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大師:《壇經》說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語,與蓮宗有無衝突?

虛雲老和尚:《壇經》說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語,與蓮宗有無衝突?

復陳殊賢居士

虛雲大師:《壇經》說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語,與蓮宗有無衝突?

來書雲:《壇經》說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語,與蓮宗有無衝突一節,

如今不說衝突與不衝突,試問自己疑他做甚麼?

若疑諸佛菩薩說法有衝突,豈能垂教萬古?實在自己不能體會經義;

若悟第一義,則無開口處,說個明心見性,已屬方便,豈有衝突之理?

至此業已答覆,若不會,且看世尊喚阿難託缽去。

若依座主見解,不免依文解義。

蓋當時,六祖為韋刺史說“世尊在舍衛國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

若論相說,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等語,

六祖言世尊在舍衛城西方引化經文,可知已明白淨士法門,斷無故違佛說。

不過他隨緣說法,叫人了自性,識身中淨土,

不可願東願西,向外馳求,應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後再曰:人有兩種,法無兩般,即《法華經》所謂“惟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也。

所以當時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宏化天下,至今五燈燦耀,豈徒然哉!

你我自慚,不能領會玄旨,不是祖師有過。

夫上天下雨,無私潤於枯林;佛願雖廣,難度無緣。

阿難為佛侍者,多聞第一,上有父為國王,已不富而自貴;

兄為世尊,有吾不自修不能成佛之感。

是知大地眾生雖有佛性,要隨順修行,譬如金在礦裡,須經鍛鍊,方得受用也。

再考我佛在天竺說西方,華夏之人便指天竺為西方。

菩薩說法無法,令人背塵合覺;

而眾生知見,多是背覺合塵,不能隨處解脫。

喻如勸人不可心外覓佛,其人便執心為佛,豈知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彌陀經》雲:若人唸佛七日一心不亂,彌陀便來接引。

一心不亂者,即是離念也。

能做到離念功夫,何處不是淨土!

故《壇經》雲:悟人在處一般。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此之謂也。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舍八邪,乃過八千;

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覿彌陀。

及夫見了彌陀,又不生歡喜之心,則無時不在淨土;

若在淨土,又無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則是真實菩薩。

到那時不管東西南北,無不自在矣!

專復,斷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