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大北京与大上海、帝都与魔都的对比,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有说不完的角度和答案。已经形成共识的比较有:北京是政治中心,历史悠久,内陆的,北方的,军事政治型城市;上海是经济中心,城建现代,沿海的,南方的,经济重商型城市。

诸如以上还有其他类似说法。

『大地理馆』给出的角度是:北京是佛系的,上海是道系的。上篇推文解读的是『佛系北京』,今天推文论证的是『道系上海』。

必须要解释下:本文所说的佛系、道系,与网络流行的内涵不同。

我文佛系:泛指与佛教佛学文化有关的元素。

我文道系:泛指与道家道教文化有关的元素。

我们接下来就通过一系列关键词,来证明:上海是个道系的城市!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地理位置图(红色为上海陆地区域)/

制图-大地理馆

江湖

我们熟知的“江湖”来自武侠小说的传播,但它最早来自道家哲学。最早、也最有名的要属《庄子》中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道家的“江湖”很文艺,其实就是通俗所说的“社会”。后来,特指远离朝廷和统治者的市井世界,用现在话说,体制外的。近代的上海滩,各路豪杰风云际会,三教九流粉墨登场,它的十里洋场租界区,堪称“江湖”社会的代言人。

上海滩与“江湖”,不仅对应社会的江湖,更是自然地理的“江湖”。字面上的“江湖”来自地理,泛指江河湖海,是”三江五湖“的缩写。

三江五湖是啥呢?一般是指长江下游太湖平原上,三条江河与周边的湖泊。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江湖地带:“三江”与太湖及主要城市示意图/

制图-大地理馆

这是中国水网最密集的鱼米之乡,是“江湖”景观的最直接写照。三江是北江(扬子江,南京以下的长江入海河段)、中江(松江,即吴淞江、苏州河,黄浦江的前身是它的支流)、南江(钱塘江下游,杭州萧山闻家堰以下入海河段)。

三条江上游是以震泽(太湖古称)为中心的汪洋地带——三条水流,从太湖始,大致排成箭头的形状,托出了东海左岸的长江三角洲,端坐在这片年轻土地上的,正是不断成长的魔都上海,江南地区最后一座,也是最大的中心之城。

太湖平原,江南的核心地带,它是“江湖”的现实写照和辞源所在,所以我们可以称它为“江湖地带”——它是鱼米之乡,是帝国天府,更是上海的母亲。

所以:上海,生于自然的江湖,并最终变成社会的江湖。

太极图

江湖的对面是庙堂。处江湖之远与居庙堂之高,永远在相爱相杀。

历代王朝多建都北方,广袤平整的华北大平原,是庙堂的舞台,代表作是北京城,它以南北向时隐时现的中轴,对称皇城的建筑;它以东西平直宽阔的天街,撑起帝都的格局。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北京与上海城市街道简图对比/

图源-《左手北京,右手上海》

对阵、严整、威严的北京城,植入的是儒家纲常与佛家色系;江湖的上海城,以湖为源,以江为轴,契合的是“道法自然”的哲学。天人合作之下,在上海城中央,一道“s"形的水流,如书画大家的一笔泼墨,又如武学宗师的一招借力打力。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同比例尺、同范围的北京与上海城区对比/

制图-大地理馆

弯曲的黄浦江,在这里流出两个半岛,一个是浦西老上海,一个是浦东陆家嘴——以此为中心,上海主城呈不规则的太极图格局(注:此太极格局,跟正常的太极图方向相反)。

太黄浦江,是两侧太极鱼(半岛)的分界和轴线,今城隍庙附近的上海老城厢,占据一个鱼眼;陆家嘴附近的高楼森林,占据一个鱼眼。二者,一低一高、一西一东、一老一新,鲜明地呈现着阴阳调和、刚柔相济的理念。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图源-上海市测绘院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遥感图上与航拍片上的“太极上海/

但是,黄浦江不是自古就有的。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现实中的长江头,是杳无人烟的高原冰川,那长江尾,便是高楼森林所在的魔都上海,以及长江入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长江、黄浦江、苏州河与上海城区图/

制图-大地理馆

黄浦江,也是长江最年轻的一级支流。多数河流发源于山地,但低洼的太湖平原,几乎没有山地,所以,这里的多数河流,包括黄浦江,源头不是山,而是水——浩渺的太湖。黄浦江,一头伸向太湖,一尾扎入长江——玉带般的身躯,流出了一片江湖,中国最熙攘鼎沸的江湖。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黄浦江水系与太湖关系图|

底图:水文资料

标注:大地理馆

江湖秘史里,隐藏着一段“鸠占鹊巢”轶事:黄浦夺松。

黄浦江最早叫黄浦(浦,在吴语方言中本就是河或水道的意思,意思就是“黄河”,从语义上说,黄浦江属于语病词汇。同理还有雅鲁藏布江,藏布,本身便是河)本是长江支流吴淞江(即松江,又名苏州河)的支流,但到了明初,吴淞江下游淤塞,经过人工疏浚,将黄浦江改道直接入长江——二者角色发生了反转。

所以,黄浦江是一条半自然、半人工的河流。这一改道,不仅解决了水患,还拓展了城市拓展空间,直接为上海的崛起创造了空间条件。

上海地区成长史,大致可以分为:

  • 渔港聚落时期的“沪渎时代”——唐宋:华亭县、青龙镇,以沪渎(古时内陆,上海附近一条小支流)为中心
  • 古典商镇时期的“松江时代”——元明:从华亭府上海镇到松江府上海县,以松江(即吴淞江)为中心
  • 近代商埠以来的“黄浦时代”——清至近代:由上海县到上海市,中心在浦西,以黄浦江为中心。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县城及租界变化地图/

红色为上海县城墙及以内

“黄浦夺松”剧变,黄浦江形成之后,城市中心逐渐东移至黄浦江西岸的外滩。随着浦东开发,野蛮生长的城市,跨过江面,蔓延出了新的城市中心——陆家嘴CBD。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温柔的河流,不知不觉划出了昨天与今天,旧貌与新颜。与之类似,钱塘江,左岸浙西,右岸浙东。黄浦,则是:左岸浦西,右岸浦东。

黄浦江及周边水系,决定了上海城的规划思路和城市性格。上海,也是中国江河畔城市的缩影和代表。新上海与老上海,调和出了一个“道系上海”。

城隍庙

城隍,道教信仰体系中的神灵之一,它品级不算高,但跟老百姓的关系密切,是护城河的守护神。祭祀城隍神的场所,就是城隍庙。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老县城城隍庙/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县城城隍庙城隍像/

凡是有城的地方一定有城隍庙。作为一座摩登的大都市,上海并不缺少古老的元素,只是现代化的光环,遮蔽了它古老的前世。城隍庙是老上海的象征 ,它几乎是目前中国知名度和曝光率最高的城隍庙。

上海跟很多地方一样,有佛、道、基督、伊斯兰等各种宗教建筑遗存。尤其是,佛寺遗存很明显,从地名可见一斑:如静安区来自静安寺、宝山区曾有宝山寺、龙华街道有龙华寺。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隍庙城香火旺盛 /

不过,上海香火最旺盛的庙宇是道教的城隍庙,这在当下“佛盛道隐”的背景下,颇为难得。城隍庙在这个城市,还承载了其他角色:珠宝老字号老庙黄金,庙,指的就是城隍庙;城隍庙小吃的招牌,不仅遍布上海,还走遍了全国,“城隍庙”,几乎就是上海文化在外地的一张名片。

北京的小吃,以佛寺为名义,如报国寺、隆福寺。上海的美食,以道观为招牌,如城隍庙、一个佛系,一个道系,颇为妙趣。

城隍庙,只是“道系上海”的一个侧影。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道观的数据一定会让人大吃一惊:这里虽是现代化都市,但古老的道教庙宇遗存,之丰富,竟然在全国名列第二,仅次于台湾省。

宗教场所统称“寺庙”,但各家叫法可以明显区别开:佛教多称寺、院、庵,庙宇内部建筑有堂、殿、塔,个别也有”宫“,如布达拉宫、雍和宫;道教多称宫、观、庙,少数也有叫庵、院的。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道教庙宇遗迹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地区道教庙宇遗迹热力图/

红色代表密度最大

制图-大地理馆

经过岁月洗礼,上海现存道教场所60多处,涵盖了宫、观、阁、殿、庵、庙、院等名称,光是城隍庙就有近10处,几乎区区有遗存。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地区现存道教城隍庙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上海为何拥有这么多“道系”遗存?

  • 汉传佛教主要通过西域河西走廊进入中原,与北方缘分更深。而道家和道教思想,与南方渊源更深。神仙方术源流有吴越、燕齐、巴蜀等中原周边,以南方地区为主;黄老思想哲学来自楚地——老、庄都是楚国人;道教创始来自秦巴山区和四川一带。
  • 道教修仙追求山水相依、云雾缭绕的环境,北方气候环境相对干燥多晴天,水雾意境不足,山体多直来直去,隐秘氛围不足;南方气候温润,又多丘陵,中山环水绕,四季常绿的环境,与道教诉求天然相依。
  • 湖北、湖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所在的东南丘陵(由江南、浙闽、两广丘陵组成),为道家名山祖庭分布最多的重地,上海被包围其中,深受周边道教文化熏陶。
  • 近代上海开埠,众多文化进入,道教将这里作为重要的传播中心,周边动乱,更是让各地教众进入上海——宗教领袖的推动下,上海道教氛围浓厚。
  • 道教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宗,全真主要在北方、正一主要在南方——正一派修行,既可出家在道观,也可在家,更容易吸引较多信众。上海人口密集、经济雄厚,为其提供了信众和经济基础。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中国主要道教名山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上海现存道观数量,仅次于台湾,居大陆第一;若以分布密度而论,上海远远高于台湾地区,且台湾、香港、澳门的大部分道教场所是海神妈祖庙——神祗的丰富性远不如上海。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道教庙宇影响下地名分布/

制图-大地理馆

从道教文化遗存来看,上海堪称“最道系的省级行政区”。

道教的神仙体系十分庞大,包括从最高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到四方帝君,从公共神祗到地方神灵,从综合型神仙,到行业性神灵。

人气最高的是城隍,接下来就是关帝和妈祖,一个男神,一个女神。需要说明的是:在专门性的庙宇中,一般也要供奉道教最高神,和其他重要的神仙。

男神庙

网络用语中的男神,指的是女性心中的完美偶像,但它的本意是男性神仙,来自道教。道教的男神是在数不胜数,但要说到同时被官方、民间、道教、儒家、佛教、白道等共同膜拜的,非关羽同志莫属。

在道教的编制中,关羽是温关马赵四大元帅之一。除此之外,历代统治者这一象征忠、勇、仁、义的化身,进行了敕封,经历了侯、公、王、帝、圣的封神过程。儒家那里,他是武圣人,号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

关帝信仰,同时兼具儒家与道家的成分。到了道教体系的民间信仰中,他又常被人们视为“武财神”和行业神——不光出现在庙里,还被请进行业公会、营业场所。红脸长须、手持大刀的形象,遍布大江南北。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银楼业同业公会设在一处关帝庙/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地区现存道教关帝庙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上海因商业繁荣,开埠后更是商业、资本汇集之地,后为经济、金融中心—这是求财的诉求;近代上海滩风云变幻,普通百姓愿意以勇武的关公,作为辟邪、镇宅之神—这是求安的诉求;上海滩近代帮派势力众多,黑道白道的帮众,也多以“关二爷”为行业神。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城墙附近的大境阁关帝庙/

女神庙

守护上海滩平安的男神,是山西人关羽。另一位影响至深的,则是来自福建莆田的女神,妈祖娘娘。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妈祖是海神,保佑的是航运平安。上海因渔业航运而兴,因江海联运的大码头而成为大港——除了长江、黄浦江、苏州河,还有无数密布的水道,大大小小的码头上,几乎都有妈祖的身影。

今天留下的妈祖庙(又有,妈祖阁、娘娘庙、天后宫、天妃庙、天妃宫等叫法),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

不过,它们仍然再告诉我们:这位外来的女神,在魔都人民心目的神圣地位。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地区现存道教妈祖庙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下海庙

众多道教庙宇中,曾有一座庙,跟上海名称的身世有关。

上海,曾有个兄弟叫下海。宋代吴淞江(即苏州河)洪水多发,两岸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泄洪水道,吴语方言里称为浦,其中一个叫上海浦,一个叫下海浦——接近源头的支流为上,靠近下游的为下。

后来,上海浦所在地,发展为镇,最终发展成为魔都上海。上海的兄弟下海,则命运不济,最终变成陆地,只留下了一座“下海庙”。

它本是一座道教体系里供奉妈祖等行业神的小庙,清末废弃后被改为佛教庙宇。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先道后佛的下海庙/

大宗师

道教在上海的发展史,起始远早于上海城市的发端。

道教的身影,始于秦汉之际的炼丹、寻仙活动——天下太平之时,江南没有道教踪迹,等到东汉末年,蜀地、中原、楚地方术之士纷纷南下。到了三国,太湖平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

三国两晋,齐地琅琊(今山东胶南)人于吉、蜀人李八百、葛玄、葛洪等仙道领袖,都曾涉及今上海地区。

晋末,发生了一次道教徒兼海盗的起义:天师道(即道教正一派的前身)信徒孙恩起兵,并于公元401年在松江(今吴凇江)当时的入海口沪渎垒,这是道教组织在今上海地区活动的最早确切记载。

离上海不远的苏南茅山,从南朝到北宋六百年间,一直是道教圣地。有人统计,宋代,见于文献记载的道教庙宇(包括今纳入道教系统的神庙),今上海地区有47座。

明代官方将道教认定为全真、正一两大派,上海附近的茅山上清宗为正一支派。正一派道士,可出家住观、也可在家修行。今上海地区元代所建道教庙宇74座,73座是正一派的;明代所建97座,93座是正一派的;清代全真派在全国势力超过正一派,但上海地区道教庙宇264座,263座是正一派。

注:本段数据引自唐大潮著《中国道教简史》

也就是说,上海从古至今,其道教传播,坚定不移地走的是正一路线。民国,随着道教与王朝关系解散,道教人士开始走出深山。这时候开始,道教正一派的领袖,开始以上海为大舞台,进行活动。

如正一派世袭精神领袖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正一派天师称号,代代世袭)在上海发起组建“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倡导建立上海市道教会。民国时期的上海,成为当时全国道教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1949年时,今上海地区有道教庙宇236所,其中211座属正一派。

在众多宗教中,道教信众文化素质偏低,但上海道教界却出现了多位“学者型”的道学家,如张竹铭经营的“翼化堂善书局”,成为近代道教的主要出版基地,他创办的《扬善》《仙道月报》杂志,以陈撄宁为主编,成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道教期刊。安徽怀宁人陈撄宁,从1912年立志学道开始,至1969年羽化,一直活动在上海。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道教正一派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

陈先生将道教学术化,开创仙学,被道教界敬誉为“当代的太上老君”。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思想为代表。陈先生构建的新道家,与冯友兰的新儒家、太虚大师的新佛学,堪称传统文化转型的三大代表。

在儒、佛人才济济,道教人才缺乏的历史上,陈撄宁的出现,让道学没有缺席。民国时期,上海还出了土生土长的本地道教领袖,陈莲生大师,生在一个道教家庭,其父陈荣庆是本地道教著名法师,清末任火神庙住持。

受家庭熏陶,陈莲笙道长很早就虔诚入道,几十年如一日,研究道学、整理出版经典、搜集音乐资料、培养高素质道教人才,成长为我国道教界德高望重的正一派宗师,当代著名道教领袖张继禹是陈道长的徒弟。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陈莲生道长,出自上海的一代宗师,2010年羽化/

如今,上海道学院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学府,是道教正一派文化的主要传承基地之一,上海城隍庙是现今中国大陆香火最旺盛的道观。

魔都的“道缘”,深厚而悠长——从南北朝至今,道教界大咖一直都有在这里活动,尤其是民国以来。

上海,不仅深受道教影响,而且是中国道教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阵地。

东华 南华

道家、道教、道学,对魔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宗教界,更沉淀在本地文化中。今天的上海,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仍然有许多深刻的“道系”烙印。我们挑选了几个较为鲜明的标签。

  • 东华

本意指道教全真派始祖、仙人东王公,又称东华帝君,简称“东华”,即西王母,王母娘娘的老公。后来,东华被世俗借用,指朝廷、中央官署,今故宫有东华门。

地图数据显示,上海市跟“东华”有关地名、机构,至少在50处以上。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华大学”,这里的东华有“东方的精华”之意:上海在中国大陆正东部,当地多有以东方命名者,如东方卫视、东方航空、东方早报。此东华,还有追溯上海前身华亭县的意思。

东华大学之后,北华、南华、西华为名的大学也纷纷出现,但只有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院校。地名的东华,跟道家的东华,并无直接联系。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地图上的“东华"分布/

  • 南华

汉代开始,尊称《庄子》为《南华经》,后道教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是道教神仙“四大真人”之一。今上海,以南华命名的地名、机构,多在历史悠久的浦西分布,具体含义未知。

江南作家赵柏田先生著有《南华录》一书,取“南方的精华”之意。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地图上的“东华"分布/

黄 青 紫

黄、青、紫,道教最青睐的三种色调。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五行、四方、五色对应图/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道袍中的青、黄、紫/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永乐宫《朝元图》壁画上的青色道袍/

黄色来自“天地玄黄“,代表的中央之色,与土色契合;又来自道家“黄老(黄帝、老子,道教认为,始祖是黄帝,道祖是老子,教祖是张道陵)”的黄,指的是中国人文始祖黄帝。

青色来自五行中的木,象征东方、生命力。“青,生也。象物生时色”(《释名·释采帛》)道教喜生恶死,所以喜爱青色,以道士平日青蓝色道袍颜色为代表。

紫色来自老子出关的“紫气东来”,象征祥瑞,道教神话中天上紫微宫,象征最贵位置,人间紫禁城命名,就是与天宫对应。紫色相比其他颜色,难以制取,因为被视为尊贵的象征,皇帝一度常将紫袍赐给道教首领。宋代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

以上解读的部分解读,参考了长安道教协会秘书长、龙门派三十代玄裔弟子梁兴杨道长的《为什么道教喜欢黄色、青色、紫色?》一文。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地图上的“紫"地名及机构分布/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地图上部分“黄"地名及机构分布/

上海地图上 以黄、青、紫命名的地名、机构,十分密集。可以说,道教色系与今日上海,几乎已经融为一体。

上海青

道系三色中,最接地气、最契合上海所在的地理环境的,当属青色。青,在古代并非一种固定颜色,而是一种色调,大致介于绿和蓝色之间——这个区间的颜色都可以称为“青”。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著名的青花瓷,其实也是蓝绿之间的青蓝。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上海,为什么喜欢青色呢?

  • 江南人文地理的影响。

青蓝,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颜色和重要象征,从世博会的旅游宣传标志到城市色系的主要用色。这种青蓝,底色为江南常用的,以当地常见的蓝草提取的染料之色,即传统的蓝印花布的颜色,该色,也江南文化的重要符号,我们不妨称为江南青。上海是江南的一部分,"江南青“为其所传承。

所以,帝都有“宫墙红“,上海有“江南青”。

  • 东方的象征色+海水的蔚蓝

上海居于东方,对应五行中的青色,而大海的蔚蓝,为传统的江南青,增加了鲜亮活泼之感——江南青+海水蓝,基本构成了今天的上海城市用色。

道系『苹果』

淘宝曾发布大数据称:北京地区手机用户,偏爱安卓系统;上海地区用户,青睐苹果系统。人们一般从京派、海派文化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京城的帝都身份,使其文化以厚重、端庄、威严著称,潜移默化影响了其对设计的偏好。

视觉效果可以简单粗暴地体现这种差异:安卓的LOGO,对称结构,犹如北京城的格局;苹果的LOGO,刻意打破对,上部偏向一侧,主体则仿佛被咬去一口。

安卓与皇家建筑讲究的对称相适应;苹果与道家哲学追求的互补相协调。道家经典中的“大成若缺”“大盈若冲”,与苹果的设计风格十分巧合。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苹果&安卓:不对称与对称/

活泼、动感、时尚的苹果,当然也与海派文化暗合,而海派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道家哲学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你看不见它,不代表它不存在,这就是道的力量,所谓“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道系『海上』

近代以来,因对海外开埠等影响,国际化的大上海有了个代称叫“海上”,如清末小说《海上花》,是以上海方言,来描述以上海为背景的故事。海上,同时也是道家语境中常用词汇,如道教神话中常说的“海上仙山”。

古诗出现“海上”,常常提到仙境。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玲珑楼阁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出自明顾炎武《海上》诗)

上海的三座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传说中的三座仙山——方丈、蓬莱、瀛洲的现实版。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三座地标:恍如海上仙山/

云端之城

谁是中国起伏最小、地形最低平的省级行政区呢?

上海说第二,恐怕没人敢说第一。

纵贯魔都周边地形,几乎无山,定夺只有一串低丘,海拔最高不过百米,海拔最低处则为2-3米——落差在所有省份中,应该是最小的。而同为直辖市的重庆,是起伏跌宕的山城,最高峰海拔近2800米,北京最高峰东灵山为2303米,这二者内部海拔落差都在2000米以上,而上海不到百米。

有趣的是:自然界的上海,几乎是中国最低洼的区域,但建筑上的上海,则又是中国最高耸的天际线所在。因为,中国目前摩天大楼最高纪录保持者,在上海,300+建筑最集中的区域则是陆家嘴CBD。

从建筑而言:上海的高度,就是中国的高度。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云端,又被叫做云上、云中,在虚拟的互联网中,有“云技术”“云平台”。上海的近邻杭州,正在依托入驻IT企业,打造如火如荼的“云端之城”。

但是,现实世界中的“云端之城”,是上海。

道教文化深刻影响的上海,在现实中没有一座仙山洞府,在这摩天大楼之巅,可以实现神话里的仙境:这些庞然大物被云雾遮住腰身,犹如天上宫阙。云海、仙山等道教的诉求,在魔都,竟以这种奇幻的方式呈现出来。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高楼让上海变成“云端之城”/

摄影-王正坤

魔都

魔都,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上海别称。

追根溯源的话,它来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目前可靠文献是最早发源于旅居上海的日本名作家村松梢风的畅销小说《魔都》,这里魔都即上海,字面意思是魔幻或魔力之城,用来形容上海那错综迷离的世相。

在ACG(动画、漫画、游戏英文首字母)文化中,将上海称为魔都,是常态,这种文化迅速蔓延至整个网络世界——不知不觉,魔都上海,被大众接受。

汉字中的魔,是道教用语,与仙相对。如《灵宝大法》经提到的魔有十种。也有人认为,汉字本无魔,其词源来自梵语与佛教。佛的中国化、道的宗教化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互相借鉴不足为奇。

我突然又想到了那个八字成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成语出自道教用语,是告诫信徒警惕外界诱惑的话,这个『道系成语』,常常被理解为形容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新陈代谢,这个内涵,几乎就是上海的写照:

放在整个江浙沪大区域中,从遥远的先秦吴越,到现在的全球化时代,江南的中心从南京、苏杭、再到上海,经历了从内河到海上的过程。南京-苏杭-上海,经过接力棒式的传递,今天的上海成为江南乃至中国的经济中心。

从渔业居民点沪渎、到上海浦码头,再到上海镇、上海县、上海市,最终锤炼成了东西文化交汇、四方人群汇集的魔都。

不要忘了,它是一个道系的魔都!

凭什么说:上海是座道系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