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柳琴戲過癮!聽崑曲,修養!

徐州柳琴戲,起源於山東棗莊,成型、發展于徐州。以地方方言為演唱語言,民間小調升華而成的地方知名劇種。

聽柳琴戲過癮!聽崑曲,修養!​​


記得小時候,一邊剝棉花、搓玉米,一邊聽著《王華買爹》、《喝面葉》、《楊三姐告狀》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曲段,不知不覺手裡的活就幹完了,腦子裡還停留在精彩劇情中,意猶未盡。在魯南地區特別是徐州一帶,生於四五十年代的老一輩不說,相信70、80後中不少人是聽著柳琴戲長大的,現在想來,記憶裡都是滿滿的鄉情和濃厚的家鄉味。

聽柳琴戲過癮!聽崑曲,修養!


再說說崑曲,接觸崑曲還是來蘇州打工之後,由最初的聽不懂,到後來的似懂非懂,再到完全聽得懂,崑曲唱腔的溫婉、華麗、細膩、加上表演風格上的江南韻味和美輪美奐的舞臺置景,讓人醉心於雅緻藝術的享受。

與徐州柳琴戲相比,崑曲在藝術表現形式和層次上要略勝一籌;與崑曲相比,徐州柳琴戲故事代入感更強,極具生活氣息,人物刻畫更具象,更接地氣。

聽柳琴戲過癮!聽崑曲,修養!


可以說這是兩種風格互補的劇種,不分伯仲,各有千秋。要說個人喜好,徐州柳琴戲和崑曲我都喜歡。只不過,更願意多聽的還是徐州的柳琴戲。

90後的人想必聽得不多,有空不妨聽聽徐州柳琴戲,真的比故事會還要精彩。當然,對於欲從事文藝特別是表演職業或對曲藝有濃厚興趣的年輕人,不妨從聽崑曲、看入崑劇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