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导航,人们是怎么认路的?

去一个以前没去过的电影院看电影,结果半路上手机没电了,站在马路上茫然四顾,呜呜呜,我不知道该往哪走了……

——垂头丧气的小姐姐

哈哈哈哈,这件事让图sir乐了好几天。

现代人没有导航出门是真的不方便,毕竟现在可是这样指路才能认清路的。

“你路过黄焖鸡米饭,看到烤肉店右拐,在肯德基左拐,最后停在沙县小吃门口……我在那里等你。”

那么,图sir就有一个疑问了?在没有导航的古代,古人是如何认路的?

前方猛兽出没,小心避让!

最早的时候人们在地上画出附近的东西,诸如河流,山洞,野兽出没点等等,然后按照自己记忆中的路线进行活动。当时人们的活动范围很小,毕竟环伺的猛兽让人们不敢轻易走动。

进京赶考的首选之路

官道,顾名思义是官府修建的道路,相比其余的纯粹用人力踏出来的偏僻小路来说,官道是相对安全的道路,古人若想安全出行,官道可是首选。

官道通向各州、府县,还在沿途修建了驿站供官员休息,而寒窗苦读的学生们,就可以顺着官道辨认方向,背负行囊进京赶考了。

古代没有导航,人们是怎么认路的?

这个土堆是什么?“堠”

说起路标,不止现代有路标。古代也是有的,古人会用土堆做成的“堠”来作为里程的标志,这是曾走过路的人为了后来人的方便而制作的,也让奇山异水,瑰丽景色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

官府也会在大路两边种植树木,这样只要顺着两侧有树木的道路走就不会走进偏僻地方。

古代没有导航,人们是怎么认路的?

研究星座,可不止是为了占卜

在陆地上人们可以通过背地图、走官路、向人问路等方式找到目的地,可是到了海上就没那么简单了,大海波澜壮阔又暗藏汹涌,航行在大海中一个不小心就会赔上性命。古代又没有现在的GPS全球定位系统,那么古人是如何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准确找到方向的呢?

古代没有导航,人们是怎么认路的?

星象——古人眼中的星宿可不是只有浪漫这一功能,它更多的是用在了导航上。早在汉晋时期,就有船员注意到一些重要的“方位星”,比如说北斗七星的位置大致恒定,可以利用它们在大海中判定方向和位置。

随之演变的“过洋牵星术”便在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中帮了大忙。郑和的船队以“过洋牵星图”为依据,结合指南针进行航行。

而“牵星为准,所实无差,报得无虞”说的就是牵星术了。

古代没有导航,人们是怎么认路的?

(牵星板)

一不小心,发现了新大陆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应该有好多人知道,那他是如何在未知的海域航行的呢?

探索新大陆相较于走固有航线是有相当大的危险的。当时哥伦布把船先开到一个已知经纬度的地方,估算了欧洲到亚洲的距离,然后校准了罗盘向一个方向一直开,他每天通过测航速计算自己开了多远,还有多久到达亚洲。

古代没有导航,人们是怎么认路的?

不过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其实哥伦布错估了距离,欧洲到亚洲的实际距离是他预估距离的整整三倍,但是幸好中间有一个美洲。不然,可能哥伦布这一次只能无功而返了。

古代没有导航,人们是怎么认路的?

有时候,开辟一条新的航线出来,不光要有技术还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古代的导航技术相较于现在确是太薄弱了,基本都是通过经验判定方向的。而现在,不论你能不能分清东南西北,不论你是不是第一次踏上一座城市,手机里有了导航,都可以安心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