恐怕早已被德军全面围歼于第聂伯河以西了。正是由于苏军在德军的猛烈打击之下,整体的部队没有发生崩溃,虽然有相当数量的苏军被德军歼灭,但是大部分的苏军仍旧完整的撤退下来,在一个又一个的战略要点上建立了新的防线,最终让德军精疲力尽,陷入失败。
如果不是斯大林错误让南翼的西方面军死守基辅,导致整整一个方面军近百万人的全军覆没的话,德军在战争初期取得的战果远远没有达到其最初计划的那样。当时德军计划在第聂伯河以西便可以基本歼灭苏军的武装力量,但实际情况是远没有达到上述目的,致使德军不得不越过第聂伯河,继续发起进攻。
不得不承认苏军在某些地段上确实溃不成军,损失惨重,但是其整体的防御态势依旧完整,只是在不断的收缩中,并且防御力一直在增强中。
小小狼王
在苏德战争以前,不止是苏联,所有与德军遭遇的部队就没有一个能够保持得住贞操的。波兰一个月灭亡,法国一个半月不到灭亡,都是几百万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的。相比之下,苏联得益于广袤的领土纵深,德国虽然击败击溃了苏联军队,可是却也给苏联后防部队赢得了时间。
德国在当时战斗力强主要是有三个原因。一是人员战斗素养高!德国人是真正的战斗民族,日耳曼人天生就是战士,这种尚武的传统已经持续了两三千年了。德国人从幼年开始便接受军事训练,使得德国人成军速度非常快。比如,二战爆发以前,德军只有五十万,到了波兰战争事实,德军的前锋就有七十万,而到法国战役的时候,单进攻法国的德军就有二百八十万。
第二点,武器装备好!德国是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在军工领域十分发达,各种先进武器都是在德国首先生产并投入战场,即便有德国没有的武器,那么只要被用到德国人身上,德国科学家也可以马上仿制,生产出类似或者克制的武器。这个优势就是德国的综合国力强。
最后一点就是战术配合得当!由于德国对新战术的使用,闪电战,这是一种多兵种配合的战术,对武器对人员素质要求都很高。二战中大家都知道闪电战的威力但是却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仿学,足以说明问题!比如,苏军的无线电能力差,空地协同能力差,根本就配合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