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壇經》裡這兩句話如何解讀?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這是《壇經》裡的幾句話,

讀起來有些令人費解,

這幾句話,如果換成元音老人講的“一念不生,了了分明”,

更容易理解一些。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起念就是妙用,用不離體;

無念就是本體,體不離用,

體用不二。

起念即心,即慧而不離定;

無念即佛,即定而不離慧,

定慧一如。

“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壇經》裡這兩句話如何解讀?

雖生其心,而實無所住;

本無所住,而生妙用之心。

“對境心數起”,雖起念而不見有念可起;

隨起隨消,雖無念而非斷滅,依舊了了分明;

正像祖師講的:“寂寂惺惺,惺惺寂寂”,

還如: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還如經雲: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這需要用心去體會、去默契,如果依文解義,恐難契祖師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