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静怡:“笨小孩”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在一般人看来,能成大业者,少年时期就会显现出与常人不同的天赋。甘罗十二岁当丞相,李贺六岁吟诗,曹冲七岁能称象,骆宾王七岁写就《咏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也不尽如此。有这样一个人,少年时以“笨”出名,成年后却成了不可多得的贤臣良将。坊间流传着一则有关他小时候愚鲁的故事:一天晚上,夜已过半,一个少年却仍在苦读。这时候,家里进来了一个贼,一看有个小孩在读书,心想等这个孩子读书读困了,再下手偷东西,便趴在房梁上等着。谁知这个孩子一段文章颠来倒去背了大半夜,还是一句都没记住。贼耐不住性子,心想这个孩子真笨,我都快背下来了他还不会。不过小孩子嘛,总有个不耐烦的时候。可这个孩子非但比别人笨,还异乎寻常的执着,一遍背不下第二遍接着背,眼见着天都要亮了。贼终于受不了了,从房梁上跳下来,气愤地对小孩说道:“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便将这篇文章洋洋洒洒背了一遍,随即扬长而去。这个赫赫有名的“笨小孩”是谁呢?他就是清朝末年最有名的“中兴名臣”之一曾国藩,他组湘军、兴洋务,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百年之后还得了个无比尊贵的谥号:文正公。

曾国藩幼时以“比贼还笨”出名,长大后却得以成就大业,原因在哪里呢?这个“笨小孩”的“先飞”之路,与他勤于读书、热爱读书、读书有道大有关系。曾国藩读书,最讲究持之以恒。临终前他曾说自己“无一日不读书”,他将读书列在自己的“日课十二条”中,每天再忙也要抽出时间读书、读史。同时,他还给自己定下规矩,“一书不尽,不读他书”。同一段时间,曾国藩只专心于同一本书,不分神分心,更好地专注于眼下的知识。对于读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曾国藩也有自己的回答,“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读书不能带着功利之心,着迷于在书中寻找“颜如玉”“黄金屋”是不正确的;读书之用,在于潜移默化地塑造人品和气质,读书的目的绝不能仅为稻粱谋。在读书方法上,曾国藩讲究“看、读、写、作”四字。看书时,遇见微言大义,读出声来使人记忆更清楚;读书时不能离开笔,笔记是人第二个大脑,记笔记能够理清思维、强化记忆;而检验我们理解与否的最简便方法就是作文,笔端流淌出来的文章,是我们思维的实体化。读书要学思合一、切磋琢磨,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毛泽东这样评价曾国藩:“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个让毛泽东推崇备至的“笨小孩”,他的读书之道或许值得平凡的你我深思。在信息极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似乎已经被网络“奴役”,放眼望去,仍保持读书习惯的人有几个?网络上的碎片化阅读,让我们的知识体系也变得零碎,读了那么多微博博文、知乎回答,“段子”记了不少,“干货”又有几多?营造“书香中国”的氛围,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翻开书本,抛却杂念潜心阅读。我们或许学不了曾国藩“无一日不读书”的毅力,但是在案牍劳形间读一本小书,在车水马龙中悟一段人生,最浪漫之事也不过如此。

别扔下阅读,让书本给平凡的我们裹上一层不平凡的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