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赵刚为什么要杀史一全?

用户23218152038

这个问题,要分两部分解答。第一,赵刚为什么敢在国军第110师师部“枪杀”军统监察员史一全。第二,赵刚为什么要杀史一全。

首先,我分析下为什么赵刚敢在国民党110师师部,枪杀负责监视军队动向的军统特务。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介绍下110师师长廖运周。在廖运周同志的努力下,110师连地下党支部都有,整个师就是"穿着国军军服的解放军部队"!



廖运周是我党老党员,1926年进入黄埔五期,1927年就加入我党。为了保密,他只与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兼军事部书记朱瑞单线联系。在抗战时期,他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表现勇猛。


蒋介石发动内战以后,廖运周就要求党组织让他回我军参战。1946年,我党派廖运周的入党介绍人靖任秋,和在河南新乡驻扎的110师师长的廖运周取得联系,让他在豫北举行起义。可惜,在实施起义之前,110师被调往山东。

1947年,廖运周和邓小平取得联系,并在110师成立地下党组织。当时,战局混乱,陈毅建议,让他先以情报工作为主,等待时机,再计划起义的事。毕竟,多110师的几千人,对于整体战役影响不大。但是,廖运周提供的国军作战情报,就很重要了。

此时,整个110师已经被我党控制。所以,赵刚敢在110师师部枪杀史一全。毕竟,110师师部都是我党地下党员控制。

1948年2月,邓小平指示廖运周随时准备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作战。同年11月,廖运周所在的黄维兵团被我军22万人包围。黄维集结兵力,从各军挑选出四个主力师打头阵,准备集中优势兵力突围。


廖运周把握住机会,劝说黄维让他的110师打头阵,为兵团开路。黄维很感动,对于110师要枪给枪,要炮给炮。结果,廖运周提前联系好对面的我中原解放军的第六纵队。给他放了个口子,等110师过去了,第六纵队又重新合围。

跟在110师后面突围的三个师以为110师已经打破我军封锁线,贸然前进,被第六纵队猛揍一顿。而110师在当天下午,就携带黄维配发的重炮,参加了对黄维兵团的围攻。

其次,我分析下为什么一定要枪杀史一全。

自从蒋介石发动内战之后不久,战局就开始转向不利于国军的方向。而且,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所以,国军中投诚起义的部队很多。为了加强对军队控制,军统对各部队动向的监视也越来越严密。


也是因此,派驻在黄维兵团的军统特务史一全,发现了110师提前分发弹药的反常举动。仗着自己检查员身份,来到110师师部质问廖运周师长。

史一全已经发现了廖运周部队的异常情况。此时,他又发现赵刚这样一个别的部队的师级干部,竟然在突围前来先头部队110师开会。理由很牵强,史一全肯定不会信。

而且,赵刚发现史一全态度转变的太快,争执两句就笑脸赔罪。明显是发现了问题,想赶紧离开。



所以,赵刚果断开枪!反正110师马上起义,而且师部都是自己人。打死史一全以后,在起义前也不会暴露。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史一全是谁,赵刚为什么要杀他?这就要讲讲事情发生的背景了。当时是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110师准备秘密起义。如果起义成功就能挽救上万军人的性命,大大推动淮海战役的进程。而赵刚则是作为110师师长的老同学去沟通起义事宜的。


而史一全是谁呢?在电视版的亮剑中史一全刚出场的文字介绍是黄维兵团的督战队长官军统特工史一全。这位史长官可就“了不起”了。他一出场就开始以审问的语气质问110师师长廖将军为何部队准备粮草,士兵分发武器却不告知他。被廖将军搪塞过去后,史一全看到了陌生人赵刚,便问赵刚的身份。赵刚说自己是四十军调来的副师长。这个史一全当然怀疑了,但是被廖将军呵斥后明白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所以便转身离开,而在此时赵刚拔起枪就打死了史一全。可怜史一全就出场才两三分钟。


那么赵刚为什么要杀史一全呢?难道仅仅是怕他告密吗?答案肯定不是的。第一肯定是要保证起义的顺利进行,不要让任何不稳定因素干扰到起义。第二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老同学。要知道军统可不是好惹得。军统的实力是任何一个军人都不敢与之抗衡的。不然军统的长官戴笠怎么会被国民党高层给暗杀了?就是因为军统的势力大的让人害怕。今天你让史一全安全的走了出去,说不定明天老同学就要身首异处,赵刚来就是来商量起义的,所以保护好老同学也是赵刚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史一全就必须死。


第三点也是杀鸡给猴看,表明自己所代表的共产党是有杀伐决心的,谁在与人民为敌,我们是不会放过他的,同时也大大震慑了还有与史一全有同样心思或起义决心不强烈的人,让整个110师断绝了与国民党的关系。大大推进了起义的进程。

说到这我就为赵刚的结局感到遗憾,一个这么优秀的人民军人,在小说中他就怎么自杀了呢?一说到这,我就感到非常的惋惜。


菠萝密125

在电视剧《亮剑》中,如果论起精度射,赵刚可称第一。他有着狙击手的潜质。

在整部剧中,赵刚一共三次出枪,枪枪致命,但是最精彩的却是干掉史一全的那一枪,那一枪近身射击,毫无难度,却更考验人的临场决断能力。

赵刚第一次出枪,是独立团攻坚李家坡之战,总共射击两次。独立团冲锋之际,鬼子的重机枪不断扫射,独立团冲锋受挫!赵刚屏息凝气,果断击发,连续干掉鬼子两个机枪手,扫平了冲锋的道路。也因此让李云龙对他刮目相看。

赵刚第二次出枪,是在独立团突围之时,部队坚守辛庄,鬼子的炮兵正在构筑阵地,赵刚与李云龙打赌,最终在500米的距离上,一枪干掉了鬼子的炮兵。

用这样老旧的枪支成功狙掉敌人,若单论枪法之精准,整个晋西北无出其右者!

但是,赵刚真正让人佩服的,却是他第三次出枪。

在淮海战役进入最残酷、最胶着的阶段,赵刚奉命潜入敌阵地,与老同学陈少游商量起义事宜。在此督战的军统史一全感觉风声不对,前来质问,结果被赵刚一枪毙命!

这一枪没有任何难度,双方的距离也就三五米,但是这一枪的分量,却是极重!

第一,史一全作为军统特务,心计深沉而多疑,他疑心既起,若安然离开,只怕起义的事要泡汤,还会有覆灭的危险!这一枪把危险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第二,一枪干掉史一全,让该师再无退路,死心塌地地投诚起义。

第三,干掉史一全,不仅保全了老同学,也保全了赵刚自己。

说时迟,那时快!师部的一场勾心斗角,凶险之处不亚于刀兵相见的战场。情势危急,此时冷静的头脑、正确的判断、果断地处置才是最重要,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最佳的选择,相比单纯地狙击敌人,难度更大!

这一枪击出之后,赵刚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层次!

虽然赵刚枪法出众,但是赵刚最让人欣赏的,却不是他的枪法!

至于史一全,龙套耳,不足道也!


脂肪故事

为什么?为了起义的顺利成功,加速推进淮海战役的胜利!



情景回顾:

史一全要调查赵刚时,被廖师长阻止后慢慢要走,扭头被赵刚击毙。

军统出身的史一全,疑心很重,对于部队士兵的反常举止在加上三五句对话,看出来史一全已经对赵刚有所怀疑,“那赵将军既然是您的客人,我看电话就不用打了,请便,请便”可谓是好听的话里隐藏着很大的杀机。赵刚在史一全转身要走时,出枪击毙。

赵刚为什么出枪击毙史一全?

在我看来不妨为以下几点:

1.淮海战役已经进入关键时刻,必须要确保起义的顺利进行,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赵刚或许并不知道史一全有没有证据,会不会对他采取措施。但是史一全的怀疑,可能会让赵刚开始被调查,这样的话绝对会对起义计划产生影响。思考再三,不如就地除掉史一全,这样的话虽然死了个人,但是也比让他回去产生的后果要轻的多。

2.坚定了起义决心,退无可退,必须起义!

赵刚的这一枪可谓也是出乎了廖师长的意料,这一枪让廖师长退无可退,因为史一全的死就算周密的再好,早晚会真相大白露出马脚。既然退无可退,那么无需再退,从而更加坚定了起义的决心。

3.进一步丰富了赵刚的形象。

早赵刚在独立团当政委时就有过让李云龙刮目相看,拿起枪来可谓是百发百中,一击致命。这次赵刚的沉着冷静分析问题,快速反应,又一次更有力地突出了他的“能文能武”这也是编剧要刻画的真正的赵刚形象。



大家有什么见解,欢迎在下方交谈!😁


假猪谈天下

那是因为此时的史一全已经起了疑心,非杀不可,不然廖运周的起义行动很有可能失败,我党在这场战争中会增加更多无谓的伤亡。

下面,我来谈谈李幼斌版的《亮剑》和赵刚这个人物。


亮剑性质

很多人说李幼斌版的《亮剑》是中国到目前为止拍得最好的抗日剧,其实我个人是不太认同这个看法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先不说《亮剑》的小说,单单就李幼斌版的电视剧而言,时间跨度其实是非常大的。

电视剧的第一集,时间开始点是1937年,这个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到了电视剧的第十八集的时候,日本的投降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了,到了十九集的时候,日本已经宣布投降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在受降这件事情上就发生了冲突。

《亮剑》电视剧整整有30集,真正在抗日战争中的只有18集,后面的12集就已经不属于抗日战争了。所以,这并不是一部完完全全的抗日剧,我个人觉得把它称为军旅剧更为合适。而如果你去看《亮剑》小说的话,就会知道抗日战争在书中所占的比例更小。

在《亮剑》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我个人觉得其中最好的三个人物就是李云龙,楚云飞和赵刚。而在李云龙,赵刚和楚云飞这三个人中,我个人觉得最有人格魅力,最让人值得尊敬还是赵刚。


赵刚其人

上文提到了我个人觉得《亮剑》中最有人格魅力,最让人敬佩的人物是赵刚,现在我就来和大家详细的谈谈赵刚这个人。赵刚这个人,本来是正牌的燕京大学的大学生,可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毅然投笔从戎,献身革命。

相比于李云龙而言,实话实说的话,李云龙革命并不是抱有多大理想的,他只是因为穷得活不下去了,才放弃了自己的篾匠职业,投身革命。可能刚开始他并没有什么觉悟,只是为了活命混口饭吃,到以后时间长了,慢慢的懂得了一些道理才知道革命的目的。

喜欢《亮剑》的人,大部分都是最喜欢李云龙的,虽然我个人也很喜欢他,但是更喜欢赵刚。因为赵刚相比较李云龙而言,更为优秀,更为让人敬佩。李云龙这个人,虽然作战勇猛,但是有时也很鲁莽,不顾大局,很多次都是赵刚替他擦屁股。

还有,李云龙这个人有时候比较霸道,对待手下士兵态度也不会太好,而赵刚相比较而言,就显得一视同仁,对士兵一碗水端平了。李云龙这个人为了自己的小团体利益会不顾后果,比如长征时期抢粮,而赵刚却时时刻刻想着整体利益,两个人的视野和见识是很不同的。


信念坚定

赵刚最为让我敬佩的是,他是一个信念非常坚定的人,为了自己的信仰,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而他的信仰也是非常伟大的,是为了民族和国家。就如赵刚和冯楠初次见面的时候。

冯楠问他:“一个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二十年,出生入死,百战沙场。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渊博的学者,多了一个杀戮无数的将军,请问,你在追求什么?为了什么?”

赵刚回答道:“我追求一种完善的、合理的、充满人性的社会制度,为了自由和尊严。”

冯楠又问道:“如果有一天,自由和尊严受到了伤害,受到了挑战,而你又无力改变现状,到那时你会面临一种选择,你将会选择什么呢?”

赵刚此时回答到:“反抗或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这段对话当时深深的震撼了我,而我读过小说之后也得知,赵刚这句话不是信口开河的玩笑之语,他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了自己对信仰的尊重,对诺言的遵守。


我的结语

几十年前,赵刚用一把枪杀死了史一全,保证了廖运周将军成功的起义;几十年后,赵刚又用一把枪杀死了自己,捍卫他对信仰的尊重,对诺言的遵守。

在整个《亮剑》中,赵刚算是最完美的人,李云龙可以算是草莽英雄,但是远远达不到赵刚的高度,所以我很喜欢赵刚这个人物。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老魏聊历史

因为史一全必死无疑!

首先史一全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监察员身份,更算得上是高级特务,他在军队的任务主要就是监视兵团各部队的动向,以确认是否有异常的苗头,尤其是在黄维兵团被包围在双堆集的情况下,史一全更要严格注意各部队,尤其是各部队军官上层的情况,以避免有突发意外发生。



当时事情的起因是,赵刚化妆成国军少将,秘密前往被包围在双堆集的国民党110师,联络该师起义的工作,该师师长廖运周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长达20多年的老资格共产党员,与赵刚接头的110师高级军官陈少游,又是赵刚在燕京大学的同学,因此初期的联络相对还算顺利,但是也在同时,由于特殊身份而一向敏感的史一全,也察觉到了不对的苗头。

因为在解放军还没有发动总攻前,110师突然开始分发枪弹做好战斗准备,这让史一全意识到了这支部队可能要有额外行动,便赶往该部队驻地师部查询情况,结果意外的发现该师部当中出现了一个从来没认识的少将赵刚。



虽然赵刚对答如流,解释了自己是另外一支部队的军官,正好有事儿来到110师,而且是刚调过来,并不认识史一全,但史一全也不是傻子,在黄维兵团马上要开展突围行动之际,怎么可能有一个师的师级干部跑到另一个师的师部里去开会,而且一向监视黄维兵团动向史一全也非常清楚,在随后可能要进行的突围战斗中,各师级单位会自行行动,又不会联合作战,廖运周的师部绝不可能会出现其他师部的人员。

因此史一全一开始就对赵刚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但他更准备进一步追问的时候,廖运周师长的突然发火,更让史一全意识到了严重性,如果真的是两个国军高级干部交流,作为督察员的他随便问几句未必会遭到这么大的指责,他也意识到了在这个师部的危险,因此马上陪上笑脸借口准备溜走,但也因为史一全的变化太快,也让赵刚意识到了他只要一出门,很可能会采取行动,因此直接选择开枪打死史一全!


辽宁资深球迷

赵刚如果不杀史一全,110师战场起义的事就会受到影响。



赵刚奉命前往策反110师,商讨战场起义的事,此时正是淮海战役关键时刻,中原野战军包围了黄维兵团,华野刚刚歼灭邱清泉兵团,包围了杜聿明集团的三个兵团。中野包围的黄维兵团是全副美械部队,按照楚云飞的话说,那是钢铁包裹起来的部队,由于装备好,黄维兵团12万人,被中野22万人包围,如果集中突击一点,很有可能打破包围圈,和杜聿明集团汇合,如果这样,淮海战役变数就多了,当时黄维安排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对面只有中野一个纵队,满供一万三千多人,而且弹药不足,而110师就是这四个师中打头阵的部队,可以说110师能否起义成功,直接决定了黄维兵团的命运。



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到了中后期,国民党军官率部队起义的事屡见不鲜,蒋介石为了防止部队投诚共产党,一方面把统军将领的家眷控制起来,一旦将领投降,就拿家眷开刀,另一方面,就是派军统特务组成督战队,到各部队巡视,发现有投降苗头的,就给蒋介石打小报告。赵刚和110师领导正在协商事情,此时史一全突然出现,肯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来现场抓证据的,而且史一全已经发现赵刚不是国民党军官,这等于说110师起义投诚的事,史一全已经知道的八九不离十,如果消息泄露出去,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史一全必须死,赵刚一枪毙命,可以说除掉了一个军统的眼线。


毒刺剑客

这是行了大汉使臣傅介子的故策。

傅介子受汉宣帝命,出使西域。威吓每个国家的国王,要他们发誓忠于大汉。

从大宛返回时,他的使团经过龟兹,查问到匈奴的使者从乌孙国来到这里,正住在龟兹,准备与龟兹国王会商。傅介子就率领属下,趁夜放火,攻入匈奴使者的住处,围住杀了他们。

这是有好处的,匈奴使臣已死,匈奴无法再信任龟兹,龟兹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大汉的辖制。

赵刚也是这样,一举三得。

一,杀了史一全,避免了起义的消息被走漏的危险。

二,断绝了投诚国军的后路,再无反覆的可能。

三,震慑了内心尚有企图的人员,让他看到解放军的杀伐果决,难以冒犯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气势。


馋嘴肥猫1

我觉得是不能让他走漏风声,史一全绝对已经看出了端倪(这种特务出身的人本身就多疑,问到赵刚是谁之后估计就起疑了,加上廖不自然的表现,要是这货回去了,后患无穷),只要这人离开廖师长的司令部,赵刚的身份肯定就会被知道(当时可能就已经起疑),可以看到当时廖师长的部队还没有准备充分,起义还不能暴露,在还没准备充分就提前暴露自己,起义没准就要失败。

另外这个人是督军,出现在什么地方,要去干什么都可以以我是上面要求来督军作战的理由而搪塞回去,因而在廖师长的驻地做了这个史一全的人,然后编个理由说他要在这里多住几天监督廖师长指挥作战(毕竟廖师长要领衔突围),上面也不会起疑,另外这种特务出身的家伙,估计别人还避之不及。


古今多少笑谈事

亮剑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里面的主要人物都刻画的非常鲜明,这部电视剧我们认识的不仅仅是主角,还有很多配角也是让人一下就记住了,作为主角之一的赵刚当然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剧中赵刚在和廖将军商议起义的关口,被身为监军的史一全发现廖要起义的蛛丝马迹,比如部队集合,发放弹药和口粮等,但身为督军的史一全这时候却一无所知,这使的他起了疑心,但在廖的指挥部,不便当场揭穿,只能先跑出来再向长官报告,

这时的赵刚经历了十年的战争洗礼,已经成为了文武双优的指挥员,当然明白,史一全的想法,当机立断,当场击毙史一全,一方面保证起义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则使得廖没有了退路,只能下定决心起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